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都炭步镇塱头村游记

标签:
广州花都炭步镇塱头村游记 |

朗头村桥下广告牌

塱头村三面环水,一面靠坡,古树环绕,塘水相拥,环境优美,气势不凡,是一处风水宝地。村头有两座可抵御外敌的岗楼,环绕的水塘就是一条天然的护城河。塘基上种满荔枝树、龙眼树和榕树。村前农田广袤,河涌四通,形成清幽、自然、和谐的环境。
朗头村牌坊。

朗头村牌坊

广州花都区炭步镇的塱头村,是一处近在我们身边,却少为人知,默默散发着独特历史魅力的古村落。我们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这种有几百年历史的村镇数不胜数。只可惜,国人历来有“拆旧建新”的习惯,但凡发了点小财,就荣归乡里,拆了旧屋,建个祠堂大宅。如此循环往复,真正能留存下来的古建筑也就不多了。特别是近几十年农村经济发展很快,老房子也拆得更快了,我们在“快乐的无意中”摧毁着自己的许多文化传统,下一代人往往已经找不到先人们来时的路了,这是颇为悲催的事。庆幸的是近些年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和古建筑的重要性,许多古村落的保护,修缮得到了重视。
朗头村牌坊进来几米就到了村 文化墙,塱头廉洁文化主题公园,往左走100多米就到了游客服务中心。

朗头村牌坊。

朗头村牌坊


在游客服务中心(右走时进古村)左走50米叫到了青云桥。





黄皞初建造塱头村东头鲤鱼涌上的桥,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采用红砂岩石作为建桥材料。建成双孔的石拱桥是因为塱头村地势较低,常有洪水水涝,鲤鱼涌的流量也大。考虑建桥后,通道好走,要成坦途等等需要。百年大计,建造了这座双孔稍弯拱的石拱桥。石拱桥建成,联想到其外貌似官服饰戴的横腰玉带,寓意高雅、吉祥。该座石拱桥起初就叫做“玉带桥”。郑州桥是石拱桥,他经历了一千多年依然坚固。塱头村东鲤鱼涌上建桥,也建造石拱桥,就是能相当坚固的。他们对自己乡村的桥也建成4米多宽,可以足够畅通了。鲤鱼涌本身不大宽阔,而所建得桥就设计成双孔的拱桥,每个孔用20块大块的花岗岩石逼拱砌成,桥座基础坚固。桥长有20米多,桥高4米多。对于桥下的排水泄洪量都能胜任有余。桥架高了,桥的长度相应加长了,能减缓拱形坡度。小的坡度能给行人尤其是负重者在过桥时,舒适得多。还有这座桥的两端桥头都设有拾级而上的石阶,使人感到好走。

玉带桥建成翌年,因朝廷几经查黄皞是清白的,正德皇帝下旨诏黄皞进京复职。






塱头村青云桥

去塱头村青云桥小路边的凉亭

去塱头村青云桥小路边的开仓赈灾简介牌

塱头村游客服务中心。




塱头古村

塱头古村




塱头古村升平人瑞牌坊

塱头古村升平人瑞牌坊

塱头古村升平人瑞牌坊

塱头古村升平人瑞牌坊




塱头古村东面进村路口的东庭,

村口



塱头村古建筑群




宣重光门楼首层供奉财帛星君菩萨。


塱头村的旗杆夹

塱头村前开满荷花的池塘边,厚重的历史气息瞬间扑面而来。



塱头村的旗杆夹

渔隐公祠:

渔隐公祠

塱头村历史陈列馆

宣重光门楼

塱头村历史陈列馆

古村古屋


塱头村耀軒公书室大门对联:世泽长兴盛,宗枝永繁荣。

塱头村新圆里小巷

塱头人家,肥妈饭店。

塱头村敦仁里小巷


塱头村云伍公书室介绍牌

从贵里小巷



小巷

塱头村的旗杆夹

塱头村的旗杆夹












古村小巷

文湛公书室——书传世代,雅颂门风。

文湛公书室

文湛公书室


农家乐里古巷,拱门上面有“五角星”。

梅窗公书室:梅兰报春晓,窗下颂华章。

俭斋公书室:恭让行孝悌,经书启明新。

古村小巷

南野公书室:欲成立志,幼学壮行。

古村小巷


古村小巷





履中蹈和门楼

履中蹈和门楼

孝道文化园

曲桥

孝心桥,百善孝为先。再往前走,有一座“孝心桥”,桥的对面就是一个清晰可见的“孝”字,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

