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都炭步镇藏书院村游记

标签:
广州花都炭步镇藏书院村游记 |
前面就是藏书院村。

前面桥下进去就是华岭村。



藏书院村历史悠久,建村约600年,古建筑充分体现了岭南古村落的布局特色,弥漫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村内的洪圣古庙(清)以及下社古建筑群(清)均为炭步镇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别的古村落。农业主要以水稻,花卉、鱼塘养殖为主。工业以钢管制造为龙头。

藏书院村村口的2棵大榕树。

藏书院村介绍村史牌。


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掩映,环境优美。


右石横梁是:耋艾歌咏其来已久。

左石横梁是:罇爵静洁不懈益虔。






后殿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三间10.3米共十七架,前设四架轩廊。4根石金柱承重。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左、右石檐柱刻楹联:“圣德神功万世馨香崇祀典,地灵人杰千秋庆祝著藏书”,落款“光绪癸卯(1903年)仲秋重建,富阳谭镜波敬书”。金柱左刻“嘉庆七年岁序壬戌(1802年)仲秋吉旦”,右金柱刻“沐恩上社弟子谭□□仝奉敬”。明间神龛供奉洪圣大王。殿前三级石阶。后殿前带两廊,六架卷棚顶。两廊山墙镶嵌八方重建、重修碑记,分别有清乾隆十二年《重建洪圣庙碑记》、乾隆四十七年《建造三帝庙题名碑记》、嘉庆七年《重修洪圣古庙碑记》(两方)、光绪二十九年《重建洪圣古庙碑记》(两方)、1998年《重修洪圣古庙铭志》(两方)。








乾隆四十七年《建造三帝庙题名碑记》碑文
建造三帝庙题名碑记:伏惟玄天上帝,北斗化身,亘古今而立极也。文昌帝君,为一十七世宰官,继帝王而宣化者也。关圣帝君,义勇精忠,万古纲常之昭著也。三帝之尊,功参天地,德布人间岂浅鲜哉!溯自我藏书始创以来,荷天地之生成,感帝恩而默佑,匪朝伊夕。第藉庇虽久,报答无由,于是集议相商建庙于南方,但纷议未定,请舆师开盘点位,坐坤向艮兼寅申,位属帝旺,矧秀峰耸峙于前,狮形拥护于后,左右曲水潆洄。舆师果叹曰:美哉胜地,异日伊乡长享富贵,大开文运,端兆于此矣。斯时众皆欢诺,遂指日乐助,签题。殷然,请匠而经始,不一月而鸠工告成,将见庙宇辉煌赫濯,声灵益显,神明得所,士庶感载弥深。此固三帝之灵,亦我乡之福也。询哉地灵人杰,良不需也。是为序。
(捐款人名款目略,皆谭姓)
嘉庆七年《重修洪圣古庙碑记》碑文
重修洪圣古庙碑记:神道设教,大易垂不刊之文;圣德宏敷,藏书被无穷之泽。此皆神圣地灵,所由人安物阜者也。因念我狮岭毓秀,无殊南海波罗;圣殿效灵,永作万家香火。昔人草创,尚未大厥规模;今日重新,自宜增其式廓。善男信女,乐助腰金;白叟黄童,欣襄土木。兹者鸠工告竣,庙貌维新,巍峨较以往而增辉,赫濯视从前而愈显。神灵永妥,利泽长流,将见坐贾行商,人人腰缠万贯;犁云锄雨,岁岁户足千仓。奋志芸窗者,名题雁塔;出身仕路者,望重皇都。总藉广利灵孚、洪恩默佑于靡既矣。是为序。
光绪二十九年《重建洪圣古庙碑记》碑文
重建洪圣古庙碑记:光绪二十九年岁次癸卯九月吉日重修,沐恩里人岁贡生谭□培拜撰。




藏书院村洪拳广场

藏书院村洪拳广场

谭氏宗祠前广场和木棉树。

谭氏宗祠前面墙上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谭氏宗祠

谭氏宗祠

谭氏宗祠

炮楼

炮楼

藏书院村池塘和旗杆夹。





藏书院村旗杆夹

藏书院村旗杆夹

藏书院村炮楼


藏书院村谭氏宗祠

藏书院村谭氏宗祠

藏书院村谭氏宗祠

藏书院村谭氏宗祠

藏书院村谭氏宗祠

藏书院村谭氏宗祠

藏书院村谭氏宗祠

藏书院村谭氏宗祠

藏书院村

藏书院村
藏书院村
前一篇:广州花都炭步镇华岭村游记
后一篇:广州花都炭步镇茶塘村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