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东多祝镇狮岩寺清修之旅八皇思扬村

标签:
广东惠东多祝镇清修之旅狮岩寺皇思扬村 |
狮岩寺种福热线:释达修法师13413119632
惠东县多祝镇守望中塘村菜地

多祝镇山庄

多祝镇山庄



萧凤来,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考得武进士,官居一品,任广西左江、右江两镇总兵,屡立战功,战绩显赫,为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官清正,和易笃厚,好善乐施,深受同寮的敬重。
萧宪章,咸丰十年间为官,有御赐三令旗,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其威名令四方刁徒闻风丧胆,曾为平息海丰梅垅一宗村邻恶性争斗散尽家财,救了姓黄的一村人。咸丰十一年,皇帝赐两道旨,是赞萧宪章的母亲和祖母的旨麻布上用毛笔写成:"奉旨承皇帝诏"字眼工整,引人注目。其中一道旨是赞颂萧宪章之母熊氏"赋质温恭,秉心柔顺,事夫洛慎,备四德以流徽育子,勤劬展六韬而树绩"。意思是赞熊氏教子有方,使其成才。给后人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

在村口等齐战友后,就跟老家是这村的老战友进村游览。


大家继续往前走。


文魁

文魁







皇思扬门楼前石夹。许景云:道光二年武举人。郑蔚章:道光年间举人。

皇思扬门楼前石夹。



西门进去参观两侧各姓氏的宗祠群。

西门进去参观两侧各姓氏的宗祠群。

旧屋已是人去楼空了。都到外面发达了。

旧屋已是人去楼空了。都到外面发达了。

旧屋已是人去楼空了。都到外面发达了。

二楼的木板也上不去俩了,能上去也是提心吊胆的。

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对联:承祖功德千秋载,耀盛裔孙传万家。


杨氏宗祠对联:祖德恢宏属于龙溪旧则,孙枝繁衍别开归善名门。

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

西门进去最前面就是关帝庙,两侧是各姓氏的宗祠群。几姓宗祠建在一处,以关帝庙联接,足显和睦相处深意。


皇思扬门楼前石夹。


西门进去最前面就是关帝庙,两侧是各姓氏的宗祠群。几姓宗祠建在一处,以关帝庙联接,足显和睦相处深意。


皇思扬门楼前石夹。

皇思扬门楼前石夹。




在皇思扬门前拍合影


关帝庙


战友们在皇思扬村听古村的传说

战友们在皇思扬村听古村的传说

战友们在皇思扬村听古村的传说

诰封武功将军(肖家六世祖)

诰封武功将军(肖家六世祖)

诰封武功将军(肖家六世祖)

诰封武功将军(肖家六世祖)

诰封武功将军(肖家六世祖)

诰封武功将军(肖家六世祖)

武略骑尉(肖家十世祖)

武略骑尉(肖家十世祖)


武略骑尉(肖家十世祖)

大兴门,建于清嘉庆年间,宽4米,深9.7米,砖木结构,墙体下半部为青麻条石,上半部为青砖砌筑,硬山顶,单檐布瓦,玻璃瓦剪边,脊上灰塑龙腾图案。

大兴门,皇思扬原有四个城门,现存皇思扬门楼和大兴门。

特殊年代留下的记忆。


武魁楼,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由萧氏六世祖志君公主持完建。



武魁楼

武魁楼


武魁楼


武魁楼

后墙的“忠”字,不知何年代写的

后墙的“忠”字,不知何年代写的

照合影

照合影

“忠”字,不知何年代写的

看古屋

利用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构架上盖的桁桷。


采用精细的圆雕、镂雕

采用精细的圆雕、镂雕

走出武魁楼

走出武魁楼

走街串巷,慢步古村。

走街串巷,慢步古村。

走街串巷,慢步古村。

龙光书室前听讲解

龙光书室左侧石夹,村里每中一位举人,就为其立一对石碑,记叙其事迹。村里现存三十多对石碑(有的石碑还没刻字)。石碑上下各有一个洞,可能是固定旗杆的。














后一篇:广州花都炭步镇塱头村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