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期许不负韶华
(2023-02-21 08:37:16)
标签:
散文 |
分类: 散文 |
践行期许不负韶华
王文跃
引:即将退休,整理旧东西,发现十几年前的一篇总结报告,略加整理发表,权当纪念。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想来自己在桃林梨园已经辛勤耕耘了二十几个年头,由一个管桃人变成了一个理桃人,再到一个品桃人。庆幸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拘泥,也没有好高骛远,常以“学而不厌”自省,总以“诲人不倦”自律,依荀子所言“君子之所渐,犹玉之于琢磨也”才走到今天的成功。烛光彻照诗书页,春风轻拂桃李枝,现在,我就摇一树清香,分享大家。
说其成功,当然是相对而言。我有着十八年中学教学历程,这十八年可以说融进了我的青春、血汗、当然也收获了知识和经验。中学教育学生管理十分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有过困顿、迷惑,彷徨之后得出了心心相印是搭建师生心灵的桥梁的感悟。如何做到心心相印呢?当然是换位思考,与学生换位思考、与家长换位思考,换位之后的感触是豁然开朗。有了这样的心态,无论怎样的问题,处理起来都会得心应手,理智且从容。管理需要方法,需要策略,更需要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青春作伴,有阳光温暖,我没有理由不读书学习。读专业理论,读古人章典,读大家文作,“三更有梦书当枕”之后,我发现“海不辞水,故成其大”的真正含义。假如,这是我的过去,我会这样去总结:一个由学生复制的教师,渐渐掌握了让他们去创造的方法,我带着这种喜悦步入了小学教育,展开了全新的教学生活。
如果说我在中学教育中完成了积淀,那么进入小学得到的就是升华。从思想层面而言,就是从一个理想主义教师变成了一个现实主义教师。什么是现实主义教师?就是更贴近学生,更侧重于素质教育,更把因材施教放到教育的主导地位。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心智,也为教育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那么,这两个阶段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呢?在中学工作的时候,我经常考虑的一件事是教什么,而在小学教育里,萦在我脑海的是怎样教。不要小看这个转化,其实它是从模式教学升级到艺术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会努力思考学习的意义;都会更深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反馈,进而进行针对性地强化强化训练;都会进行课堂讨论,以让学生提出质疑,消化吸收;都会有条理的回顾与分享,让知识在系统化中抽丝,在理论化中生动。
由于,方法得当,管理到位,教育得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赞扬,也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被推举为标杆教师后,经过多次会课与研讨,更让我眼界大开,当然也找到了从中的不足。首先,教育要面对现代化,要跟进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环境。电子白板的使用成了我的短板,怎样引领教学新潮流,、和其他优秀教师一样把电子白板运用的得心应手呢?我又成为了一名小学生,不仅捧着课本逐字逐句地反复咀嚼,还利用网络武装头脑,更拜周围有经验的教师为师,把掌握新本领成为我的首要任务。
去年冬季,天空飘着雪花,听说临近学校有一位精通课件制作老师,我就不顾天寒地冻,趁着中午放学的时间冒着风雪前去请教。由于心急路滑,电动车一颠,连人带车摔出去很远,手破了,腿伤了,电动车也有了故障。然而,这一切都不能阻挡我学习的决心,当我推着电动车一瘸一拐走进兄弟学校时,感动了被请教的老师,他倾尽所能,一点一滴认真教授我相关知识。那一天,虽然我摔得很重,但是心里很甜,因为我又掌握了一门技能。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我在丰富自我中更有体会。
我的努力,赢得了一片喝彩,我也有机会去辅导年轻的教师。这是共同成长的过程,我感谢上级领导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的羽翼更丰满,让我在教学相长中把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们。《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很兴奋在小学课本里接触如此的名篇,那一节课我不仅使用了配乐朗读,还把亲手制作的课件投射到电子白板上,还借鉴了其他教师的制作技术,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把波涛汹涌的大海和温暖的小屋对应起来,画面不仅逼真,而且深刻揭示了穷人生活的艰辛;在对桑娜抱回两个孤儿后的心理描写上,我启用了质疑问卷,让同学们通过质疑问卷描绘桑娜的面部表情……这一节课上的实用有效,不仅培养了同学们动手动脑学习习惯,还让爱的内涵得到延伸。这是我的现在工作状况!一个“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中年教师。
该说说我的未来了,我的未来是从现实升华到理想再回归现实,因为理想决定高度,当然随着教龄的增长,我的年龄也在叠加,我总在畅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妙处。这就需要我博览群书,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丰富人生!这就是我为什么把教学当成生活的原因。教学不是营生的手段,而是以生命息息相关的实在生活,教学荣则生命荣,活在以——“清风两袖为诗书,雅堂三尺皆琴韵”的境界里,好不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