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徒生阿拉伯《稻草人》《格林童话》鹅妈妈的故事 |
儿童文学的幻想体包括:童话、寓言、幻想文学
☆童话☆
神话就是童话的起源
一、定义:童话是以幻想为核心,以拟人夸张变形等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满足于表现人类普遍愿望的适合儿童欣赏和接受的叙事文学样式。
二、
1、关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神话:人类童年时间 思想精神的体栽 关于神的故事
传说: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 说法 关于人的故事 鲁班
民间故事:在人民中广泛流传的故事 《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
2、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与童话的关系:
神话为童话提供了素材,即内容;民间故事为其提供了流传方式
[1]内容: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童话集是法国夏尔*贝洛的《鹅妈妈的故事》
19世纪初,德国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
[2]风格:奇异诡怪,气势如虹。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3]表现手法:无拘无束,(随意捏造)
2、不同:
[1]创作主题: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口耳相传,层层加工,属“集体(性)创作,有变异性”
童话:现代意义上产生的,代表作家的兴趣,更具个体性,一但成形很难改变,具有独创性
群众性,变异性VS个体性,独创性
[2]内容差异:
神话传说:内容宽泛。如:偷吃禁果
童话:为了适宜儿童阅读进行“现代化转变”。
[3]接受对象不同:
神传:广大群众
童话:儿童(须严谨)
[4]创作性质:
神传:群众性,面向群众,娱悦群众
童话:儿童性,适合青少年儿童阅读
三、童话的历史演变
1、早期发展阶段:民间童话 口头文学,口耳相传,集体智慧 如:我国《田螺姑娘》《狼外婆》《蛇郎》
2、过渡阶段:搜集、整理对民间童话按需和认知理想加以改造、补充如:印度《五卷书》阿拉伯《一千零一夜》法*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19世纪初*德*《格林童话》丹麦-安徒生的《打火匣》和《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
3、成熟阶段:文学童话 作家独立创作 丹麦-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丑小鸭》和《小意达的花儿》
4、中国童话历史演变
概述:我国童话这一概念20世纪初才产生,但历史上早有童话作品。但我国创作童话起步较晚,20世纪初从西方译介进来的童话成为我国文学童话的催生剂,直到五四时期才形成气候。
演变过程:
[1]《白衣素女》(出自晋代志怪小说《搜神后记》)田螺姑娘原型
[2]《吴洞》(即《叶限》)与欧洲《灰姑娘》十分相似(出自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
[3]茅盾为《童话》书写28种童话,其中《寻快乐》(1918年)已初具创作童话雏形。
[4]叶圣陶1921冬~1922夏相继创作《小白船》《一粒种子》《稻草人》标志我国童话创作开辟出自己的道路。
[5]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为我国现代童话的创作奠定基础。
[6]张天翼上世纪30年代初发表《大林和小林》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童话。
四、童话的艺术特征:
(一)幻想是童话最基本的特征
幻想既是一种风格,也是特征
(二)象征和游戏精神
当儿童的想法在现实中得到满足时,就会找载体渲泄
童话是儿童的一种游戏
(三)语言的幽默与背景的模糊
时空不清“Long long ago,...”“一天。。。”“在一个遥远的地方”
如:《怪老头》
☆幻想
<1>人物:一切童话中的角色,以人为参照物,拟人化
分为超人体、拟人体、常人体三类:
[1]超人体形象
a、在民间童话中最为常见,指那些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造就超自然奇迹的现象。
b、分类:非人类具有、宝物具有、常人具有
c、代表作品:
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格林童话《白雪公主》魔镜《灰姑娘》南瓜车
乔治*桑的《灰尘仙女》讲述自然常识
[2]拟人体形象:
a、童话中最普遍的,指除人类以外的各种有生命或无生命似的人格化事物
b、安徒生的《丑小鸭》
科洛迪塑造的木偶[皮诺曹]
米尔恩描绘的小熊[温尼菩]
叶圣陶的《稻草人》
郑渊洁的《舒克和贝塔》
“泛灵”观念,深受小读者欢迎
[3]常人体形象:
a、以人的本来面目出现在童话中的人物
以常人的身份出现,他们的性格、行为和经历被极度夸张强调,超出常人想象
b、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装腔作势、愚蠢无知的皇帝;《豌豆上的公主》中娇滴滴的公主
