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剑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英国旅游 |
分类: 剑桥生活 |
Cross。为主的帅哥说:咱们转Liverpool St吧,那里也有去剑桥的火车。好吧,人多胆子大,就是不知道Liverpool St车站的火车取消没有。鉴于没有更好的选择,来自三个不同家庭的一拨十余人坐地铁去Liverpool
St,浩浩荡荡,热热闹闹,也没有刚才那么焦虑了,这就是集体的好处。一聊就知道,这家人有个姑娘是在英国念书今年毕业的,所以,对这套体系比较熟悉,他们一家人都是来参加毕业典礼顺便旅游的。
Liverpool St车站不远,十几分钟就到了,去往剑桥的火车明明白白地标注了站台,让我们喜出望外,看来是没有问题了。果然,一切顺利,虽然是慢车,终归是有着落了。后来听说是,KingsCross火车站那边,去往剑桥的铁轨上有人卧轨,所以火车都取消了。快车到剑桥四十分钟,慢车将近七十分钟。100公里的距离,搁在中国,高铁20分钟就到了。习惯了中国的高铁,哪个国家的火车都是差评了。儿子在印度坐火车,从德里到泰姬陵,188公里,两个小时,还是印度最快的火车。
英国火车的好处是人少,很宽敞,大家可以聊天。在英国,几乎没有跟旁的中国人聊过天,这天算是过瘾了。窗外是美丽的乡村景色,即最有英国特色的风景。
本来起得挺早的,让一轮又一轮的取消把时间耽误了,到剑桥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多了。
出了火车站,人很多,第一印象是,这里是个旅游点。听说,牛津更像旅游城市,相比而言,剑桥是充满了学校文化的。从火车站到剑桥大学,有十几分钟的步行路程,也可以公共汽车到达,我们走过去,打算好好看看这个小镇。沿途很多小商店,不少中餐馆,比如这一段。我想,除了剑桥的中国学生不少以外,来旅游的中国人也很多,有些旅游团都是中国孩子,看着就是中学生的样子,当然,中餐在世界各地都是受欢迎的。
沿途的教堂有好几个,看上去都像是有年头的样子,这个教堂的墙壁是石头的。西方的教堂随处都是,远比咱们的庙宇多,可见,宗教的影响在西方要比中国深远广大得多。
大概这就是剑桥大学氛围的标志?
康河,扁舟。
此处应有徐志摩的诗情。。。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想起儿子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迷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能完整背下来,还专门买了一本徐志摩的诗集。让我很是惊奇,没想到他居然会喜欢那么文艺的作品。
据说撑船的多是剑桥的学生,暑假打工挣点零花钱,一个人大约15镑游一圈儿。我们没有坐船,想着先去看看学校,看看三一学院。
从康河上船点继续向前,人越来越少,剑桥大学的学院一个一个走过,都是很有文化很有历史的样子。
终于临近三一学院了,一条长长的林荫道,与文化历史远离了,与自然更近了。
走到三一学院的门口,却被拦住了。看门的是个黑人小伙子,说:三一学院现在不接待游客,不能进去参观。
唉,倒也不是意料之外。前一天,儿子他们同届的家长有去剑桥的,微信告诉我,三一学院不对外开放,他们没能进去,看看你们以学生家长的身份能不能进去。
我们就尝试着跟门卫说:我们家孩子预录取了三一,想进去看看。
人家说:那也不行。说是两个星期之后会开放,可是,我们两天之后就要回国。
不好意思软磨硬泡,只好悻悻地走了。
心有不甘,沿着三一边上的路继续向前,希望有别的门能进去。
不让踩的草地。据说,三一学院里面有一块草地,只有教授才可以走。在以天才数学家拉马努金为主题的电影“知无涯者”里面有个情节,拉马努金初到三一的时候不知情,从那片教授草地走,被教授呵住,说,只有教授才有资格走那片草地,当然,拉马努金最后成了三一的教授,颇为自豪地走过那片草地。
三一小街,非常安静,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游人,围墙里面就是三一学院。
面向三一小街的门,关着的。
迎面有一个小团队过来。
这个才应该是正门,
在来剑桥的火车上,LG说:咱们不应该去剑桥,现在去剑桥,儿子就会被剑桥拒掉(那时候AL的成绩没出来,还没有剑桥的正式录取通知书)。你说烦人不烦人?!这么丧的话,气死我了!不过,人有的时候会有这种心理,我理解,但我一般不说出来,因为太扫兴了,但说实话,我确实没有那么想。
所以,三一学院没能进去的时候,我跟LG说:这下你高兴了,说明儿子会被三一学院录取了。
进不了三一,就去邻居圣约翰学院看看,10镑的门票。首先看到的是教堂。
中国孩子的旅游团。
华兹华斯的房间。华兹华斯大概是中国人知道的为数不多的英国诗人之一吧?毕业于圣约翰学院。
有名的叹息桥。
每一栋房子都是精美的建筑。
康河环绕着剑桥大学,随处可见。
圣约翰学院有三层庭院。
隔壁的三一学院进不去,坐在河边悠闲地喂鸭子。
河对面就是三一学院,只能想象一下。
回来还是忍不住在叹息桥上留了一张影。
回国之后,跟以前在三一读书的同事聊天,说起我们去了圣约翰学院,问他三一学院跟圣约翰学院是否很像,他笑笑,说:那哪能比?圣约翰是红砖的,三一是石头的。语调充满了自豪。大概三一学院出来的人都这么牛哄哄的吧?
可惜只能留待下次欣赏了。
既然三一学院没有任何希望进去,就打道回府,看到之前路过的很有历史样子的教堂,果然建于1130年,风格也不是常见的哥特式,稳重端庄。
走到康河的另外一边,没有游人,略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安静。
沿着街道往火车站方向走,在一个小店每人买了印有剑桥字样的纪念T恤。我回去就穿了,LG一直等到儿子拿到剑桥的录取通知书才穿,以免不被录取,我才知道这个人的迷信也是根深蒂固的。还经过一个不小的mall,买了几件衬衫,似乎比在伦敦要稍微便宜一点。
LG一直感叹的是,剑桥的环境太好了,房子就像宫殿一样,环境就像公园一样,儿子真的太幸运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面念书,也是有福了,当然,主要是因为有个好爸爸。就是不念书,风花雪月神马的也是非常匹配的。想起去年夏天,儿子在剑桥参加天文奥赛的培训,有天晚上是观测训练,训练结束之后,几个同学躺在草地上看星星聊闲天,那是多么惬意的画面啊。
回去的火车很顺利,没有取消。
最后补一张三一学院的照片吧。这是舒校计划明年申请大学的学生去剑桥访问时照的,发在舒校的网站上,背景那颗树据称是当年砸牛顿脑袋的那个苹果种子长出来的树。是儿子的校友妈妈在舒校的网页上看到这个报道,我才知道的,里面有儿子吹牛的话:在这里要一天工作25个小时才能跟得上同年龄最聪明的脑袋。看到这个说法,LG说:儿子,你的一天是60个小时吧?我说:儿子,你真是越来越傻了,连一天多少个小时都搞不清楚了。说实话,这是我们唯一知道的儿子关于剑桥学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