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巩俐为什么选择了周晓枫?

(2015-03-19 23:45:03)
标签:

情感

最近有本书特别火,写张艺谋的,《宿命》。作者是周晓枫。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我一看到周晓枫三个字,不觉会心一笑。是她,我关注她很久了。我知道,她早晚得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没想到,她是用这样的方式。

 

我看她的第一篇文章是《铅笔》,被震住了。写一个少女和她的同学的父亲之间隐秘的性意识。少女的她到同学家去写作业,同学小桉的父亲彭叔叔是一个法官。这天,小桉去洗澡还没回来,她就边等小桉回来,边写作业。彭叔叔在看他的卷宗。“过了一会儿,我们似乎都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到疲劳。彭叔叔递给我苹果,温和地建议我们互换手里的工作。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休息方式。他检查我的作业,让我觉得自己是被父亲宠爱的女儿,这种错觉让人喜悦。我没料到,他批阅的刑事诉讼材料,如此惊心动魄。”这是两人第一次单独在一起,但那种气氛,已经有特别的暗示。后来,还有一次,她在小桉家里吃饭,小桉一家四口,还有她。彭叔叔没安排椅子,她就坐在彭叔叔的腿上,两人之间那种微妙的互动。“众目睽睽之下,这里,有一个化装成父亲的男人和一个化装成孩子的女人。” 

 

“整个晚餐进行过程,长达一小时,我或轻或重地坐倚他的腿。彭叔叔是我成长之中第一个与之行为如此亲密的异性。或者说,是他,真正告诉我“身体”的存在。他曾经那样英俊,为我查找鱼刺时,我仰头近距离地看到他挺直的鼻梁。他嘴唇上的竖纹,似乎是在问候我早熟的身体。他的手装作不经意地放下,指骨滑擦到我的胸部。彭叔叔面貌上显示的年龄令我如此迷惑:介于父辈和兄长之间,既诱惑又易于让人听从。对他怀有朦胧的迷恋与期待,我知道,只要他召唤,只要他的手臂再次揽紧,我就没有任何抵抗能力。我会继续孩子的习惯,完全听命地进入成人控制和主宰的世界……哪怕是在一条歧路上;哪怕内心慌张,一颗糖也能轻易将我安慰。 但不知什么原因,那次晚餐之后,他改变了,我能体会到那种蓄意制造的间距。他突然萌生的分寸感,使我对自己抱有猜测并鄙视。我猜我误会了彭叔叔,我猜我天性邪恶,并且这种邪恶在孩子样貌的保护里不被追究责任,我猜是情欲的力量使我过早具有成熟女性的身高。我猜我可耻的向往被彭叔叔识破。我后来猜到,对自己身体不理智的反感和刻毒,或许与此有关。搬家之前的几个月,我有数次机会和彭叔叔单独碰面,但他像入鞘的刀刃,收敛蓄势待发的光与杀伤力,只留给我印象中的花纹。”

 

我之所以大段转述周晓枫的文字,是因为我无法形容她文字的魔力。那种很有质感的细节和生命体验是那么丰富和生动。冯牧文学奖评语这样评价:“她的作品文体精致、繁复,语言丰赡华美,充分展示书面语言的考究、绵密和纯粹。”在内容上,她执着地表达自我体验,强调个体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同为女性,我被她大胆和深入的体验,以及她锐利坦率的表达给震住了,这是在我以往的阅读中从未体验过的震惊。

 

有一段时间,我到处去找她的书,但可惜,能找到的不多。她的另一篇散文《你的身体是一个仙境》同样是对女性身体的探索和思考。她的文字浸润在她丰富的感觉中,让人迷醉。她的很多文章,都有孩子的视角,但又有成人的深刻。在我们小的时候,都有过对自己身体的排斥,以及对两性关系不洁的厌恶感。女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条隐秘的线索,她们可能不说,那就是一个女孩怎么样一点点地接受了自己的身体和身体的感觉。那是女人的一种觉醒和舒展的过程。

 

我喜欢她的文字,有一种纯真和任性的品质。她打动我的,还是她的真实。她的灵魂能够如此坦率,没有遮掩。她把自己的生命放到了文字的祭坛上,用火去烤。

 