古村、古树、池塘。

古村、古树、
古村小巷里的进士屋介绍牌


进士屋

进士屋

进士屋

进士屋

进士屋

进士屋

进士屋

进士屋

古村小巷

古村小巷

古村小巷
攀附在青砖墙上……

旧屋坪里的甘蔗,前面是积墨楼后门,我往后门进去的。

清朝道光年间,在广东花县的朗头村,有一个年轻后生,叫黄挺富。他的眉毛似旧时的剃头刀,得花名“剃刀友”。人们说,这种眉毛不发家,没什么好运,谁家也不把闺女嫁给他。黄挺富除了种地,就以收购残旧铜币来过活,近似于“破烂王”,生活比较拮据。


旧屋坪里的甘蔗,前面是积墨楼后门,我往后门进去的。


可是,谁也没想到,黄挺富会连走两次财运,来了一个咸鱼大翻生,他随后改名为黄谷诒,加上会理财,一跃成为花县十大财主之一。发财以后,他先是兴建了谷诒书室的生祠,然后是兴建了供七个儿子居住读书的积墨楼。积墨楼共有8座,分立于积墨巷两边各有4座,建造用材与其他古宅一样是石、青砖、木结构,不同的是装饰更为精美,有砖雕、石雕、壁画等,镬耳封火墙,灰塑博古脊,门窗框用条石,防盗性能高。书室地面的建造均由水磨青砖砌成,在当时,一名工人一天只能制出六块青砖。加上黄谷诒和他儿子们的学有所成,使积墨楼成为花县一处有名的建筑风景。

黄挺富完全是白手起家,颇具传奇色彩。一次,黄挺富将三十多斤重的烂铜钱装满一袋,到巴江河上搭船,准备去去广州交货。上船时,一个算命的白胡子先生拄着棍子,抖抖索索地要上船。黄挺富放下自己的袋子,主动去扶算命先生上船。算命先生上船以后,没有松开他的手,反而仔细地给他看了一会相,低声说:“你的额角宽广、气色红润,额角象征驿马,又代表横财,气色好表示你一生中会有多次获得横财的机会。你是富贵人之相啊!”


黄挺富听了,也只当是算命先生回报他的好心罢了,没有放在心上。下船时,船上的人都说:“黄挺富,你好人做到底吧,再把老人家搀下船去吧,哈哈哈……”
把算命先生搀下船以后,不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船上的人匆匆忙忙都下了船,四散而去。黄挺富也急忙拿回自己的袋子下船。因为下雨,街上积满了水,去交货的地方在天河,还有点远,黄挺富就住到了码头附近的表哥家。

晚上,黄挺富无意中看到放到墙角的袋子有点不像自己的,他打开袋子一看,竟然是白花花的银元,有三百多个。当时一个银元可以买一百斤谷,算一算就是三万多斤谷了。想起算命先生的话,黄挺富觉得很灵验,可是心地善良的他决定把这笔钱还给失主。第二天一早,他就去找到船家,说:“船老大,昨天船上有外地客商过渡吗?这个袋子不是我的,也不像我们本地人的袋子,里面装了三百多个银元,如果人家回头找来,你就告诉我一声。”

船老大以为他在开玩笑,笑问:“你说的真的假的?”黄挺富说是真的,并把袋子紧紧地护在自己怀里。回程时,他遇到昨天同船的乡亲打趣自己发财没有?他笑着说:“真的捡到一袋子银元。”大家就取笑他想发财想疯了。下船时,他给船老大留下了自己的地址。

一年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来寻找这袋银元。不仅失主没来寻财,反而老天又给黄挺富送财富了。这一次,财富更多。

这天一早,黄挺富去旱地里挖粪坑,竟挖出七瓮白银。这时,东方太阳刚升起,相邻的地头上来了不少农人。他们看到黄挺富挖出了七瓮白银,眼都直了。但由于民风淳朴,倒也没有人抢这些白银。在大家的议论中,黄挺富才知道这块地原是邻村一个大地主的,这地主的后代败家,好吃懒做,把祖地卖给了他的父亲。他父亲在这块土地上劳作了一辈子,都不知道地下埋着宝藏。

黄挺富得到这两笔财富后,门口的屋檐都高了三尺,一时门庭若市起来。这种时候,来的媒人最多了。媒人们都说:“挺富,真看不出来,你真有富贵之相。你的妻子,一定要讨那种贤惠能干的,这样生活才会和睦。”

说来也巧,黄挺富有次搭船去广州时,又遇到了那位算命的先生。他没有说明自己是谁,只是主动地上前去扶他上船。上了船以后,算命先生摸着他的手笑了:“你的喜鸾动了,先盖房,再娶妻吧。”说完,他附在黄挺富的耳边说了几句话。

