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2018-09-29 18:54:03)
标签:

广州

花都

炭步镇

华岭村

游记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李灶生
                      2018年9月26日
   我在前几年就想去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游玩,那里有几个古村,想去看看,今天(9月26日)刚好有时间就前往炭步镇,早上我5点多就起床,洗刷后拿好相机就出门,5点50分到了车陂地铁站,5点55分坐地铁5号线到珠江新城,在珠江新城转3号线,在体育西站转地铁3号线北延段到高增转9号线,7点到高增地铁站,在高增站转9号线到飞鹅岭,7点25分到达飞鹅岭站,在飞鹅岭D出口出去,因花都风神大道在修路,把风神大道封了一半,而且我人生地不熟,出站后没有看到有花5路公交车的站牌。在飞鹅岭D出口沿着公路往右走(往左是去花都市区),看到有5、6个人在公路边,我就问她们是在这里等公交车吗?她们说不是,我想也许她们是在等单位或公司的上班车吧。于是我就问她们,去炭步镇在那坐车,她们就指着前面很远的地方说,就在那前面。我说谢谢,就沿着公路走,走了大概有一公里,就看到了东风体育公园站,在这里等了几分钟就有花5路公交车,7点45分坐花5路公交车到炭步镇5路公交车总站下车,下车后怎么也找不到花15路车在那里有车站,然后,我就问摩托车去塱头村多少钱,他说10元,我没讲价就坐上摩托车去塱头村,几分钟就到了塱头村村口,下车后游览了塱头村。11点多游完塱头村后,出村口,在这里到处都找不到车,在村口有15路公交车到炭步镇,但15路公交车闲时60分钟一趟,高峰30分钟一趟,在这里一边等公交车,一边看看有没有摩托车载客的,等了大概10分钟,还是没有车,于是我就沿着塱头路走路到炭步镇,(这里有2条路,也可走汽车走的公路,远一点,也可走塱头村对面直走的小路,于是我走这塱头路,也是人和摩托车走的路,也是水泥路,很好走。)走了半小时就到了炭步镇,在炭步镇吃过快餐,就又去找花5B和花24路公交车,走了很远,又问了许多人,还是找不到。一边走一边看看有没有摩托车载客的,最后走了有半个钟,看到摩托车载客的在很远,大声才把摩托车载客的叫过来,我问他到茶塘多少钱,他说10元。没讲价。在车上我说茶塘看完后还要去藏书院村,他就说藏书院村对面有个华岭村也是古村,而且也很有名,不如我带你去,我就问他到哪多少钱,他说15元,于是我就按他说的前往华岭村,在车上一边走一边介绍华岭村和藏书院村,10分钟就到了华岭村,华岭村看完后就到对面的藏书院村,几分钟就到了,14点半在藏书院村出来,到公路上等花5B公交车,这花5B公交车公交车也是闲时60分钟一趟,高峰30分钟一趟,等了有30几分钟都没有公交车,于是看到有摩托车来了,就叫他停下,问是载客的吗?他说是,我问到茶塘村多少钱,他说13元,十多分钟就到了茶塘村,在茶塘看完后,就在茶塘村村口公路对面等花24路公交车,也等了20分钟才坐上花24路车到飞鹅岭地铁口,在飞鹅岭坐地铁回广州。总结是:花都区炭步镇交通不便,公交车闲时60分钟一趟,高峰30分钟一趟,时间间隔太长,等车太久很不方便。这几个村都不收门票。
  华岭村村口,前面桥下进去100米就是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委会位于炭步镇西南部,东接三联村、新太村,西临大涡村,南邻骆村,面积约5.32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60多人。华岭村委会距离新华城区19公里,离炭步城区6公里,西二环高速公路、花都大道从村旁经过。农业以种植水稻、花卉、蔬菜、鱼塘养殖为主,在花都大道两旁的花卉种植占地达600多亩,工业有造纸厂、金属电镀等企业。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牌坊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本段所指的牌坊是由皇帝批准立制的牌坊,主要是贞洁牌坊。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村前有一口呈月牙形的水塘。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藏在屋梁上才得以保存的骆秉章公官像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光禄大夫家庙。始建于同治五年,是同治皇帝赐给晚清名臣骆秉章的家庙。家庙于抗战期间被日军烧毁,2013年起重建,现仅完成前两进。关于骆秉章的祖籍,民间有个有趣的传说,说骆秉章原名骆俊,祖籍是在华岭村邻近的骆村,自幼随父亲在佛山长大,十六七岁时参加南海县的县试获得第一名,因南海县并无骆姓,被疑为“冒籍”考试,于是骆俊唯有返原籍骆村认祖应考,但却被族长拒绝,后经人介绍,得华岭村人骆秉行相助收留入籍,认作兄弟,后骆俊一路高中举人、进士。因此华岭村也就成了骆秉章故乡。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晚清名臣骆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俊,以字行,改字籥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  晚清湘军重要将领。骆秉章自少勤学,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后被授为编修,迁移为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因办事清正,深得朝廷信任。