注:以上三种形象类型并不相互排斥,有时会出现在同一童话作品中。如《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形象的塑造。
<2>情节的荒诞:内容的荒诞,有虚幻的真实 如:任大霖《河马先生的熟食店》
<3>环境的虚拟 如:席绢《穿越时空的爱恋》(书)
☆象征:
<1>对儿童审美心理的象征:即对儿童心理的模拟表达
<2>对成人理性的象征 如:《黑猫警长》反映对正义和平的向往
五、童话的意义(作用)
(一)促进儿童人格的形成
幻想、恢复、逃避、慰藉------托尔金--童话必备“四要素”
(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加强儿童的审美体验,培养美感
六、西方童话发展史(与东方相近)
(一)搜集整理阶段
[1]印度《五卷书》世界上最早的民间童话集;
[2]法国《列那狐的故事》;
[3]阿拉伯《一千零一夜》;
(二)整理加工(过渡)阶段
[1]阿拉伯-穆格发《卡里莱和笛木乃》先搜集后整理加工而成(改编)
世界上最早宣称童话是为儿童写作的作家
[2]法国-夏尔*洛贝-《鹅妈妈的故事》
[3]德国-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三)文人创作(成熟)阶段
[1]1835年,安徒生《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开创作家(文人)独立创作童话的先河,标志着近代儿童文学诞生
[2]英国-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3]美国-鲍姆-《绿野仙踪》
[4]意大利-科罗迪-《木偶奇遇记》
(一)主题的变化
传统
西方:公主与王子
中国:人鬼神仙、人类起源、因果报因
早期创作从传统童话过渡到“关注现实,关注自身,矛头指向社会、政治、专治统治(误区)”
由幻想落入现实 太幻想--->太现实--->回归
代表作《卖火柴小女孩》《稻草人》《大林和小林》
20世纪下半期,出现主题多样化,更多的具有审美性,人文性突出
(二)艺术类型的变化
1、热闹派
通过夸张、热闹、变形、拟人等手法,使童话产生了热闹的效果,天马行空的快感
内涵较少,热闹程度大
2、抒情性童话
多用散文、诗歌的形式,使其带有浓厚的情感,反映人的情感和情绪
3、哲理童话和科学童话
[1]哲理童话 与寓言相似而更侧重人物塑造和刻画
[2]科学童话 孙幼忱《小散兵和小刺猬》写他们的生长过程
叙事结构和技巧多样化
1、文体界线模糊
故事变长,情节曲折 童话/小说
2、叙事结构的虚实结合
幻想+现实
3、叙事技巧的多样化
蒙太奇手法
陌生化---人性、物性、共性的集中化体现
《洋葱头历险记》意大利,罗大里
《龙子太郎》日-松谷美代子,类似《小龙人》
《哈利*伯特》融合了小说、童话的作品
☆童话☆
神话就是童话的起源
一、定义:童话是以幻想为核心,以拟人夸张变形等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满足于表现人类普遍愿望的适合儿童欣赏和接受的叙事文学样式。
二、
1、关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神话:人类童年时间 思想精神的体栽 关于神的故事
传说: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 说法 关于人的故事 鲁班
民间故事:在人民中广泛流传的故事 《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
2、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与童话的关系:
神话为童话提供了素材,即内容;民间故事为其提供了流传方式
[1]内容: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童话集是法国夏尔*贝洛的《鹅妈妈的故事》
19世纪初,德国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
[2]风格:奇异诡怪,气势如虹。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3]表现手法:无拘无束,(随意捏造)
2、不同:
[1]创作主题: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口耳相传,层层加工,属“集体(性)创作,有变异性”
童话:现代意义上产生的,代表作家的兴趣,更具个体性,一但成形很难改变,具有独创性
群众性,变异性VS个体性,独创性
[2]内容差异:
神话传说:内容宽泛。如:偷吃禁果
童话:为了适宜儿童阅读进行“现代化转变”。
[3]接受对象不同:
神传:广大群众
童话:儿童(须严谨)
[4]创作性质:
神传:群众性,面向群众,娱悦群众
童话:儿童性,适合青少年儿童阅读
三、童话的历史演变
1、早期发展阶段:民间童话 口头文学,口耳相传,集体智慧 如:我国《田螺姑娘》《狼外婆》《蛇郎》
2、过渡阶段:搜集、整理对民间童话按需和认知理想加以改造、补充如:印度《五卷书》阿拉伯《一千零一夜》法*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19世纪初*德*《格林童话》丹麦-安徒生的《打火匣》和《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
3、成熟阶段:文学童话 作家独立创作 丹麦-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丑小鸭》和《小意达的花儿》