回村以后,黄挺富觉得自己名字土气,就改名为黄谷诒,并盖起了一座祠堂,叫谷诒书室。为什么叫书室呢?他是想自己和后人能沾上书香之气。当时能盖祠堂的人,非富即贵。他盖的谷诒书室,是财富的象征。谷诒书室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在1999年被修葺过。它是村里书室中规模最大的一间,建筑占地268平方米,前后共有三进,当中是一个大厅,另有两间偏房和两间厢房。正面的墙头透雕着八仙人物造型,两侧分别篆刻着“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的联语。

随后,黄谷诒娶了一名贤惠能干的如花娇妻,买了几百亩田出租,让大钱生小钱。正象算命先生所说的那样,他在三年之内,成为了当时花县十大财主之一。

黄谷诒成为财主后,没有暴发户的丑恶嘴脸,他依旧生活俭仆,而且常接济生活困难的村民,名声渐大。有一年天大旱,无数村民田地受灾,家里断了炊,他带头捐出大量金银给朝廷赈灾,道光皇帝得知后,封他为员外郎,奉直大夫,从五品官阶。

黄谷诒娶妻以后,生有七个儿子。他想着自己小的时候因家境贫寒,连私塾门槛都没进过,为了让儿子都能读书成才,他兴建了“积墨巷”和“积墨楼”,用于七子读书之地,并请名师授课。最后,他有三子成为科举进士,称为“七子三登科”。

黄谷诒的丁财两旺,一度使人很相信算命先生的话。特别是算命先生附在黄挺富的耳边说的几句话,一直很让人不解。于是就有好事者去请教黄谷诒。黄谷诒说:“他是教我做个好人的道理,一是为富要仁,如果为富不仁,到手的财富反而会招来横祸;二是教育儿孙要严,不要出败家子。”

至于算命先生的话到底灵不灵。黄谷诒说:“算命先生自己说不过是巧合罢了。一个人的命运,纵然有天意在里面,也要靠自己去把握机会。”

这些话传开以后,黄谷诒和积墨楼的名声更大了,一直到今天都是这样。

积墨楼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塱头村塱东社积墨楼巷。建于清道光年间,积墨楼位于塱头村塱东社积墨楼巷。屋主黄谷诒(见《谷诒书室》条)。建于清道光年间。积墨楼巷南北向,宽1.72米、深49米,花岗岩条石铺地。巷头有门楼,门宽1.1米、高2.2米,门额上书“积墨楼”3字,巷尾用青砖封砌,防卫功能好。这组民居群共有8座建筑,坐北朝南,分两路,每路4座排列在里巷两边。

右路房屋前后共有4座,均为三间两廊,每座面阔12.2米,进深10.8米,建筑占地141平方米。镬耳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檐底卷草灰塑精美,青砖墙,花岗岩石脚,红泥阶砖铺地。

最北一座用于主人存放财物,嵌高2.2米的花岗岩石脚,夹墙镶嵌花岗岩条石。正屋二十五檩,大门为整块坤甸木板,门槛和门顶压条均为铸铁,门面镶嵌花岗岩条石,门夹厚0.8米,趟栊和两边的插孔均包铁皮。厅堂分为里外两进,以神龛相隔,神龛两层高,底层高2.3米,设计巧妙,在神龛可以看到厅门与天井看墙之间的一线天。两廊为七架人字顶,檐底有花岗岩水槽接檐口雨水。左廊开门,门上方有如意斗栱承托出檐。门内左侧有花岗岩石雕门官神龛,雕有“二龙戏珠”图案。天井看墙中间有砖雕天官,阳刻“天官赐福”。天井阔4.3米、深3.7米,花岗岩条石铺地。整个建筑防盗功能很好。其余几座结构基本相同。

左路房屋前后共有4座,每座面阔一间4.9米~5.6米,进深两间9.6米~11.6米不等,建筑占地约85平方米。硬山顶,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花岗岩石墙脚。厅堂共十七檩,有神龛;两廊三檩单坡顶。其余几座结构基本相同。

积墨楼

积墨楼

积墨楼

积墨楼

积墨楼

进塱头吃芋头好兆头

朗头村这口“三馀里”古井已有600多年历史,当地老百姓传说,喝过这口井水的人都特别长寿,因此也被人称为“长寿井”