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道光三十年(1850年),任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入湖南,骆秉章以防守不力,被革职留任。后以守长沙有功而复职,并为清廷所倚重。旋署湖北巡抚。咸丰三年(1853年),实授湖南巡抚,任上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又聘左宗棠为幕僚,事无巨细,皆听之。咸丰十年(1860年),奉命督办四川军务,率军入川。咸丰十一年(1861年)任四川总督。同治元年(1862年),骆秉章派重兵防守大渡河,断石达开后路,石达开被围于安顺场,之后石达开请求和谈,骆秉章佯称答应,后将石达开俘虏,解至成都凌迟处死。清廷授以太子太保衔。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同治六年(1866年)病逝,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谥号文忠。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并称“晚清八大名臣”。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骆秉章是花都炭步镇骆村人,是清朝的“中兴名臣”。清同治年间(1866年),光禄大夫家庙在炭步镇华岭村建成,家庙坐南朝北,三间二进,建筑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1939年,光禄大夫家庙遭日军烧毁,仅存遗址。现被列为花都区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骆秉章出生于广东花县。道光十二年(1832年),读了三十多年经书的骆秉章终以恩科六十名进士,殿试二甲二十七名,朝考入选,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骆秉章历任遍修、监察御史。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道光二十年(1840年),骆秉章受命稽察吏部银库,他到任之后清查陋规,严格进行检阅。官员们都不能徇私枉法,所以想找个机会将他弄走,正好发现了他的疏漏,但是穆彰阿调查后,发现骆秉章确为一丝不苟,分毫不沾,所以大有感触,对他更加器重。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银库亏欠的事被揭发,共亏短九百多万两。骆秉章因失察之罪被罢职,仍罚赔库款一万八千二百两赔罪。审察完毕之后,道光帝知道骆秉章持正无私,召见时对他说:“你这一年年查库办得很好,不只是朕一人知道,而是人人皆知。如今有了此案你的名字将会更出名,如果没有这个案件,朕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你好好读书,认真做官,将来好好为国家办事。”所以特旨以庶子的身份留用。不久骆秉章归乡丁母忧。结束之后补右庶子,先后赴任山东、河南、江苏按事。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骆秉章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出任为湖北按察使,又迁任贵州布政使,紧接着调任云南布政使。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提起花县,人人皆知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南王冯云山,正如洪秀全博物馆、秀全中学、云山中学等等,都是为了他们而建。可是,又有谁深入了解过这场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又有谁曾知当中的“花县人打花县人”所谓何事......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太平天国天王,民族英雄,清末农民起义领袖。籍贯广东嘉应州(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家乡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  ,汉族。

骆秉章湖南巡抚、晚清八大名臣之一,骆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俊,以字行,改字籥门,号儒斋,广东花县华岭村人。晚清湘军重要将领。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并称“晚清八大名臣”。

“花县人”打“花县人”
  道光三十年(1850年),任湖南巡抚。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起义,一路势如破竹,清廷各路官兵一败再败。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咸丰元年(1851年),清政府命湖广总督程矞采前往湖南督办防务,堵截太平军,骆秉章与湖南提督余万清充当程矞采的副职。大学士赛尚阿领兵驰赴广西镇压太平军,道经湖南,带文武随员百人,到广东时以沿途州县未能满足供应为由,密奏湖南抚藩荒废政事。
