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股投资的另一种思维

(2012-02-17 07:39:43)
标签:

股票

分类: 坐而论道

   关于银行业,各种分析都已经滥了,谁也无法说服谁,因为这更大程度上是个信仰问题,而不是个技术活。常见的有以下冲突。

一、我经过数据上的各种分析,无论平台贷款还是房地产贷款,均不会对民生银行的业绩产生明显冲击,但你会说假设过于乐观,因为确实国外的很多机构都说中国银行业要产生巨额坏账。谁的假设更正确,彼此没有办法说服对方。

二、2011年与2012年,有将近40%的平台贷到期,如果到时还没出现坏账,你还可以说都是“借新还旧”或“展期”粉饰的,银行就是死赖着不确认坏账,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彼此仍无法说服对方,因为不可能一笔一笔要求银行披露哪些贷款是属于“死赖着不确认坏账的”。

三、即便银行业绩还是稳健增长,你依然可以说,又不分红,有什么用?虽然我早就说过,高速发展的企业不应分红,但你觉得除了分红都是假的。虽然银行整体的的分红比率比其他行业还要高。

四、最后一招,银行盘子大,涨不动,或银行做假账,那我更没办法说服你了。我也不知道它是不是做了假账,因为注会考试都做假了,这样考上的注会,你信他的职业道德吗?

    在无法知道全部真相的情况下,大家其实是部分靠信仰部分靠分析来投资的,那么,如何保证成功的概率呢?这里,就需要另一种思维。

    层次一、银行是否造假?如果没造假,该确认的坏账都确认了,那么,我从报表中没有看到任何大的风险,连苗头都没有发现,可以安心持股。如果你认为报表不可信,进入层次二。

    层次二、银行造假了,那么你就是承认银行有造假的能力了,银行确实有非常大的这种能力,例如通过借新还旧不确认坏账。那么又如何呢?我需要知道的是银行有无继续造假的动力呢?有,并且继续这样做简直是必需的,原因有二。首先,在当前的乱象中,不允许银行大面积亏损,甚至连较大的业绩波动也不可能,因为要吻---定。其次,如果真亏损了,银行股就非常有理由破净了,破净了就无法再融资了。那么,有没有可能,银行造假被发现,像海普瑞之流,然后一败涂地呢?呵呵,这基本没可能,原因有二,首先你只能发现某笔贷款造假,不可能发现全部贷款造假,如果你发现了一个10亿元的贷款造假,对民生银行1万亿的贷款,能说明什么?你永远找不到一个有说服力的大样本。其次,贷款的五级分类没人能说得很清楚,是个软标准,你认为是次级,但我认为最多只是关注(关注不属于不良),你能把我怎么样?

总而言之,如果银行没造假,那么我可以紧盯报表,寻找业绩下滑的蛛丝马迹,以降低风险。如果银行确实造假,我相信它的造假能力与造假动力,相信它出于自身利益,至少会维持现在的业绩,而只要维持现在的业绩,一年后的净资产就是现在的股价,风险完全可控。

 

    上面只是纯思辨式的分析,从主观判断讲,我倾向于认为:银行的业绩基本是真实的。很多人说,如果银行业绩与前景那么好,为什么高管不增持?这个问题在两方面是弱智的。一方面,银行的高管(总行行长级别的),作为钱不是很多的金融家(钱不是很多是相对于其面临的投资渠道而言的),其投资渠道会非常多(普通的商人,有点钱的,还知道放高利贷呢),投银行股对他们而言不是最优选择。二方面,史玉柱的增持难道不是高管增持吗?他是属于钱多的,其他优于银行的投资渠道容纳不下这么多钱,所以他投银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