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的配诗是:
门里花好
门外月圆
试看
岁月凶猛
其奈我何
——知不能
门里的,是自恋,是修炼自我;门外的的,是依恋,是从自恋走向依恋,走向亲密关系,继而走向世界。
门,是一个象征,只有打开,才可能走出来。
之所以愿意走出来,是因为被“妈妈看见”被“妈妈欢迎”,因此,婴儿会总体上会感觉:我是好的,妈妈也是好的。
温尼科特说:要有这样一种感觉,世界欢迎你的生命力排山倒海般奔涌而出。
视频配上了音乐:回家。
可惜,我不知道博客里怎么插入视频。
图中,花未完成,就像对自恋的修炼。
虽然人一出生天然就是自恋的,但总在全能自恋和自恋性暴怒中循环,直到被“妈妈”这面“镜子”照见,才逐渐“确认自我”基本是好的,确认外界基本是接纳自己的也是好的,形成哲学上的“我与你”。
爱在“我与你”间流动。
而“爸爸”则是桥梁,把孩子从“我与你”中带出来,带向广阔浩瀚的世界——这是“我的家”。
在诗中,就是“门外月圆”,就是弘一法师说的“天心月圆”。
原来,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
成就大我,就是回家,回到世界这个家,从孤独的自我想象中——有了爱,你就再不会把家划的太小了。
这不就是修炼的过程吗?不就是成佛的过程吗?
生命经历了充分的自恋,因为母亲的接纳和爱,从而走出自恋,又因为父亲的桥梁,走向世界。最终,放下自我,成就大我。
生命能够充分的燃烧、奔腾,能在爱的容器中流动奔涌,通过亲密关系,涌向世界,就是大爱。
这就是人间值得,就是燃烧就是深情。
果然如此,何惧岁月这把杀猪刀?
爱是开放是连接是流动是深情,爱不惧岁月不惧死亡,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