  咸丰三年(1853年)农历二月,清军收复武昌,骆秉章暂时被受命为湖北巡抚,诏令他去徐州管理粮台,未成行,农历四月二十三日,他又被重新受命为湖南巡抚,而且一任就十年。 当时湖南在籍侍郎曾国藩奉命组织团练,开始创立湘军,骆秉章对此十分赞成。又招致湘阴举人左宗棠帮助他管理幕府,广泛收罗英俊之士,帮助编练团练来防卫太平军的进攻,湘军逐渐有了威名。 骆秉章首先着手清理境内,遣军分路破江西贼于桂阳、茶陵,破广西贼于永明、零陵、江华,破广东贼于兴宁,因此,常宁、永兴的土匪皆平。骆秉章令王珍、曾国葆收复了岳州,令贵州道员胡林翼率领黔勇进击界口。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军再克武昌,湖北巡抚胡林翼向骆秉章求救。骆秉章马上命鲍超率领水师先行,彭玉麟率领团练继进。在广东的太平军到达湖南时,骆秉章连续攻克桂阳、永兴、茶陵、郴州、宜章等地,他在郴州、宜章等击毙太平军青年将军胡有禄。
  咸丰六年(1856年),刘长佑等连克萍乡、万载等地,接着进攻袁州。江忠济在通城战死,王珍接替了他,连克通城、崇阳、蒲圻、通山诸县。咸丰七年(1857年),武汉被清军收复,长江下游已无太平军,于是湘军四面出击。咸丰八年(1858年),京察的时候骆秉章被议论功勋加以头品顶戴。石达开败退到浙江,江西大致安定。骆秉章因为合兵不易,所以提议应乘胜进取。上书请求起用曾国藩督师救援浙江,派遣萧启江、张运兰两军随征,其余的军队全部撤下。到咸丰十年(1860年),骆秉章守卫并在湖南与太平军力战。除此之外他还援救湖北、贵州、江西等省份。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咸丰十年(1860年)农历六月,67岁的骆秉章奉调入川督办军务。此时,李永和、卯得兴踞青神,蓝大顺围绵州,张第才、何国梁围顺庆,骆秉章帅湘军萧启江部一万二千余人入川。骆秉章摸清形势后,针对敌方“分兵略地”的战略,决定实行集中兵力分别击破的方针,并施展反间,分化瓦解。当两军对阵之时,蓝朝鼎部下参与机要的文书黄鼎叛变,骆秉章遂掌握太平军布防的一切军事机密。咸丰十年(1860年)农历九月五日,清军对太平军合围猛攻,太平军退守丹棱,但清军步步逼进,太平军虽一部突围,但蓝大顺壮烈战死。之后,骆秉章集中兵力再围铁山根据地,川军、湘军封锁四方,最后引环龙河水淹灌。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咸丰十一年(1861)正月,骆秉章启行入川,抵达宜昌,闻陈玉成犯湖北,分遣岳昭支援,自率五千人入川。骆秉章至万县(今重庆万州),即令黄淳熙援顺庆,战於定远,阵斩何国梁,贼大败。追至潼川二郎场,中伏,淳熙阵亡。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同治元年农历闰八月二十五日(1862年10月18日)骆秉章对太平军发动总攻,李永和突围中战死,至此,经年余苦战,李、蓝主力已经被歼灭。这一年京察,骆秉章因军功被赏加太子少保衔。同治二年农历五月十日(1863年6月25日),石达开在成都经骆秉章批准,被清军凌迟。清廷再加赐骆秉章太子太保。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南京)陷落之时,清廷论功行赏,骆秉章加恩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并赏戴双眼花翎。同治六年(1867年),骆秉章再升任四川总督协办大学士。其地位声势赫赫,炙手可热。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西太后为啥专程派人到炭步华岭为骆秉章建家庙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国无宁日。同时,北京城内,满清的官场依旧歌舞升平、贪污成风。道光十二年,骆秉章以殿试二甲二十七名的成绩考中进士,并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从此,踏上了波涛诡谲的仕途。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骆秉章一生为官共35年,但1867年在四川总督任上去世时,身边家产只有银子八百两,廉洁程度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官员。他的好友成都将军崇实对此非常感动,最后,还是崇实奉旨赏银五千两,才帮助骆秉章的灵柩回到佛山。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炭步镇华岭村,村前有一口呈月牙形的水塘,远处,一座高山在暮霭中露出了青黛的轮廓。这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在骆秉章去世的前一年,当时的慈禧太后专门派人、抬来一筐筐的雪白银两,挑选此地为骆秉章修建家庙。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骆秉章深得朝廷恩宠,需从太平天国起义说起。1851年,骆秉章的老乡、广东花县人洪秀全率众在广西金田起义。起义军一路北上,打到南京。湖南,也成为两军对决的主战场。由于八旗兵屡败,清政府只好授权曾国藩在湖南组织团练,但朝廷并不出资。此时,骆秉章正任湖南巡抚。曾国藩组建的这支队伍便是大名鼎鼎的湘军,湘军和太平军大小历经了无数次的战斗。初期,曾国藩也曾多次败在太平军的手下,如1854年的靖港之战。当时,曾国藩训练的水师去进攻长沙靖港的太平军西征军,结果曾国藩的水师全军覆没,他羞愤难当,差点投水自杀。后来,骆秉章是极力劝慰曾国藩,并支持他向清廷提出“数省合防”的建议,重新组建湘军。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当年曾国藩写给骆秉章的一封书札这么写道:“老前辈大人阁下:目前,侍倡议云贵兵三千以一千援江西、以一千留湖南。老前辈广于采纳,恰与拙见相同。平江林令捐资募勇五百赴毛竹山防堵,实为可取,昨已商定批准,求速委员往办县事。侍制国藩顿首。”在重组湘军的过程中,曾国藩最担忧的筹粮、筹饷、筹兵械等问题,都得到了骆秉章的大力支持。可以说,在那场轰轰烈烈的对决中,支持曾国藩、左宗棠与太平军作战到底、挽救清政府败局的正是骆秉章。