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今天的情况,早上普通账户卖出少量浦发,在信用账户中买回同样数量的浦发,目的是腾出点钱来用于申购宝钢的可交换债,可下午打开手机一看,快跌停了,就不等明天的债了,赶紧开电脑,把普通账户的钱又买回浦发,然后信用账户融资额度又买入了招商银行。目前杠杆水平为65%,杠杆中的六成在转债质押回购,四成为融资融券账户,所有这些杠杆的8成都是上涨之前加的,今天加的只有2成。如果转债跌到100元以下,质押率还是足够的,年初就是这样的。融资融券账户目前的担保比率为300%,也几无可能打爆。如果未来工行转债被强赎,而民生转债的溢价率没有下降,民生AH的股价还是目前这样的差距,就自然撤掉正回购的杠杆,如果民生转债情况理想,就换成民生转债,断续质押,但民生质押率低,杠杆也会自然缩小。
关于杠杆,有一些投资者把不加杠杆作为原则之一,我认为很有道理。
其一,对于一笔好的投资,时间是投资者的朋友,随着时间越长,好企业分红越来越多,净资产越来越多,股价越来越显得低估,越是不涨,分红再买入的威力越大。有了杠杆,时间成了投资者的敌人,股价越不涨,杠杆卸不掉,年年掏利息。
其二,市场是非理性的,即便是好企业,也有可能短时间内价格被打到很低,有杠杆的情况下,可能会被迫丢掉仓位。
但是,现实当中,企业也好,买房也好,大家都在用杠杆,用得顺其自然,这是为什么?我有一些浅薄的思考,还没成形,想记录下来,以供后面万一失败后反思。
首先,如果一个人是全能的,像神一样,那么不需什么原则。比如说,一个人知道明天的股价走势,那么他完全可以加杠杆,完全可以卖空,这个人表现出来很怪,今天加杠杆,明天卖空,没什么原则,但他的收益是最大的。他不必遵循技术指标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因为人无能,避免受伤害而设计出来的。同样的,他不必遵循价值投资的原则,比如不加杠杆不卖空,那是为无能的人不受伤害设计出来的。所谓原则,是承认人不具备神的能力,不全能,有所不知,然后被设计出来避免占小便宜吃大亏的。有了这层认识,原则的神圣性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换句话说,所谓的一般原则,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而不管具体情况如何,因为人毕竟不全能,有所不知。我认为存疑,因为毕竟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凭借有限的智慧,可以断定一些事情,而不是完全无能为力。比如,军人服从上级命令是一个原则,可不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有所突破?
其次,为什么买房子可以顺其自然地加杠杆,而买股票则不能加杠杆?我想原因有两个,首先房贷是根据收入水平来定的,一般靠收入能覆盖;其次,买房后,银行不会因为房价的报价低而收回房屋,比如,20万首付,80万房贷,过了一年,房价跌为70,银行不会要求追加担保,否则收回房屋,。换句话说,买房不会因为市价低(别人的报价)而爆仓。而股票一般不具备上面两个特点,一般不具备,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就具备了,哪些情况呢?比如,以我有限的智慧,我认为银行就具备了。比如说,收入覆盖贷款,可以参见股息路线图,比如不会爆仓,即便我的全部融资都是融资融券账户的,按65%的杠杆,跌到爆仓,银行股价要在现价上跌一半,股息率将高于12%,所谓爆仓也不过是追加担保,或者卖出部分股票而已,
当然,以上并没有说清全部问题,比如说,如果一个人问,你怎么就知道银行股息不会下降,就像那个军人的例子,你怎么就知道上级的命令是不对的。但人永远无法完全知道一件事,都是程度而已。
我完全不具备各种随机应变的能力,甚至连自己也认不清。前两天把土豆送走,后悔了,恰好接走土豆的那一家也后悔了,他给我送回来,我下去迎接,按说就没事了,结果又起了波折,那个人带了个朋友,东北人,很喜欢我家土豆,征求我意见,问能不能把土豆给他养,我一犹豫答应了,土豆再次被送走的一刹那,我再次后悔,过了一会,我又开车把土豆接回来,这次是真养老送终了。土豆撒尿依旧,唯一变化的是我认头了。
能力这么差,我为什么还是融资了,因为总觉得只要股息(全部股票,不单指融资部分)能覆盖融资利息,只要没有被爆仓的可能,是可以加点杠杆的。当转债被强赎后,我会再调整融资仓位,适当降低,毕竟股票融资的利率比正回购高了很多。
以我连自己都无法认清的能力,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此文只为以后反省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