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效观课,听课的升华

(2011-11-04 07:08:49)
标签:

论文

分类: 论文

有效观课,听课的升华

王文跃

桃花、雪山,交相呼应

 

   一个教师假如做不到自我欣赏,那就会慢慢丧失自信;一个教师假如一味孤芳自赏,就会禁锢于自我世界,使教育教学缺乏诱人的晕圈。那么如何让教育变得丰满而生动,如何让自己的教育工作充满生机?在过去若干年里,我们采取的方式之一是听课,即用听课的形式博采众长,丰厚自己。随着教育的逐步深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感觉听课的模式老化了,脚步沉重了,于是,有人在探索教师课堂教学的互补的新路子——有效观课应运而生。

   观课,初接触这个问题我心生疑惑:观——看之罢了,无非是一种炒作,充其量是听课的代名词,但经过琢磨,通过实践,感到差异还是存在。观者可以跳出庐山,用明亮的眼睛,清醒的思维判断纵横;观和察结合在一起,是非曲直就很好明辨;观一旦和赏紧密结合,那就不是听课所能达到的境界了。假如你用欣赏的心理,用欣赏的目光坐进课堂,聆听你的同仁精妙的课堂语言;分享不同驾驭课堂的方式;揣测教学带来的教育效果;激动学生的踊跃与奔放,你就会感到这样的活动不再是负担,而是享受,在这样的情形下,你会积极思考,你更会主动吸纳别人的长处。

   我做过这样的调查,在听课教师中,有四成左右的教师认为听课是一种形式,他们走进课堂无非是为听课而听课,主要目的是应付领导的检查;还有四成教师感觉听课是在互找差距,他们一走进课堂便用排异的目光寻找对方的不足,以至于使得很多教师畏惧听课;还有两成教师,特别年轻教师,很愿意听课,希望在别人的空间里找到自己的缺失的东西,这样的听课教师心态是积极的,效果是满意的。但观课却不同了,它有极大的随意性,我们找的更多的是优点,取长补短在互相交流中发现自我不足,以求改进。

   没有效果的听课不仅是对时间的极大浪费,也是对授课教师的不尊重。不想在别人的教育空间里汲取营养的教师,绝非具有责任感的教师。一个教师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是语言,组织教学的重要空间是教室,无论你的课下准备多充足,你不能有效地驾驭课堂,就是失败。闭门造车,固步自封都是教育的悲哀。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你走进其他教师的课堂时,就意味着你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当你把有效观课视为一种欣赏时,你就在教育岗位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有近三十年的教龄,三十年的教学轨迹是一条折线。前五年,在不断听别人的课中丰富自己,逐渐行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得以让学生接受。接下来的十几年用这样的风格影响了一批年轻教师,我也在年轻的队伍里汲取了部分营养。近几年明显感觉观念陈腐了,思维滞后了,便想着办法走进别人的课堂——什么叫春风拂面?不经历秋冬凋零是不知道春暖花开的惬意的。《穷人》是冀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大文豪托尔斯泰,文章用凝练的笔触,巧妙的构思,精准的心理描写,严谨的对话,刻画了一对生活在沙皇时代的穷苦渔民夫妇,用善良和担当收留两个孤儿的故事,文章不仅鞭挞了腐朽社会的黑暗,更歌颂了人性的美德。我教过两次这篇课文,并且自我感觉良好。一日我带着欣赏的心情走进年轻教师王素霞的课堂,恰好她也在讲授本篇课文。王老师的讲课甜而不媚,统筹课堂恰到好处,启发教学独辟蹊径,多次参加示范课,公开课,我听过很多次她的课,但没有一节课是我经历过的,今天她讲的《穷人》,真正让我爽心悦目:朗诵配音,对话分读,重点讨论……一切一切活泼而富有生气;轻松而富有内涵。这节课不仅让我修正了教学路线,也让我再次感知博引他人的教学经验重要性。这节课后,坚定了我观课的信心,每次观课都以学习为目的。

    学习的目的,实际反映的是观课的有效性,如果不再使观课成为一种过程,如果想在每一次观课中都有收获,你就必须提高观课效率,这不但要有学习的心态,还必须有“接下来我要上这节课,该怎样处理”(1)的思考。这样你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傍观者或欣赏者,而是真正成为这节课的思考者、或驾驭者,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做思想积累。我曾参加过河北省优质数学课的比赛,当时我刚从中学教学改教小学,记得我讲授的内容是《质数与和数》,在讲说这节课前,我欣赏了另外一个教师的课,他讲授的是低年级的《和与分》,多变的数字问题,近乎口语的表达方法,让我耳目一新,同时我又积极地思考——这一节课的统筹与构思,借鉴他讲课的优势环节大胆地对自己的课程安排进行了临时调整,我摒弃的教案,一切随心而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让知识点叩击学生的思维。一切如行云流水,一切如山泉叮咚,当我把自己的想要传递的知识完全转达给学生后,课堂上爆发了热烈的掌声,这节课的成功讲解,使我获得《河北省百堂数学优质课一等奖》的殊荣。时间过去了很久,今天我拿出来并不是自我标榜,而是切实告诉我的同仁们,在观课时积极思考,大胆采撷意义非凡。

    说到此,究竟如何确保观课的有效性呢?我认为首先观课教师要把自己摆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妄自尊大的人是不会低下头吸取别人的经验的。其二,观课前要有充足的课前准备,这个准备包括与主讲教师的沟通;包括对授课内容的思考;包括对学生的了解;第三,积极地换位思考,这种思考不单单是“假如我来执教”,还要思考“假如我是学生”;第四,确实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质疑,观课不是去看戏,不是唱赞歌,也要发现问题,记录问题,问题是自己的警钟,问题是议课焦点,通过发现问题,即时沟通才能提高授课教师的水平;第五,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情绪状态,语言状态是否与教师的授课内容达到有效的统一;第六,不要吝惜你赞美的表达,一个眼神,一次点头,一个微笑都会让授课教师信心倍增。

   说来归去,有效观课到底是什么?就是听课的升华,这种升华不是形式上的升华,而是思想上的升华,心态上的升华,知识层面的升华,媒体介入的升华。朋友为了教学不妨你也带着这样的心智,再次走进课堂,感触观课的妙处。 

 

参考资料《有效观课议课》陈大伟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青豆
后一篇:青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