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而左宗棠也正是由于骆秉章的慧眼识珠,才大放异彩,最终成为封疆大吏。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县人。生性聪敏,少有大志。但中举人后屡试不第,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转而钻研地理、军事、经济等经世致用之书。1854年初,正在老家湘阴东山隐居的左宗棠处于危险之中。此时,太平军正以风卷残云之势攻入湖南,进逼长沙。由于名声在外,太平军多次前往搜捕左宗棠。为躲避战乱,他带着最疼爱的女婿陶桄来到长沙。就在左宗棠认为已经安全之际,女婿陶桄发生了意外。陶桄被骆秉章请到巡抚衙门做客去了,但其实是把他软禁在后花园,并且强令他捐助十万两银子作为军饷。骆秉章一向宽厚,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蛮横之事呢?陶桄拿不出十万两银子,只好送信给左宗棠,向他求救。
左宗棠接信后勃然大怒,飞马赶到巡抚衙门。左宗棠来了以后才发现,女婿陶桄在后花园没有收到丁点伤害,反而被待若上宾。这其实是骆秉章的计策,逼他出山,他也非常感激骆秉章的一片苦心,终于答应了出山,帮助骆秉章共同谋划对抗太平军。此后,骆秉章对左宗棠可谓信任有加。凡事都要征询左师爷的意见,只要是左师爷裁决的,他绝不反对。时间一长,左宗棠落下了个左都御史的外号,意思是比骆秉章这个右副都御史地位还高。正是在骆秉章的支持下,湘军出省作战的费用基本得到了保证,湖南的政局也保持了相对稳定,为最终打败太平军、挽救清廷的危亡奠定了基础。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也正因为如此,骆秉章于1867年离世后,左宗棠挥毫写下一副对联,表达了深切的悼念之情。“公为诸葛一流,尽瘁鞠躬,死而后已;我侍文忠数载,感恩知己,生不能忘”。而骆秉章撰写的一副自挽联,或许能更好地展示他的心声。“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含毫命素动必依真。”意思是:期望自己效法古代的贤人,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下笔所写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心声。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这种高尚的情操化为骆氏家族的遗训,在子孙中代代相传。可惜的是,由朝廷出资修建的骆秉章家庙,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烧毁,只有两只石狮子完整地保存下来。骆家第六代后人骆鼎重修家庙,骆氏家庙恢复从前的荣光。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骆秉章,这个晚清官场中的另类,游走于血雨腥风中,却以超人的智慧和人品,力挽大清国狂澜的一代中兴名臣,必将在历史的丰碑上深深地镌刻下自己的名字。
  华岭村福闸重兴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旗杆夹河大榕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旗杆夹河大榕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旗杆夹河大榕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旗杆夹河大榕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旗杆夹河大榕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前俯长塘、后倚峻岭,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一向有“岭首凝瑞气、世代出名人”之称。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村前有一口呈月牙形的水塘,远处,一座高山在暮霭中露出了青黛的轮廓。这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花县人骆秉章死后为什么要葬在佛山?骆秉章葬在佛山确实是事出有因。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骆秉章,原名俊,37岁时改名秉章。生于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年)三月十八日。
  骆秉章之父骆珝元在佛山以经营手工扎作和代写挥春维生,日子过得并不富裕。骆秉章出生后不久即往佛山与父亲骆珝元同住。秉章弟兄三人,他排行老三,天资聪明。由于家境清贫,骆氏两个儿子辍学助父营生,他们把希望寄托在骆秉章的身上。社会底层的出身和早年清贫的生活,使其从小就为了求取功名而发奋读书。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嘉庆十三年,骆俊十六岁。他参加了南海县的科考。这次县考,骆俊好像没有取得多大的成绩。第二年,骆俊又一次参加科考,但还是没有记载考试的名次。其实实际情况是:骆俊参加南海县试,得中第一名,但考生见榜上第一名是骆俊,而南海县并无骆姓,认为骆俊属于“冒籍”参加考试,便要求主考官核查,结果一查南海县确无骆姓,主考官便否认他中试,要求他返原籍应考。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冒籍即假冒籍贯,是科闱弊端之一种。清制,凡科举考试,各省参加考试的生员名额以及录取名额,均有限定,录取之规定亦有别。