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说话
(2016-06-08 11:20:01)1、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过去的我总觉得生活无奈、无趣和被动了。
2、
可能溪口这里凌晨3点就开始有很多鸟叫了,天亮得早而且环境好嘛。昨晚,我三点多被鸟鸣声吵醒,我心想:我应该觉得幸福啊,这是一个多么美的地方,我应该喜欢这样的生活!说完心里还有不乐意的感觉,我就换了一句话:这是多美的地方啊,我要的就是这样的生活,这就是我心里要的最好的生活。默念玩这句话,心里顿时舒服,甚至有些感恩的感觉了。
突然我明白了,语言的魔力真大啊,换一句话内心立刻就起了很大的变化。
但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发现这两句话是我心里不同人说的,前者是我内心的爸爸,后者是我内心的小孩。原来,我以前总是站在内心的爸爸的角度,来教训内心的孩子我:你应该怎样怎样,但实际上我的心境却是由内心的孩子决定的。所以,当我换成了内心孩子的口吻,我的心境立刻改变了。
原来,所谓活出自己,就是活出内在的小孩啊!
我由此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之所以跟我爸的关系不够亲密(这可能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家庭常态),主要是我爸,总是不太相信我、总是命令我,不管我内心的感受,所以很少有温暖的共鸣的感觉。这样的父子关系,不知不觉内化到了我的心底,成了我的主要性格,内在的我爸,也很少跟我和我内心的孩子共鸣,总是命令总是责备。
这似乎也是亲子关系的诀窍,原来家庭里的核心和社会得核心是不同的,家庭的核心是爱,是亲密而非对错。
2、
一通则百通:
我为什么戒烟难呢?可能也是我内心的父母很强大,他们老是对着内心的孩子(本我)指手画脚
,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的,而且还经常列举很多吓人的东西来吓唬这孩子。戒烟就是其中之一,你应该把烟戒了,烟多可怕之类的。内在的孩子会害怕被告诫的事情的后果,也会害怕内心父母的谴责,但是,内心的孩子总有一种很强烈的欲望,就是要活出自己来,所以他的选择常常是逆反,就是你这样说我偏要那样,不管这事对我有没有好处或者甚至于有害,那都不如我对抗得到的快乐多!
所以结果常常是:非常自责地做着自己非常内疚的事。自责其实是内心父母的责备,但是这个责备抵不过自己叛逆的冲动。
这样想,我发现很多现象了然了:什么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什么偷吃禁果等等,都是内心的小孩对为他父母的反戈一击。
问题是:这是幼稚的反戈一击。是建立在欲望和情结上的不自觉的反应。这种反应常常会受到现实、真相的打击。
成熟的自我是建立在真相的基础上的对欲望的成功驾驭。
3、
我内心常常不自觉冒出很多声音,比如我刚刚走路,心里有点愧疚的感觉,我仔细听这个感觉背后的生意:你迟到啦!这是我爸爸和我老师或者老板的声音,他们在指责我。
实际情况是:我是这个公司的老总,没人会指责我迟到的。
4、
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能是我生活的常态,就是我很爱拖拉,拖拉而自责而又忍不住拖拉。现在我明白拖拉是我内心的小孩强烈的抗议。而且,拖拉给我的痛苦,类似于分离和遗弃对于我痛感,这个就不在这里分析了。
5、
我生活里还有一个常态,就是无力感、无活力和无价值感,常常觉得没意思。现在我明白这是没有存在感和活出自我的感觉。
失去人生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就是真我,也就是内心的小孩,失去了选择生活和把控生活的感觉。
人生的存在感,在于我内心的小孩有没有自我选择自己生活的感觉,自己对自己生活的把控感。
人生的活力感觉,自己的价值感,同样是活出自我的感觉——就是真我的选择、真我的存在。
后一篇:留恋苦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