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看韩寒的《1988》
这两天一口气看完了韩寒的《1988》。
当年看他的《三重门》,看一个刚出道的年轻人像井喷一样,淋漓尽致地展示他的才华,有一种挡不住的感觉。除了才华,打动我的,还有他的犀利和锋芒,真实和不做作。这都让人感到惊喜。也就原谅了他的稚嫩。相比之下,那些从体制中走出来的作家,多少都显得有点虚头巴脑。这话,可能得罪人了。
韩寒,平时是坏小子的酷形象。在《1988》里也是,据说是公路小说。可中国人的公路生活才有多少年呢?一口气就能读完,像读他的其它文字一样,是一种无障碍阅读。1988是一辆车,他开着这台破车去接他的一个朋友,路上遇到一妓女,两人坐在车上,聊天。妓女娜娜说她的生活,无非是她和嫖客之间的那些事。他也说他的,有时边说边想他的过去,想他生活中的那些女孩,还有他的童年,以及他后来的社会生活。
这个小说的的副题是"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他要谈的,不过是看到的和经历过的这个世界的种种混仗做派,和这个世界的种种不要脸。韩寒,和这个世界仍然不是一伙的,是对立的是不妥协的。他是不是用这本书,和这个他看不顺眼的世道用这种方式说道说道呢。也就是说道说道而已。仍然是一个小愤青。据说,这本书发行时,韩寒过28岁的生日,真年轻。我在想韩寒老了,啥样,还愤青下去吗?他会不会和这个世界和解?李敖,那么倔的一人,当时啥不敢说呀,谁不敢骂呀,现在都耳顺了,净捡好听的说了,他可能得为他儿子着想吧,我猜的。韩寒会不会被谁给收买,也变得冬哄了呢,有一天?我瞎想。但他现在这股叛逆的无所畏惧的劲头,我觉得还是很宝贵的。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敢说的,他说了。我们那时候顶多在心里觉得恶心骂一下,最多也是个腹诽,不敢骂出声来。他敢说出来。这个世界的种种虚伪,真需要有人撕下它的面具,太恶心了。在这个到处充斥着假话套话大话空话官话的世界上,他用一种老辣的方式说了很多切中时弊的真话。就像那个告诉大家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我想这是很多人喜欢韩寒的原因。只要他出书,有人就买,他们支持的,是他对世界的这种态度。他的粉丝们用这种方式,告诉别人,我和他是一伙的。韩寒嘲笑和鄙视的,也是我看不起的。这个世界终究是我们的。我是这样理解他的那些粉丝们的。他的粉丝们不在乎他的文化底蕴,也没把他当成时代的英雄,他们支持的,不过是有人用这样的方式说了一种真话,太稀缺了。他也不代表思想的力量,只代表一种真实的力量。韩寒的书一直是发行界的奇迹,我从这里看到一种潜伏的可怕的力量。这个世界的年轻人的力量。他们在不远的将来会以什么姿态来颠覆我们的这个世界呢?我是不是老了?
20年多前看台湾的柏杨,有被火烫了一下的感觉。烫了一下,又一下,心里就会有一团火燃烧的感觉。当时想,我们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人呢?
韩寒当然是我们这个时代不能回避的一个文化现象,他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他的微博只写了一个"喂",就被转发了几万次。这背后是什么?有人质疑韩寒,说“一个聪明的青年人说出了一些真话,他就让这个时代的神经震颤不已。与其说这是韩寒的胜利,不如说是庸众的胜利。”有人说:“韩寒的价值=永远的热点+一流的文字+正确的立场”,“韩寒根本没有独立思考,他所有的文章都是在迎合大众的情绪”。连潘石屹都说,我不要讲韩寒,韩寒有好多粉丝,我不要得罪他们,我不要评论他。韩寒也会变成一种势力吗?