故士子参加考试,必归于本籍投考,不得越籍赴试。在录取名额给定不变的情况下,客籍人参与考试,就等于挤占了本地的人资源。所以,本地人对于客籍人在当地参加科举,是极敏感的。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郁闷的骆俊回家询问母亲,母亲告诉了他从花县炭步骆村迁居佛山南海的原因。由于花县炭步离佛山不远,于是骆俊就赶回骆村认祖,希望能在花县原籍应考。不料,骆村族主事骆洪章,因骆俊祖母改嫁事,竟不承认他是骆村人。骆俊没法,只好返回佛山,在途经大窝圩时,了解到附近骆姓人众多,并得到一名同姓乡民同情,叫他去找华岭村当事人骆秉行收留入籍,得到了骆秉行的支持,认骆俊为兄弟。后来骆俊于省会参加乡试,高中举人。于是,花县华岭村成了实际祖籍地是骆村人的骆秉章故乡。当时有言:“骆村举人华岭中”,骆姓各支争相迎接骆俊回乡光宗耀祖。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功名由华岭而出,所以他的家庙建在华岭。至于他的墓选在南海,很显然是因为那里是他的成长地。
   文/清月整理自伐木工狗狗“骆秉章的漫漫成长路” 图/李)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水月宫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水月宫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水月宫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水月宫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贞寿之门牌坊
  位于炭步镇华岭村外左侧的华岭山下。因修筑山塘,牌坊已淹于水中。为旌表骆郑氏而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秋。
  牌坊坐东朝西,为三间四柱冲天式。花岗岩结构。宽6.4米。四柱均为方身圆角,边长35厘米,柱顶坐石狮。明间柱高7.3米,正间宽3米。石额正面刻“贞寿之门”,背面刻“百岁流芳”,上置“圣旨”牌,背面刻“恩荣”两字,周围配有龙纹石刻图案。两次间各宽1.7米,柱高7米,上均有石额。石额正面刻着广东巡抚怡良为骆郑氏建立“贞寿之门”牌坊的批文,与为骆郑氏建坊子孙的名衔。背面左右分别镌刻“桂馥”、“兰馨”。四柱脚均有抱鼓,中间两抱鼓高1.6米,两侧抱鼓高1.4米,均刻有凸花图案。
  据民国《花县志·卷九》载,骆郑氏,骆有显之继室,骆维彬曾祖母,华岭人,有103岁长寿。
  找到这牌坊也不难,只要问问当地人(很热情的),都应该知道的。但其在华岭山下的村边的一池塘内,拍照就不方便了,特别是想拍正面的话——当然可以用长焦在塘对岸拍。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贞寿之门牌坊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贞寿之门牌坊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贞寿之门牌坊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松石骆公祠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松石骆公祠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大饭堂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松石骆公祠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礼屏书室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礼屏书室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旗杆夹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旗杆夹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旗杆夹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旗杆夹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云液骆公祠,始建于嘉庆十二年,民国十九重建,花都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祠堂壁画保留完好,分别有“瑶池耍乐”、“白鹅换诗”、“烂柯图”等,绘工不错,落款杨湛泉。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功名碑记述牌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在华岭村,我见到矗立在村中的炮楼,当地村民亦称之为碉楼。据了解,这炮楼一般都是立村时就修建的,主要是用于防盗,经过逐年的变化,在抗战时有的被中国军队征用,和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而有的则被日军所占领。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古井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古井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炮楼,原为村口西社门楼,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重建,1915年改建成炮楼,2002年再次修缮。