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2020-01-03 17:04:04)
标签:

中山市

小榄镇

古楼

祠堂

分类: 中山记历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五、大夫六世祖祠(光裕堂)

     那天我沿着新市路寻双美府,眼光无意间见得路边一横巷内有一所祠堂高大漂亮的蚝壳墙侧颜,便入内寻看,此巷名为华光前街,祠堂则是大夫六世祖祠,亦称旌义祠、光裕堂。此祠堂来历甚崇,《香山县志》言其始建于明正统八年,清康熙五十年香山知县邱真重修,崇祀何氏六世祖月溪公,祠堂之所以还有旌义祠的称呼,乃其原建筑群内有两座牌坊,为正统八年朝廷为月溪公长子何图源敕赐义民所建,一处祠内天井内,“天朝锡命”石牌坊,另一处置祠外,广州府知府马骏骥和香山知县周训立的“旌义坊”牌坊,何图源是榄都何族七世祖,当时的大地主兼粮商,何氏族谱记载,明宣德七年他贩运粮食到福建,遇当地饥荒,他将所运粮食全部捐献赈灾,朝庭为此封其为义民,赐建两座牌坊以表彰。“旌义坊”曾与广州四牌楼并称为广东五大牌楼,后在网上见得1948年的历史照片,牌坊的确建得相当气派,四柱三楼木石结构,飞桷飘檐,勾心斗角,鼓石硕大。另据资料所述,大夫六世祖祠原祠堂三间四进,蚝壳作外墙,祠内悬有伦以训(伦以训是明状元伦文叙次子,月溪公外孙)手书的“光裕堂”匾额,祠门前一对大灯笼,分别书上月溪公后裔何璟官职荣衔“御赐紫禁城骑马”和“闽浙总督兼署福州将军”字样,门外两侧竖有“高脚牌”十余匾,牌坊排列有十多座旗杆夹,照壁墙一幅,中有“凝祥”二字,由祠堂、牌坊、照壁、旗杆夹组成的建筑群气势宏大超凡。

     大夫六世祖祠虽然曾贵为小榄最早最豪的祠堂和牌坊,在经历祠堂、KR宣传阵地、剧场、工厂、仓库等角色的转换后,终被人为或是台风毁损至仅剩余头门,当天我所见经小榄XX2007年修繕的建筑为三开间硬山顶单体一座,蚝壳砌两侧山墙,龙舟正脊,鳌鱼正吻,博古垂脊,墙墀头饰以蚝壳羽状白色灰塑,檐板乌木鎏金雕花,梁和枋上施以木雕花柁墩、驼峰,乌木净色,繁雅兼备,正额挂“旌义流芳”匾,左右分别楹联原牌坊石柱联,云:一表特旌忠义客,五羊争睹富豪家;名扬上国闻千古;义赈香山第一人。我事前曾在地图上见专门标有大夫六世祖祠一地,想是规模或是来头不少的祠堂,想不到竟在头一天就不期而遇上这座小榄第一祠,庆幸之至!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六、新市横街7号镬耳楼

     在我前往观看大夫六世祖祠的同一街道上,还看见一座三进“六耳楼”的镬耳屋,虽已破败,屋背穿顶,野滕肆意,但总体结构脉络清晰分明,六只镬耳高企起伏,在蓝天下极具视觉冲击力,建筑之美让人怦然心动。小榄除了有菊城的称谓,其实古时它还有一个别称是百楼镇,究其何以多楼的原因,清代小榄知名文人何大佐在《榄屑·百楼》中有记载,“各乡落多建楼房,以御风雨盗贼。中开天井,周围架阁,形如回字,名回字楼。榄乡之楼不尽如回字者,有四镬耳者,有二镬耳者,多至九十余间。内一六耳者,其气象雄峻特崇。统计大数曰‘百楼’,各乡落所无也”,自开埠以来,小榄崇儒兴学、尚文习武之风气浓厚,考取功名者层出不穷,明清两代,当地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即文武官者多在住所屋顶建龙舟脊及镬耳山墙,观其数量,则可以考究功名多寡,所以旧时镬耳楼在老城中俯拾皆是。就建筑形态而论,镬耳楼形似官帽两耳,寓意独占鳌头,唯取得功名的人家才能建,乃家境殷实的外在宣示,此外,高耸的青砖山墙可阻止火势蔓延入侵,形成风巷等实用功能,且兼具建筑美感,这大概就是形成百楼的原因所在。事后翻阅资料,还得一信息,新市华光前街、归鸿街一带仍乃何姓族人聚居地,何家建有大屋于此,闻说有“世科第”等名府,就不知我当天所见的大屋是否就是?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七、十二桥街51号

