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人喝彩的戏也叫戏

(2014-03-14 19:32:54)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没人喝彩的戏也叫戏(杂谈)

王文跃

 

我国戏曲种类繁多,南疆有琼剧,北国有龙江剧,林林总总有三百种之多。这其中备受国人瞩目的当属京剧,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不仅吊足了戏迷的胃口,也让中华瑰宝绚丽夺目。

燕赵人喜欢家乡戏河北梆子,高亢激越、婉转悠扬的唱腔不仅把戏中人物的情感刻画的入木三分,还把燕赵人的淳朴、善良、勤劳、坚毅表现的淋漓尽致。可惜,梆子腔和其他剧种一样,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渐渐被遗落在娱乐的角落。逢年过节唱大戏,对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一个美丽的传说。梆子戏的偶尔出现,是在办丧事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也叫堂会,在用铁管帆布搭起的临时舞台上,浓妆艳抹的戏曲人用咿咿呀呀的悲声欢调来兑换一场戏的报酬。可惜一腔激情,演唱给戏台下七八个拄着拐杖没牙兜嘴的老人。可贵的是不论有没有观众、有没有掌声,依然锣鼓阵阵、曲调袅袅。我有时很佩服他们的职业操守,佩服他们坚不可摧的心理。远远望着戏台上的表演者,我心里掠起一丝悲哀,为他们的一板三眼的唱腔,为他们得不到一声喝彩,为他们面对的寥寥可数的观众。

没有喝彩声的戏叫戏吗?不用细想,答案应该是统一的。于是,对不论有没有喝彩声都尽力表演的演员有了一份敬重,孤芳自赏也好,撞钟消灾也罢,能做到吐腔沉稳、身段洒脱,的确不是一件好做到的事情。

人生如戏,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有几个能博得喝彩。

没有喝彩的戏就不唱了?那戏曲早就失传了。人生大舞台,农民一生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演出,却听不到丁点掌声,依然春播秋收。在收获的季节里,他们得到最多的赞誉就是一句老掉牙的话——人勤地不懒。

有的时候,还真希望有一声喝彩,用别人的鼓励来满足自己的一点虚荣不算过错。孩子们最渴望喝彩声,尽管他们甄别的能力还很差,不能判断旁人给予的掌声里有几多虚伪,但能在掌声里进步,在掌声里获得快乐,这就够了。有人说这是教育的方法,能使人进步就别吝惜自己的喝彩声。

然而,最令人沮丧的是我们的许多工作赢来的不是一片喝彩,而是一片质疑或倒彩。读过陆文夫的《围墙》人,都会为马而力叫屈。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干的事越多,得到的非议越多。一声倒彩,接下来的戏就不演了吗?不可能!聪明的演员,会把握舞台上的风云,有智慧的人会解剖质疑,让未来的戏演的更出彩。

可人生又不是戏,不能一切都是做给别人来看,假如你把自己的生活都渗入戏中,那就不但很累,而且非常虚伪。孩子们可以演戏,用他的天真!大人们如果演戏,还能用天真形容吗?

活得有滋味的人肯定处处如戏,他们的每一次亮相都会有掌声;他们的每一个圆场都会有喝彩;他们故事会给人们留下比舞台更悠远的回味。但是,谁能知道他们光彩背后的艰苦。

戏啊,可以因为不卖座而不演,生活不能因为没有滋味而不过,没有彩声的戏虽然竞争不过掌声不断的戏,但是锣鼓一响还要登台,能让没有彩头的戏演出鲜活灵性,这叫能耐,把具有包袱的戏演的死气沉沉,那叫愚钝。人活着希望博得掌声,可不能因为掌声而活着。演下去吧,趁着大幕还没拉上,让自己创造一个被喝彩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手表
后一篇:倔老子能儿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