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坐而论道 |
一、名人名言指导炒股
再比如:当最后一个空头入市后,市场就到顶了;当最后一个多头割肉后,市场就到底了。这个也是没法量化的,最后一个空头能入市,说明有人卖给他,卖给他的那个人就比最后一个空头还靠后,所以谁是最后一个空头?但你不能找死理说这句话是错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逆向的意味,当非常不看好股市的人被不断上涨的压力拉进股市,股市就已经比较危险了。
多数名言归根结底只是指出了一种无法量化的现象,回到本质,还是要看价格与价值的偏离程度,偷懒是不行的。
二、学术指导炒股
有人多念了几年书,学了点定价理论(我就是教这个的,但我基本不用),就出来生搬硬套了。比如,给可转债定价,要算出债券价值是多少,这个还比较靠谱,然后再加上期权价值,这就有点扯了,什么标的股票的波动率是多少,无风险利率是多少,到期时间是多少,代入BS模型 ,然后得出期权价值是多少,然后,志得意满地说,可转债被低估了多少。这个主要问题是,BS模型要求可以连续套利,而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香港市场的一些涡轮品种是以BS定价的,但它的波动率是隐含波率,基本是杀猪刀,放出CALL轮的时侯,波动率定的很高,股价真涨了,又把波动率定低。这些东东,其是体现了一句话,内行蒙外行。如果咱还没到蒙别人的层次,就别自己蒙自己了。
上面还是高层次的,有些人学了点现金流理论,就拿来分析银行的现金流了。银行的现金相当于存货,哪能用普通制造业的分析方法来分析银行呢?
学了很多高大上的理论,但还能接地气,这样的人是很少的。要朴实,学了很多东西,博士毕业了,教授了,一行一动还像个老农,这样的人才可信。别太拿着自己学的那点玩意儿当回事,太多学院里学到的知识,都是远离现实的一套自治的逻辑体系,为什么要远离现实,因为现实太复杂,所以要高度抽象,所以,这些高度抽象的东西再次拿回到现实中用的时候,基本是要再创造一次的,尤其是关于人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