三馀里古井

古村、古巷、古屋、青石路、青色屋顶。

古村、古巷、古屋、青石路、青色屋顶。

古村、古巷、古屋、青石路、青色屋顶。

古村、古巷、古屋、青石路、青色屋顶。

履中蹈和门楼

“深潭”的小河涌孝心桥

“深潭”的小河涌曲桥


孝心桥

榕树紧抱青砖墙

“深潭”的小河涌曲桥

乡贤故里石碑



经纬阁门楼介绍牌

经纬阁门楼介绍牌

塱头村塱西社古屋








乡贤栎坡公祠




古村、古树、石板床、石凳、池塘、旗杆夹,好美得乡村风景。

旗杆夹既是光宗耀祖的象征,也是对后人的激励。

旗杆夹既是光宗耀祖的象征,也是对后人的激励。


塱头村与西樵松塘村很相似,松塘在“積德读書”价值观下,村人“家有二升糠,送儿上学堂”,造就了“翰林村”。历史是鏡子,以史为鉴。


接旨亭上悬挂皇帝親筆御書“芳徽克绍”。“芳徽”即美好;“克绍”意为继承。全意是继承先人的美德。

友蘭公祠堂号“绍贤堂”。

此贤训矗立在友蘭公祠内,警戒后人。

旗杆夹既是光宗耀祖的象征,也是对后人的激励。

旗杆夹既是光宗耀祖的象征,也是对后人的激励。


旗杆夹既是光宗耀祖的象征,也是对后人的激励。

友蘭公祠堂

旗杆夹既是光宗耀祖的象征,也是对后人的激励。

菽圃公书室:玉衡新历日,铁汉旧家风。

菽圃公书室:位于塱头村塱西社。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坐北朝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2.1米,总进深13.1米,建筑占地168平方米。硬山顶,灰塑博古脊,青砖墙。

头门面阔三间12.1米,进深两间3米共七架。凹斗式门面。脊上灰塑山水花草图案。两侧檐墙嵌宽1.2米、高1.2米的绿琉璃花窗,檐下灰塑较为精细。石门额阴刻“菽圃公书室”,落款刻“同治四年乙丑(1865年)仲秋吉旦鼎建”。神龛砖雕图案繁复,上刻“福德”二字,工艺精细。次间砌墙间房,后墙楣灰塑山岭、树木、花鸟等图案,工艺精细门面嵌花岗岩石脚,七级石阶。

后堂面阔三间12.1米,进深三间6.1米共十五架,前设四架轩廊。次间砌墙间房。天井阔5.1米、深2.2米,花岗岩条石铺地。

菽圃公书室
旗杆夹既是光宗耀祖的象征,也是对后人的激励。
旗杆夹既是光宗耀祖的象征,也是对后人的激励。

以湘公祠:绳其祖武,贻厥孙谋。

以湘公祠位于塱头村塱西社。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2005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1.6米,总进深20.8米,建筑占地253平方米。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石脚,红泥阶砖铺地。

门面阔三间11.6米,进深两间7米共十一架。正脊灰塑狮子、麒麟、花鸟等纹饰。前廊梁架饰博古纹。虾公梁有石狮、异形斗栱。大门嵌宽1.9米花岗岩门夹,石门额阴刻"以湘公祠",上款刻"咸丰丁巳(1857年)季秋吉旦",下款刻"邓国梁书"。门额背面墙上绘"教子朝天"、"炼丹图"、"福禄图"等壁画,落款为咸丰丁巳年。左次间山墙镶嵌砖雕门官神龛,雕刻"福德"两字,周边雕刻蝙蝠、金钱、花草、瓜果等纹饰。门面水磨青砖墙、花岗岩石脚,五级石阶。

后堂面阔三间11.6米,进深三间8.3米共十三架。4根硬木金柱承重,后金柱间悬挂"树德堂"木横匾。明间靠后墙设有神位。后堂前带两廊,六架卷棚顶。天井阔4.3米、深5.5米,花岗岩条石铺地。[1]
该祠供奉的黄氏十八世祖黄以湘是黄云涯的后裔。

以湘公祠





看到残败的荷叶在想,它曾经拥有的美丽!

夏天荷花盛放时来可能更美。

很宁静的感觉,好舒服的感觉,好幽静的感觉。

纯自然,很喜欢这种生活的宁静。

宁静的村落,适合打打瞌睡,发发呆。

宁静的村落

宁静的村落
墙上的植物茂盛。果实累累。

墙上的植物茂盛。果实累累。

古村古祠堂


榨蔗石磨




吊桥

古村、池塘、荷叶、绿树。

古村、池塘、荷叶、绿树。

古村、池塘、荷叶、绿树。

古村、池塘、荷叶、绿树。

古村、池塘、荷叶、绿树。

古村、池塘、荷叶、绿树。

古村、池塘、荷叶、绿树。

古村、池塘、荷叶、绿树。

古村、池塘、荷叶、绿树。

古村、池塘、荷叶、绿树。

古村、池塘、荷叶、绿树。


红棉古树青云桥,
小巷深处人家绕。
书室栉比入塘影,
渔樵耕读一梦遥。
后一篇: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