4、中国童话历史演变
概述:我国童话这一概念20世纪初才产生,但历史上早有童话作品。但我国创作童话起步较晚,20世纪初从西方译介进来的童话成为我国文学童话的催生剂,直到五四时期才形成气候。
演变过程:
[1]《白衣素女》(出自晋代志怪小说《搜神后记》)田螺姑娘原型
[2]《吴洞》(即《叶限》)与欧洲《灰姑娘》十分相似(出自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
[3]茅盾为《童话》书写28种童话,其中《寻快乐》(1918年)已初具创作童话雏形。
[4]叶圣陶1921冬~1922夏相继创作《小白船》《一粒种子》《稻草人》标志我国童话创作开辟出自己的道路。
[5]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为我国现代童话的创作奠定基础。
[6]张天翼上世纪30年代初发表《大林和小林》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童话。
四、童话的艺术特征:
(一)幻想是童话最基本的特征
幻想既是一种风格,也是特征
(二)象征和游戏精神
当儿童的想法在现实中得到满足时,就会找载体渲泄
童话是儿童的一种游戏
(三)语言的幽默与背景的模糊
时空不清“Long long ago,...”“一天。。。”“在一个遥远的地方”
如:《怪老头》
☆幻想
<1>人物:一切童话中的角色,以人为参照物,拟人化
分为超人体、拟人体、常人体三类:
[1]超人体形象
a、在民间童话中最为常见,指那些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造就超自然奇迹的现象。
b、分类:非人类具有、宝物具有、常人具有
c、代表作品:
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格林童话《白雪公主》魔镜《灰姑娘》南瓜车
乔治*桑的《灰尘仙女》讲述自然常识
[2]拟人体形象:
a、童话中最普遍的,指除人类以外的各种有生命或无生命似的人格化事物
b、安徒生的《丑小鸭》
科洛迪塑造的木偶[皮诺曹]
米尔恩描绘的小熊[温尼菩]
叶圣陶的《稻草人》
郑渊洁的《舒克和贝塔》
“泛灵”观念,深受小读者欢迎
[3]常人体形象:
a、以人的本来面目出现在童话中的人物
以常人的身份出现,他们的性格、行为和经历被极度夸张强调,超出常人想象
b、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装腔作势、愚蠢无知的皇帝;《豌豆上的公主》中娇滴滴的公主
注:以上三种形象类型并不相互排斥,有时会出现在同一童话作品中。如《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形象的塑造。
<2>情节的荒诞:内容的荒诞,有虚幻的真实 如:任大霖《河马先生的熟食店》
<3>环境的虚拟 如:席绢《穿越时空的爱恋》(书)
☆象征:
<1>对儿童审美心理的象征:即对儿童心理的模拟表达
<2>对成人理性的象征 如:《黑猫警长》反映对正义和平的向往
五、童话的意义(作用)
(一)促进儿童人格的形成
幻想、恢复、逃避、慰藉------托尔金--童话必备“四要素”
(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加强儿童的审美体验,培养美感
六、西方童话发展史(与东方相近)
(一)搜集整理阶段
[1]印度《五卷书》世界上最早的民间童话集;
[2]法国《列那狐的故事》;
[3]阿拉伯《一千零一夜》;
(二)整理加工(过渡)阶段
[1]阿拉伯-穆格发《卡里莱和笛木乃》先搜集后整理加工而成(改编)
世界上最早宣称童话是为儿童写作的作家
[2]法国-夏尔*洛贝-《鹅妈妈的故事》
[3]德国-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三)文人创作(成熟)阶段
[1]1835年,安徒生《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开创作家(文人)独立创作童话的先河,标志着近代儿童文学诞生
[2]英国-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3]美国-鲍姆-《绿野仙踪》
[4]意大利-科罗迪-《木偶奇遇记》
(一)主题的变化
传统
西方:公主与王子
中国:人鬼神仙、人类起源、因果报因
早期创作从传统童话过渡到“关注现实,关注自身,矛头指向社会、政治、专治统治(误区)”
由幻想落入现实 太幻想--->太现实--->回归
代表作《卖火柴小女孩》《稻草人》《大林和小林》
20世纪下半期,出现主题多样化,更多的具有审美性,人文性突出
(二)艺术类型的变化
1、热闹派
通过夸张、热闹、变形、拟人等手法,使童话产生了热闹的效果,天马行空的快感
内涵较少,热闹程度大
2、抒情性童话
多用散文、诗歌的形式,使其带有浓厚的情感,反映人的情感和情绪
3、哲理童话和科学童话
[1]哲理童话 与寓言相似而更侧重人物塑造和刻画
[2]科学童话 孙幼忱《小散兵和小刺猬》写他们的生长过程
叙事结构和技巧多样化
1、文体界线模糊
故事变长,情节曲折 童话/小说
2、叙事结构的虚实结合
幻想+现实
3、叙事技巧的多样化
蒙太奇手法
陌生化---人性、物性、共性的集中化体现
《洋葱头历险记》意大利,罗大里
《龙子太郎》日-松谷美代子,类似《小龙人》
《哈利*伯特》融合了小说、童话的作品
前一篇:第二讲[2] 儿童诗(韵文体)
后一篇:古典文学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