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最初的想法,当银行(招商与浦发)上升到20元,就清仓融资部分,10倍市盈率以上,就陆续减仓并买入A类,最后以大部分仓位为A类收场。但目前来看,形势有点复杂。
首先,与我的直觉相反,除了神创之外,银行并未大幅落后于上证指数及沪深300。从去年11月19日算起,截止到今天,上证指数上升68%,沪深300上升77%,浦发银行上升70%,招商银行上升64%。之所以感觉银行追不上大盘,主要是因为15年后,银行确实涨得少。
其次,虽然大家涨幅差不多,但绝大部分股票已经高估很多,风险很大,而银行却还未到合理价值,个人认为低于合理价值或略低于合理价值。在30%的股利支付率,20%的权益净利率的情况下,给个10倍市盈率是很不过分的要求。
那么,在大部分股票风险已积聚,而银行尚未到合理估值时,如何选择呢?就好像一群人去偷东西,别人都得手了,并且弄得响动很大,警察快来了,而自己还没得手,走还是不走,这是个问题。
首先,银行的风险不大。一方面还是分红在托底,当然,按现价,即便是浦发,股息率也只有税前4%了,但股价如跌到15,股息率又会回到5%,如果跌到12.5元,股息率又重回6%,这个6%在目前的环境下还是有点作用的。另一方面,招商公布了员工持股计划,13.8元又是另外一个保底。大不了拿几年,相信招商不会让自己的员工亏损出局的。综合考虑,招商或浦发,跌到14元,是比较极端的位置。再往下,也就是最后一跌之类的。即便跌到14以下,把今天收盘价当成成本,再等两年,不考虑分红,净资产接近18元,只要不破净,股价就又回来了,再等三年,破点净,也解套了。
其次,浦发还有一些催化剂,比如增发收购上海信托,那么增发价在目前的市场氛围中,也有一定的保底作用。定向增发的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平均价的90%,如果浦发一直在18元振荡,那么16.2会是增发价,这又是一重保底,当然,这个保底比招商13.8的保底要弱一些。这样的下跌幅度,还是可以承受的。
综上所述,还是要回到基本面,如果能认定银行经营没问题,权益净利率与股息支付率能维持,那么就死等,没有满意的价格不出,今年你给我25我满意,明年给我25就不行了,我就不卖了,要等27,后年要等30,反正我不在乎这笔钱何时到手。
结论,合适的时机把融资撤了,目前大概只有15%的融资仓位,剩下的死等,至少要10倍市盈率,然后再考虑陆续换A类。
我也在想,买入是要有安全边际的,那么卖出是不是也有安全边际。发现好的东西,并且是低廉的价格,是很难找到一次机会的,如果就那么随便卖了,是不是也很浪费。对这个问题我有点粗浅的思考,下次整理下写出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