我没和任何人说过,我喜欢一个叫周晓枫的作家。读她的文字,我有强烈的生命体验上的呼应。她是1969年出生,毕业于山东大学。做过出版社的编辑。

 

近几年,很少看见她的作品了,我曾经纳闷,她上哪去了呢?原来,她给张艺谋作文学策划去了。她还为张艺谋写了一本书。这种为名人做传的作品,我们总会有先天的排斥吧,但因为是周晓枫写的,我还是多了些好奇。

 

她写张艺谋能写什么呢?她写自己可以敞开了写,深入骨髓地写。写一个活着的名人,难,总得有所顾忌,而且还有两个男人的恩怨。

 

周晓枫在最新的一篇文章中,说到她写这本书的初衷。关于二张的冲突,她采访过巩俐。巩俐和张艺谋一样,这些年,任别人掀起滔天巨浪,把她说的多么不堪,她就是打死也不说,不置一词。她就从来没想说过吗?为自己辩解一下?我猜,她想过,但她硬是咬紧牙关,啥也不说。惟一说过的一次,还是记者采访巩俐的母亲,老太太到底不知道这个圈子里的水有多深,说了一堆对张艺谋不满的话。除了这一次,张艺谋和巩俐,都没说过对方的一个不字。这回巩俐对周晓枫说了,巩俐和张艺谋分手,是张伟平从中作梗。这是什么样的结怨?这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张艺谋和巩俐两个人的生活。揭开这个秘密的,是周晓枫,这足以让娱乐记者们嫉妒。巩俐还是说了,她选择了周晓枫。

 

以周晓枫的文字性格,她不可能去吹捧张艺谋,她甚至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去看他。她说:“张艺谋呢,他有着潜在问题,总能吸引甚至制造某种危险的类型围绕周围。张艺谋不仅是招这个套路的人,而且还特别容易中招,他有时对人缺乏几乎是常识性的判断。从始至终,他并无调整,甚至随着年龄增长根深蒂固。这就是张艺谋的性格悲剧,是命——就跟骨骼似的,所有的肉都围着它长。”“因为张伟平这个人,张艺谋没有赢利,名誉受损;因为张艺谋这个人,张伟平输了声名,以后易于失去赢利的机会——上帝把样子已经有点难看的公道,还给了两个心生悔意的当事者。看看天平两端:张伟平已经得了霸王的财富,不宜同时享有恩人的身份;张艺谋呢?没剩下什么砝码,从财到名,负债经营。”“写张艺谋,似乎也非明智之选。作家或读者听闻,大为讶异,由此断定我的灵魂变节,趋炎附势去了。如果你仅仅因为对方的盛名就孤傲远离,我以为,这种清高不是真正的清高,说明你还是把他的盛名看在眼里,把他的权势记在心里了。高看他的时候,已经低看自己。聊天时张艺谋曾说:即使算是小有成绩,我也难以祛除自己内心的挫败感。我相信这个,就像相信一个流浪汉也享有国王般的辉煌阳光。如果从写作者的本心出发,难道,张艺谋和陌生国度偶遇的一张脸,写起来存在什么本质区别吗?写一块石头和一粒珠宝,需要什么态度上的取舍吗?写一头大象或一只松鼠,不是应该抱有同样的尊重吗?我以为,写作者最好不心怀成见,既不轻易敬仰,也不随意轻蔑,坚持以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以自己的内心去感知,以自己的能力去判断。”

 

她还特意为陈婷说了一句:“有些委屈,恰恰源于张艺谋自身的选择或放弃选择所致——就冲陈婷那么多年的不容易,我看张艺谋遭点罪也是该着。”陈婷怎么不容易了?

 

《宿命》这本书,我还没看完。因为之前看过她的散文,所以没把她看成张艺谋的御用作者。

 

有一点感受,一个文字表达那么生动和丰富的人,一个感觉的世界那么敏锐,对人性的洞察那么深入的人,写起这种有所顾忌的文字,也是耍不开呀。我想,她看到的,她感受到的,比她写出来的要多的多。这样的感受,还有看林青霞的文字的时候,那种小心,生怕触碰什么,欲说还休,其实她想说的,远不止这些呀。会为她们有一点难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