     下面图片中的镬耳楼位于十二桥街,是我在前往跃龙桥时随性穿街过巷时遇见的,初见时觉其体量不少,与何吾驺故园头门相当,花岗岩基础,正间凹门,门洞岩石包框,传统小榄镬耳屋式样,没有近期翻修过的迹象,总体保存良好,是观察这种建筑形式始样的好模本。我在外面流连拍了些照片后,见大门开启,不请跨过门槛,拍了一张保留着挂匾承钉的垂花门幛照片,此时有一名中年妇人从里间走出来,我向她问好并打听此宅的情况,妇人亦好客健谈,将所知相告,她言此宅主人姓李,旧称“亚夫第”(音,具体写法不明),旧时祖上在此开设武馆,她是李家后人媳妇,之后承蒙得她不嫌,领我入内参观,此楼二进已毁于台风,但后座的高楼却保留完好,体高、石厚、窗小有碉楼味道,石阶、基础及门框岩石棱角分明,青砖墙体亦如新,镬耳线条优美,甚可贵。另外建筑物侧边和后边有荒芜废弃的宅地不少,其中隐约还见到有一座残破镬耳屋,猜想当初会是两座三间三进大屋连排而建,中间青云巷相连,整个建筑组合规模不少,想想也让我神驰兴奋,只是怜见此宅现在荒废无依,任风雨销蚀,心里也为之难过,真心希望有人能对它彻底清理并加以适当修缮,爱护、守护它。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八、基美街17号昭武第

     看过了“亚夫第”,在那位妇女的引路下,我到了与“亚夫第”相距不远的位于基美街的“昭武第”,走近看,大门三字牌匾上,附注有“岁次己丑年仲秋必贵裔第二十三传孙建中重修”小字,两侧对联写着“昭衍德星彰垂后裔,武科荣举泽惠苍生”,故试着猜忖此老楼是孙姓人家产业,祖上武科入仕,荣泽乡里,兴家建楼,最近在2009年经后人重修保护。它的头门外观与何吾驺故居及“亚夫第”头门相类,不同是基础和门框用的是红砂岩,从侧面巷道举目观看,可见其进深广,为三进的六耳楼,相当完好,与之前的十二桥街的大宅相比,这座楼的待遇显然不同,备受恩宠,被修整得神采奕奕,且前面的河道未被填盖,河水依然流淌生动,滋养了人家,门前老木棉高大挺拔,绿化了红尘,使得这座老镬耳楼显得神清俊美。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下)

 

LQ,照片摄于2019年12月02、04日

 

小榄系列过往文章链接

《中山记历·小榄之祠堂与楼(上) 》

《中山记历·跃龙桥与跃龙街、双美桥与双美府 》

《中山记历·小榄凤山公园》

 

本篇日志文字资料部分摘录自网络,图片原创,未经授权,切勿盗图使用。

资料来源: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WEIJI:香山县志

爱菊之仁的博客:@爱菊之仁,《大夫六世祖祠及其旌义牌坊》

南方网:《寻访小榄镬耳屋及闸门楼》

中国园林网:《广州何吾驺“阁老之墓”》

百度百科:《何吾驺故居遗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