坐东南朝西北,高三层约12米,面阔8.8米,进深5米,占地面积44平方米。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古井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首层四角墙棱嵌花岗岩条石,花岗岩墙脚,青砖墙体。首层里间背面墙开一小窗,里外间墙有一个圆形直径8厘米的枪眼。二、三层为木板楼面,有木梯上下。正、背面各有四个枪眼,左右两侧各有三个石框窗口。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1939年,驻南海县冯涌的侵华日军经常沿佛山至炭步公路窜犯花县。农历二月初一清晨,日军200余人在华岭和大涡一带与中国军队156师发生激烈战斗,中国军队打死打伤日军数人。日军以华岭村窝藏抗日军队为由,先是烧毁光禄大夫家庙及民房40余间,将村前的炮楼拆毁顶层,然后到后山搜索,杀死村民32人。村民骆德棠身挨七刀,侥幸生还,身上留下13个伤疤。外墙布满弹痕的西社炮楼,是日军侵华和花县人民抗击日军的历史见证。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炭步镇华岭村西社炮楼抗日武装的阵地。据说,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花县(今花都区)时,这里曾上演过中国军民利用炮楼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据村里的老人们讲述,当年日军扫荡至此,发现了西社炮楼内有抗日武装力量驻守。于是,侵略者和守卫者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交火。依靠着炮楼的保护,抗日战士顽强反击,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本侵略部队进行顽强战斗。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炮楼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炮楼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炮楼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炮楼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炮楼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炮楼前的石碑和石块。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炮楼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炮楼前的石碑和石块。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炮楼前的石碑和石块。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炮楼前的石碑和石块。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炮楼前的大榕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清廉文化公园记也是华岭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清廉文化公园记碑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炮楼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炮楼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华岭村炮楼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侵华日军南下占领广东后,花县、三水一带皆有日军盘踞。一天,一支日军小队行经华岭村时,被进步人士组成的抗日游击队盯上了。此时正是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日军来到村头碉楼附近乘凉休息。就在日军困倦不堪,窝在碉楼里纳凉之际,游击队发动突然袭击,向日军开火。本来已经放松了警戒的日军瞬间被打昏了头,两名日军士兵被当场击毙,他们根本搞不清楚到底受到了什么人的攻击,也不知道到底来了多少人,只得丢下两具尸体仓皇逃窜。凶残的侵略者当然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当天,驻扎花县、三水一带的日军组成扫荡队,前往华岭村进行报复。扫荡队一路疯狂作恶,来到光禄大夫家庙,杀死了三名村民。第二天,日军以华岭村民窝藏反日游击队为由,重新调集部队再次扫荡华岭村,这次扫荡中放火烧毁了光禄大夫家庙。日军在村里大肆搜捕抗日人士,36名村民被抓捕并惨遭屠杀,史称“华岭血案”。在这次大屠杀中,村民骆德棠身中七刺刀,当他在夜深风雨中苏醒后,慢慢从死人堆里爬出大坑,后被村民发现救起,幸运的是骆德棠身中七刀,其中有六刀刺穿胸背,都没有刺中要害部位,成为“华岭血案”中唯一的幸存者,村民们都传颂“七剑十三孔”的传奇故事。后来,骆德棠经常受到中小学校邀请,以自身的经历,活教材的真实历史讲述,揭露日军侵华的罪恶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