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坐着不动
坐着不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842
  • 关注人气:1,7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报解读09之民生银行(利润与风险)

(2012-04-18 08:44:57)
标签:

资产减值损失

不良贷款

不良率

计提

贷款总额

股票

分类: 实证分析

 

一、利润的季度变化

    下图列出了从2008年一季度致2011年四季度的单季净利润的变化,可以看出两个较为明显的规律。一是每年的第一季度均比上年的第四季度的利润有显著增长,二是每年的第二季度均为当年的利润高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两个规律,是巧合还是本该如此?

 财报解读09之民生银行(利润与风险)

    在各项成本中,较为重要的是业务及管理费,这一项的计提对单季利润影响很大,参看下图:
     财报解读09之民生银行(利润与风险)
 

   可以明显看出,第四季度计提的业务管理费,是全年的高点,每年第一季度计提的管理费均显著小于上年的第四季度的计提额。这基本上能解释第一个现象了,但管理层这样做是为什么?首先,第四季度,有一些奖金之类的要兑现了,理所当然应当多提。其次,第四季多提一点,为来年第一季度少提打下基础,因为投资者往往也比较重视第一季度的数据,是否开门红是很在意的。

   对于第二个现象,没有找到特别的原因,好像每年原因各异。在08年,由于下半年连续五次降息,造成利息净收入在二季度形成一个高点。在09年,是由于第二季度处置海通证券的投资收益造成二季度利润明显偏高。10年,第二季度超出其他季度并不显著,没有特别原因。11年,第二季度,中间业务收入有一个突发增长。可见,二季度利润高企,找不到具有共性的原因。

二、抗风险能力展望

   对于民生银行,其商贷通风险到底如何,不经过一轮周期,谁也无法说服对方,那么我们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做个极限测试,如果未来3年,民生银行坏账率上升到总贷款的3%,第四年开始,一直保持此不良率,看看会有何种后果,是否就像有些人所言,就活不下去了。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贷款总额

12000

13600

15600

18000

21000

不良贷款

75

250

380

540

630

资产减值准备

270

375

570

810

945

资产减值损失      

    83

105

195

240

135

税前拨备前利润

450

495

544

598

657

税后净利

279

292

261

268

392

 

   税前拨备前利润是指税前利润加上当年的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如果不交税并且不提减值,可以达到的利润水平,假定这个利润是按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是一个很保守的估计。不良贷款假定在2014年达到当年贷款总额的3%,资产减值准备至少应为不良贷款的1.5倍,这是银监会的规定,当不良率较高时,满足此规定就自动满足了拨贷比2.5%的要求。资产减值损失等于相邻两年的资产减值准备相减。税后净利约等于税前拨备前利润减去资产减值损失,然后再乘以0.75,即1减去25%的所得税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即便如此,净利润还是基本不会下降,净资产照样向上涨。如果再极端一点,假定不良贷款达到了5%,但在第四年及其以后,保持此不良率,那么上表修正如下: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贷款总额

12000

13600

15600

18000

21000

不良贷款

75

300

580

900

1050

资产减值准备

270

500

870

1350

1575

资产减值损失

 

230

370

480

225

税前拨备前利润

450

495

544

598

657

税后净利

279

198

130

88.5

324

   照样不亏损,并且在2015年缓过劲来,呵呵,安全边际还是足够的。如果放弃对商贷通风险的争论,只考虑安全边际,我想大部分人还是能形成共识的。认识上的分歧产生价值发现的机会,认识上的共识产生价值实现的机会,争取早日达成共识吧。

    可能有人会想,在2014年投多好,银行利润最低,但我认为希望很渺茫,上表发生的概率极低。银行调节利润的能力超强,五级分类是软性的,虽然实质上已形成不良,我就放在关注贷款里(不属于不良贷款),你能奈我何?所以,银行管理者完全可以比上表做的更好,慢慢确认坏账,保持利润的平滑。以前股吧里有个贴子,说只要不良率上升1个百分点,就全行业亏损,呵呵,显然,那种观点不是无知就是耸人听闻。 

三、财政部的发文

    近日,财政部印发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这个与2.5%的拨备率是无关的,他所指的是权益中的一般风险准备。这个准备的计提是在税后净利中计提的,属于利润分配的范畴,既不影响净利润,也不影响资本充足率,只是权益科目内部的再分配,财务性质与提盈余公积之类的没啥区别,对投资者没实际影响。

附数据(亿元):

 

 

2008.1

2008.2

2008.3

2008.4

2009.1

2009.2

2009.3

2009.4

净利润

24.6

35.8

25.9

-7.45

24.99

48.75

28.26

19.04

资产减值损失

5

11.1

14.2

34.7

13.13

15.37

5.33

19.17

业务及管理费

32.2

32.3

36.4

48.1

35.25

35.87

48.88

57

发放贷款

5747

6036

6218

6465

7286

8906

8800

8677

利息净收入

66

81

81

76

68

72

87

95

 

2010.1

2010.2

2010.3

2010.4

2011.1

2011.2

2011.3

2011.4

净利润

42.69

45.97

41.41

45.74

62.1

77.08

74.62

65.4

资产减值损失

11.65

10.98

19.73

12.68

17.88

25.49

14.8

25.53

业务及管理费

47.29

50.44

53.26

65.56

53.79

74.47

81.74

83

发放贷款

9202

9376

9733

10377

10667

11183

11344

11783

利息净收入

101

111

118

129

134

161

172

1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