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对股票分红的看法有很大差异,代表性的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公司分红是公司回报投资者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并能说明业绩的真实性,分红十分重要。第二种观点:分红不分红关键看公司的发展,如果公司的好项目很多,并长年保持20%的权益净利率,不必分红,并且分红还要交税,与其分红后再融资,不如一开始就不分,投资者可以通过股价上升得到好处。我对分红的看法也不太清晰,直到最近,才觉得有点想通了。
一、分红是股价得以支撑的最终原因
假定A公司目前的股价是5元,那么投资者为什么愿意花5元买它呢?投资者买入是因为公司前景好,预期将来股价会涨。但设想一下,如果A公司发布一条公告,永远不分红、不清算,那么就算公司前景再好,与投资者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投资者买入,最终原因是赚取分红,或者是通过当前的分红赚钱(吃红利者),或者是通过别人对未来分红的预期赚钱(资本利得)。反之,如果没有公司分红,股票就成了投资者之间博弈的工具,股票交易就成了击鼓传花的游戏,不可持续,随着游戏不断进行,资金量不断耗散(手续费)。
一只股票价值5元,是因为预期未来股利的净现值是5元。这样,就保证了股票价格偏离5元不会太远,否则会导致股利率(股利除以股价)奇高或奇低。
所有利好或利空都是通过影响当期或未来的股利来影响股价的,否则就谈不上是利好还是利空。
结论:分红很重要。
二、为什么很多高分红、稳定分红的公司股价表现很一般
分红如此重要,大家“最终”都是冲着分红而来,但一些高分红的行业,好像股价表现很一般。比如高速公路类的公司、大秦铁路、长江电力,这是为什么?
甲公司,每年每股发4毛钱的股利,长期不变,你愿意付多少钱?如果债券的收益率是5%,那我可能最多愿意支付8元钱,因为我花8元钱买债券,一年也能得4毛钱。如果债券收益率是8%,我只愿意付5元钱得到这样一只股票。再考虑到股票的风险大于债券,可能股价5元不到。
乙公司,从明年起发放股利,每股股利3毛,但股利保持每年5%的增长率,还是以8%的债券收益率折现,那么折现后的现值是10元钱。
|
股价
|
分红
|
当前
|
10元
[0.3/(8%-5%)]
|
|
第一年年末
|
10.5元[0.315/(8%-5%)]
|
0.3元
|
第二年年末
|
11.025元
|
0.315
|
通过以上分析看到,乙公司当前的分红很低,但股价远高于甲,并无其他因素影响,只是股利有一个微小的增长。乙公司当前的股利虽然低,但长期看,14年后,股利会达到6毛钱,28年后会达到1.2元,而甲的股利则是不变的,每年4毛。所以,乙的股利支撑起了10元的股价,而甲则只能支撑起5元的股价。投资于乙的投资者通过股价上涨与分红,实现了每年8%的收益。
至此,我们应当明白,最终吸引投资者入场的是股利,但对投资者有吸引力的是不断上升的股利,每年不变的稳定股利,与长期债券无异。
三、股利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企业有生命周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初创期还未上市,有二级市场投资意义的是成长期与成熟期。成长期分红少,但每股收益成长快,类似于乙企业,成熟期分红多,但每股收益无成长,类似于甲企业。下面看一家成长期的企业丙:
|
净资产
收益率
|
每股收益
|
股利
(分配20%)
|
每股净资产
|
第一年年初
|
20%
|
|
|
5
|
第一年年末
|
1
|
0.2
|
5.8
|
第二年年末
|
1.16
|
0.232
|
6.728
|
第三年年末
|
1.3456
|
0.26912
|
7.80448
|
丙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20%,初始净资产5元,每年分红20%,则增长率为16%。由于在成长期,风险较高,假定市净率为1,投资者投资于丙公司,每年获得的收益就是20%
|
股价
|
红利
|
持有一年的报酬率
|
第一年年初
|
5元
|
|
|
第一年年末
|
5.8元
|
0.2元
|
(5.8-5+0.2)/5=20%
|
第二年年末
|
6.728
|
0.232
|
20%
|
第三年年末
|
7.80448
|
0.26912
|
20%
|
但是,若假定丙公司第四年进入了成熟期,每年不再增长,则其分红会突然提高到每股收益的100%,而此时公司的风险也降低了,假与此风险相适应的贴现率为8%,与长期债券相当,则其第三年末的股价将变为(1.3456*1.16)/8%=16.82,如果我们是从5元的价格进入,等到第三年末,复合收益是非常高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当权益净利率维持不变时,分红越少,增长越快。投资策略为:找到权益净利率较高,但分红相对较低,成长较快的企业,待其进入稳定的零增长或慢速增长阶段,其每股收益会大量释放,用于分红,而我们要在此时变现,因为它己经变成债券。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不用等到那个拐点,成长期也很好,每年20%就不错了,我说此言差矣。成长期的20%是没把握的,取决于市场的认知与情绪,当投资者认为股利增长风险很高时,股价可能会大打折扣,就像现在的银行股。进入稳定期后,实实在在的现金流来了,市场必须认可。
以民生银行为例,如果保持权益净利率20%,每年增长15%,则可以拿每股收益的25%用于分红,此时市场对民生的认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现在的股利,二是股利的增长。对于后者,市场有时可以不认,比如现在就不认,他们说增长不可持续之类的。等将来有一天,银行增长速度慢了,大比例分红了,市场不认就不行了,这是硬底。何时增速下降,何时就能逼市场认账,这是个时间问题。
四、面临的困难
一是判断何时进入稳定期,这个比较难。二是有的企业管理层差劲,进入稳定期了,可以多分红了,但他偏不分,而是搞多元化,把钱败光。三是股权结构差,大股东一支独秀,他也不分红,而是通过其他方式转移上市公司利益。所以,具体情况还要甄别。
呵呵,分红很重要,但你要真的直接找高分红的公司,你还真捞不着啥东西,绝对符合辨证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