韩寒在《1988》的开始时说:“以此书纪念我每一个倒在路上的朋友,更以此书献给你,我生命里的女孩们,无论你解不解我的风情,无论我解不解你的衣扣,在此刻,我是如此地想念你,不带们。”看到书的结尾,我心里突然一痛,有一丝苍凉的伤感。也体会了韩寒坚硬的背面,内心里的一丝柔情。
这两天一口气看完了韩寒的《1988》。
当年看他的《三重门》,看一个刚出道的年轻人像井喷一样,淋漓尽致地展示他的才华,有一种挡不住的感觉。除了才华,打动我的,还有他的犀利和锋芒,真实和不做作。这都让人感到惊喜。也就原谅了他的稚嫩。相比之下,那些从体制中走出来的作家,多少都显得有点虚头巴脑。这话,可能得罪人了。
韩寒,平时是坏小子的酷形象。在《1988》里也是,据说是公路小说。可中国人的公路生活才有多少年呢?一口气就能读完,像读他的其它文字一样,是一种无障碍阅读。1988是一辆车,他开着这台破车去接他的一个朋友,路上遇到一妓女,两人坐在车上,聊天。妓女娜娜说她的生活,无非是她和嫖客之间的那些事。他也说他的,有时边说边想他的过去,想他生活中的那些女孩,还有他的童年,以及他后来的社会生活。
这个小说的的副题是"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他要谈的,不过是看到的和经历过的这个世界的种种混仗做派,和这个世界的种种不要脸。韩寒,和这个世界仍然不是一伙的,是对立的是不妥协的。他是不是用这本书,和这个他看不顺眼的世道用这种方式说道说道呢。也就是说道说道而已。仍然是一个小愤青。据说,这本书发行时,韩寒过28岁的生日,真年轻。我在想韩寒老了,啥样,还愤青下去吗?他会不会和这个世界和解?李敖,那么倔的一人,当时啥不敢说呀,谁不敢骂呀,现在都耳顺了,净捡好听的说了,他可能得为他儿子着想吧,我猜的。韩寒会不会被谁给收买,也变得冬哄了呢,有一天?我瞎想。但他现在这股叛逆的无所畏惧的劲头,我觉得还是很宝贵的。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敢说的,他说了。我们那时候顶多在心里觉得恶心骂一下,最多也是个腹诽,不敢骂出声来。他敢说出来。这个世界的种种虚伪,真需要有人撕下它的面具,太恶心了。在这个到处充斥着假话套话大话空话官话的世界上,他用一种老辣的方式说了很多切中时弊的真话。就像那个告诉大家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我想这是很多人喜欢韩寒的原因。只要他出书,有人就买,他们支持的,是他对世界的这种态度。他的粉丝们用这种方式,告诉别人,我和他是一伙的。韩寒嘲笑和鄙视的,也是我看不起的。这个世界终究是我们的。我是这样理解他的那些粉丝们的。他的粉丝们不在乎他的文化底蕴,也没把他当成时代的英雄,他们支持的,不过是有人用这样的方式说了一种真话,太稀缺了。他也不代表思想的力量,只代表一种真实的力量。韩寒的书一直是发行界的奇迹,我从这里看到一种潜伏的可怕的力量。这个世界的年轻人的力量。他们在不远的将来会以什么姿态来颠覆我们的这个世界呢?我是不是老了?
20年多前看台湾的柏杨,有被火烫了一下的感觉。烫了一下,又一下,心里就会有一团火燃烧的感觉。当时想,我们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人呢?
韩寒当然是我们这个时代不能回避的一个文化现象,他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他的微博只写了一个"喂",就被转发了几万次。这背后是什么?有人质疑韩寒,说“一个聪明的青年人说出了一些真话,他就让这个时代的神经震颤不已。与其说这是韩寒的胜利,不如说是庸众的胜利。”有人说:“韩寒的价值=永远的热点+一流的文字+正确的立场”,“韩寒根本没有独立思考,他所有的文章都是在迎合大众的情绪”。连潘石屹都说,我不要讲韩寒,韩寒有好多粉丝,我不要得罪他们,我不要评论他。韩寒也会变成一种势力吗?
韩寒在《1988》的开始时说:“以此书纪念我每一个倒在路上的朋友,更以此书献给你,我生命里的女孩们,无论你解不解我的风情,无论我解不解你的衣扣,在此刻,我是如此地想念你,不带们。”看到书的结尾,我心里突然一痛,有一丝苍凉的伤感。也体会了韩寒坚硬的背面,内心里的一丝柔情。
前一篇:领3个老太太去爬山
后一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棵山楂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