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聚焦》,真实的新闻人

(2016-04-01 01:03:57)


还有谁,比新闻人更在意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真实和真相?真相是什么?如果它和你没有什么切身的利益关系,你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新闻工作者,是一群以挖掘真相为职业的人,他们以一种执拗的态度为真相而战斗。

《聚焦》是这次奥斯卡最佳影片。你知道我看过后的感觉吗?是憋在心里的这口气终于吐出来的欣慰!终于有一部真实表现记者生活的电影了。还拍的这么好!

我是媒体人。之前我看过不少影视作品中的记者形象,简直是对这一职业的极大污辱和小丑化。为了衬托一个人物的光鲜耀眼,也就是说为了显示他有多牛X,不知从哪呼拉拉冒出来一帮傻呵呵的记者,把这个人团团围住,闪光灯狂闪,记者们七嘴八舌地问一些不着调的问题,叽叽喳喳的吵成一团,而这个主人公则一副高高在上一脸不耐烦的样子,以一种高冷的姿态,断然拒绝回答记者的无聊提问。这些影视剧中的记者形象,像一群追腥逐臭的苍蝇,低智的让人讨厌。一旦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的桥段,我一定在心里,给这个剧打一个大“X”。这种用丑化、脸谱化记者形象来表现某种人物优越感的作品,是一种极大的恶俗。甚至剧中人物那句神气活现的“无可奉告”都充斥着一种让人恶心的味道。

甚至,现实生活中,拒绝记者的提问和刁难记者,也成为一种所谓的时髦和自我标榜。这是这一影视恶俗现象的衍生品吗?

当然,记者中也有败类和素质低下者,但哪个行业都有人渣。你如果如此以偏盖全,就显示了某种恶意。

《聚焦》特别真实地表现了记者的工作状态。这部影片是根据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一部获奖作品改编的,它揭示了神父性侵儿童现象,这一现象之前在美国被封锁了很久。这一报道不是揭露个别神父的丑行,而是揭露了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背后,教会、警察、律师等互相的包庇和对受害者的打压,它抨击的是整个天主教的内部体制。

因为是真实事件改编,它有厚重的事件基础,整个影片拍的像一个纪录片那么写实。近来,很多有影响的影视作品都来自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得不承认,和很多虚构的作品相比 ,真实,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它有一种特别强悍的力量,响当当地让人不能小觑。据说,电影《聚焦》的编剧历时好多年潜心研究这一新闻报道背后的所有细枝末节,下足了功夫。这一报道的真实本身就足以让人震惊,包含着足够丰富的容量,所以不需要画蛇添足的虚构。我觉得影片的编导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有足够的小心和敬畏,像外科手术的医生一样小心翼翼,生怕伤害了它真实的魅力和力量。

非常难得和宝贵的是,我在这部优秀的作品中也看到了“克制”。像试金石一样,克制是一个优秀作品的隐性基因。全片冷静、理智、清晰,真实、尖锐。所有主创,将低调进行的如此彻底,没有一丁点的花哨和卖弄,没有一丁点的滥情和渲染,不是对英雄人物的歌功颂德,完全靠一种朴素和真实的力量打动了观众。演员几乎是不化妆的,他们的衣貌在人群中也绝对不显眼。这才是真实的记者形象。相比较于影视作品中小丑化的记者形象,也有些影视作品中的记者形象是华丽的时髦的,像芭比娃娃一样的不真实,那也是另一种误读。其实,我接触的大部分记者,在工作中都是不太修边幅的,步履匆匆,行色焦虑。影片中的背景就是采访办公室,打印机、档案柜、采访本……一个采访对象一个对象的寻找;为了拿到一份资料不遗余力,拿到后兴奋的忘乎所以;为了说服采访对象接受采访,用尽招数,围追堵截……是的,这是我们记者的真实状态。

影片像纪录片一样真实,你会怀疑这是某个报社的真实工作记录,但仔细看,这里有巧妙的起承转合和不动声色的铺垫。事件在一点点推进,真相在一点点揭开,背后的东西越挖越多,越挖越深。影片中,没有一个人说过,但你知道,这是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因为不说,只是在做,在历尽艰辛地做,执着地做,你才更能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力量。

新主编来了,在和同仁们的见面会上,他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原来的工作过,然后就说了一句:如果每个同仁在说选题的时候能顺便介绍一下自己最好了。没有任何虚与委蛇的客套。女记者在采访受害者时,她目光中的关切与探究,是的,那是一个记者的眼神。那种状态很准确。她对受害者说“是的,我在意。”话不多,但足以表明她的感情和立场。对不起,我只看了一遍,可能有好多细节我还没有注意到,转述的也不一定准确。但它真实地打动了我,靠它不动声色的克制。这是一部含蓄之作的典范。

做记者多年,我深知得到一次有价值的采访机会是多么不容易。而更不容易的是对真相的探究。很多时候像在迷雾中探索,有时觉得真相离你很近了,有时又觉得它离你很远。很惭愧的是,其实,我们即使费尽心力,也很难穷尽一个事物最本质的真相。这话我引用过好多次了:阻碍一切透明性实现的,都是恶。从这个意义上说,恶无处不在。

说一点个人的感受,做记者,能让你看到一个公众人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而这个另一面经常和他光鲜的这一面形成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越大,说明这个人异化的越严重。能经得起挑剔的名人明星不多,相反普通人可能更真实。所有我接触过的,有过恶劣的另一面的所谓名人明星,几十年过去,他们往往都没有善终。

可能有人很讨厌记者,但如果没有记者,这个世界的很多真相就不会被揭开。这个职业可能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记者的职业,有时,是对社会痛点的触碰。他们在为这个社会的进步做艰苦的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养花的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