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恋苦难
(2016-06-22 16:32:46)1、
xx的事情接近终点,而且它在我心里的阴影也在消散,虽然难度还有。
可是,奇怪的是,我并不是三下五除二恨不得马上办完,而是拖拉。似乎我很留念这个苦难(现在似乎应该用另一个中性词比如:境遇)似的。
可能,这个苦难就是我自己招来的,只有在苦难中我才有可能像我爸一样,有存在感。
2、
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就过去的我而言,我真的是为了钱吗?从表面上看来,连我自己都以为,我是为了赚钱的,所以才为了钱而喜悦和痛苦。
可是,不!我发现xx的事,似乎是我内心的一个阴谋——把自己陷于苦难中,来实现自己的英雄梦(像我父亲)!看来,我是在实现自己的被“规定”的命运。这就构成了我独特的意义——被人指责、坚持、不断挑战忍耐极限等等,原来我是在成就那个我意识不到却是内心期望的自己。这不是我意识层面的意义,却实实在在是潜意识层面的意义。
3、
说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我哪里是留恋苦难,我是留恋那个在苦难中忍辱负重并重生的英雄梦。
4、
自己选的生活,并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我的xx项目就不是,它只是达成我内心需求(苦难的场景)的一个桥,可是,后来我困在了“桥”上。
选择了苦难,内心本来的需求是成就一个忍耐的超级英雄,但现实很残酷,的确很难承受。于是只好逃避,逃避分两种,一是身体的逃避,二是心灵的逃避,两者可以重叠。比如我跑到外地做事,似乎是一种身体的逃避,但其实也是心灵的逃避,因为这里相对我居住的城市比较封闭节奏也比较。可是这样也有一个坏处,就是与世隔绝的感觉,躲在自己的“洞穴”里久了,就会跟世界产生很大的隔阂。
5、
“洞穴”并不能让我从“桥”上下来,要解决问题唯有自己面对。我的经历变成了:我内心设计了一个阴谋,使我“被迫”处于必须面对的苦难情景当中,目的是实现我心中的英雄梦。说到这里,我想起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类似的话,圣人是需要罪恶的,我则为自己“创造”了一段苦难情景。可是现实却是我后悔不迭疲于奔命忙于逃避成天活在恐惧当中——英雄没当成反而是自己逃入更深的“自我的洞穴里”去了,还白白受苦。
6、
如果持续自己的逃避,那么不但问题不会自己解决,而且自身的病更重了,苦算是白吃了。
要改变这一点,首先得解决自己内在的问题,然后才是外在的问题。
得从自己的洞穴走出来!
7、
当然,当下永远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已经既成事实的过去。但是,不能从过去走出了,当下也不可能活好。所以,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对当下有影响的过去,有两个办法:一是解决掉以前的事;二是让自己从以前走出来。
实际上,第二点是第一点的基础。历史虽然改变不了,但是对我当下的影响却可以改变。我希望我的历史对我当下起着积极的作用,就需要接受事实,而改变对它的认知。
接受过去的那个我和那件事,接受了的我和那件事未必是我以前认知的那个我和那件事。其实过往的经历是可以改的,不是过往的那个事实,而是我对它的解释,导致它在我心中的样子和内涵改变,这样一来我心中的历史就改变了。改变的目的,不是改变历史,而是对我当下生活的作用。
就像希望成为青史流芳的忠臣的人,需要奸臣、昏君和国难一样,没有就造一个出来。
xx项目这件事,它的实相并不是有人害我,而是我内心的小孩,创造的一个苦难境遇(自作自受的意思),目的是想要自己成为能熬、能突破和能战胜苦难的英雄!
8、
留恋苦难还有一个原因:即便是苦难,习惯了以后就很难改变,原因是上瘾和习惯——上瘾的是对在苦难中的自己的意淫,而习惯不易察觉和改变则是人性,大约造物主对人类的心理设置就是这样——大部分生活上的事由习惯来管理,这样不至于耗费太多的大脑和身体资源——这项对我们人类自我保护的设置,也局限了我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得能力,使我们内心封闭和不自由。
9、
作为地球上唯一的可以认识外界和自我的物种人类,我们当然可以选择继续待在自我的“洞穴”里,自欺欺人地“熬着坚持着”而毫无觉醒。也可以选择认识自我这个牢笼,走出自我,走出被设定的命运,活出鲜活宽广的人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