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近的一些领悟

(2016-02-09 11:32:51)
标签:

杂谈

1、人生观:


每个人性格的背后,都是信念,其中主要的核心的信念决定ta的基本人格,这个核心信念,就是世界观。

通过观察一个的世界观,就可以从根上,了解ta;


最近我最牛逼的进步是,一下子看清了我姐和我另一个亲戚众多行为背后的逻辑——信念,我们认识很久了,尤其是我姐,生下来就认识,所以说了解一个人真不容易;


我也可以由此入手,了解自己,改变自己。

要改变自己的行为,须从性格入手;要改变自己性格,须从信念入手;而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则须从核心性格入手,要改变核心性格,则须从核心信念入手,核心信念就是人生观价值观。



2、惯性:


我有很强的惯性,比如,我在a,我知道a不好、危险、痛苦等等,也没有什么拴着我,可是脚就是像被拴着一样,离开很难。这个惯性也像惰性,甚至是习得性无助也是如此,本来如探囊取物一般的事,到我这里却是去负重千斤一般——我的力量已经成人,心却还是婴儿,或者说我的身体在现在心却在过去。


原因嘛,我想可能是熟悉给我一种安全的错觉;


结果是:我走不出来,就会一直在惯性里面,在早年被设定的命运里面;



3、认可:


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和爱,是幼稚也是基本人性,可是这却是饮鸩止渴。


例子太多了,现在的微信里就有无数人在祈求别人的认可,常常因此怄气。生活中的其他场景中也比比皆是。


举一个例子吧:

足球场上,一个球员不小心撞到了另一位,他主动示好伸出手去拉,不料被撞到的球员狠狠地一把推开他的手。他的手本来是去拉人的,却变成了奋力一推!


当你对他人设定的回馈的方式和结果,你总会失望的。大多数人执迷于此,不去想改变自己,而是总想改变别人。


祈求他人的认可就是这样一种不懈的不断失败又不断再尝试的行为,它内在的逻辑是:别人应该懂我而且应该认可我!执着这个逻辑的心是幼年的自我,对象是ta的母亲。


由此分析可见,这个努力注定会失败。失败的结果至少有三种:一是怨恨之后的报复,就像前面的例子;二是愚钝执迷,并由此陷入更深的自卑,由此逃离社会逃离人际关系;三是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内心,开始觉察。就像张德芬说的:外面没有别人。


4、安全与自由:


安全是本能,而自由是目的。


这句话很容易懂,问题是很难做到,尤其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


我们心中,常常会把危险夸大到吓到我们不敢出去的地步,所以那句很普通的话会打动亿万国人的心: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之所以那么多人感慨,是因为绝大部分国人做不到——去看看都不敢!为什么不敢?因为恐惧,对贫穷对权利对外界的陌生感等等,因为这些恐惧,我们觉得绝对的安全是封闭自己留在原地。


可是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没有地方是静止的安全的,呆在原地不进步,有两个危险:一是原地会变化;二是时间会流逝,你什么都不敢尝试节约了金钱却浪费了生命。


生命的意义是自由!


为了虚假的安全(假象)而放弃自由,就像是为了得到肉身而放弃生命一样!


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核心意思,是杀死自己的灵魂求得肉体的延续。如果只是一时的手段,无可厚非,甚至可说是一种智慧。可是由此无限夸大人生的危险,由此使自己放弃自由而蝇营狗苟于“赖活着”,则是一种自我设限囚禁自己人生的行为了。


上面所说的领悟,没有一个不是我早就知道的,可是没有经历事儿没有在事上琢磨和觉察,都不可能真正领悟(我以前曾以为自己早就懂了,现在明白那时候其实不懂。

上面每一点都可以展开说很多,每一个观念的背后都有我的独有故事,待我有时间一一道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苦的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