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2018-11-04 15:48:35)
标签:

徒步

一渡

铡刀背

柿子

分类: 户外
昨天,11月3号,周六,一行17人去了房山一渡,奔着柿子去的。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柿子成熟、农民收获之后的季节,我们这些野驴当然也惦记山里的果子。
前年随一个驴队去摘柿子,去的是六渡,却被一个农民给说退了,话很难听,我们也就没有争辩,走了。柿子没摘到,心情还给破坏了,回城的路上买了一些柿子。
去年我没有赶上跟着常走的驴队摘柿子,后来看到他们在群里晒,收获颇丰,也并没有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今年发通知,重复去年的路线,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天气不是很好,重度雾霾。路很好走,京昆高速下去没有多久就到了。
八点半到的,已经看见两三辆大轿车停下了,每拨都是三四十个人的队伍。他们说,去年来的时候,那个停车场空空的,今年却几乎停满了,看来,驴友走过的地方都会很快热火起来。
 
沿着路线进山,很快就看到路边的柿子树。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矮处的都已经被摘光了,高处还有不少,没有工具都够不着了。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这里的山,看上去很荒凉,植被不好。上周去的玻璃台,海拔一千米以上,山上植被却非常好,橡树非常多,那里被称为玻璃台,橡树叶子就被叫做玻璃叶。国庆假期去的雾灵山,海拔也是一千米左右,同样植被丰富。房山这里,海拔不过700米,却如此荒凉,大概是因为太过干旱?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进去两公里,到达我们要摘柿子的地方。当然,是登山回来之后。这里坐着一个农民,大家跟他聊天,问他这里的柿子能不能摘,答曰“可以”。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远看的时候,山上确实是一片荒凉,脚下却也还有几朵菊花,自然的干花。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悬空的石头是驴友们喜欢照相的地方,便于制造一种危险的气氛。我也走过去了,坐在石头上的时候不害怕,站起来的时候还是有点腿软的。驴友们站的时候腿就不是很直,大概都有点软,照相的就会喊:站直了别趴下!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从这里开始,进入铡刀背部分,是比较艰险的一部分。这个入口的地方就是个预兆,腿短的人蹬上去有点难度,我就是借助了别人的帮助才上去的,不过,也没有危险,慢一点就好。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爬上去之后看到铡刀背的典型路况,一个巨石接着一个巨石,要把这些个巨石当做台阶一级一级蹬上去登上去。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走完一段又一段,如此反复了四五段,我自己还有一个点借助了别人的帮助完成的。与之前的一样,只要意识到有困难,不霸蛮,终归是没有危险的,慢一点而已。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赶上了前一拨驴队,他们人多,水平落差比较大,队伍战线就很长。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每每回望走过的路,都会有点对自己的崇拜感,路在脚下的时候不觉得多么艰难,宏观地看,路并不平坦,甚至是崎岖的,可是,只要踏踏实实,走过的都是风景。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下山的时候比较轻松。只是,下山的路线不是那么清晰。一拨人在吃午饭的时候喝酒聊天,我和一个朋友先走了,笨鸟先飞吧。走着走着,对比六只脚上的轨迹(其他驴友走过的路线记录),有了偏差。朋友看了看说,这个偏差不算什么,只是一点点,大方向是对的。我感觉不是很好,继续前行,发现偏差越来越大,显然方向有问题,决定朝着六只脚上的路线方向移动,意味着要往上山的方向切。但,这个地方没有明显的路线。好在深秋时节,山上没有什么植被,灌木低矮,就从灌木之间穿行,能看到一步一步离正确路线越来越近,判断到达山顶之后就能与轨迹吻合。果然如此,十来分钟之后,登上那座山的山顶,就与轨迹吻合了,放下心来。
 
分析了一下,猜测是上山的入口走错了,应该是另一个地方上山。爬到顶上,看见应该是喝完酒之后的老公顺着我们的路线走过来了,还有其他几个人随后。我们没有等待,开始顺着山脊走,然后下山,这一次跟轨迹跟得很紧,经验证明,轨迹图上看得到明显的偏差就是走错了。走了没有几步,同伴儿说:对讲机不见了。啊,这山上,手机信号是没有的,都靠对讲机沟通,我没带对讲机,就靠他这一个。他想回去找,可是,走的路线本身就不明显,很难找到来时的路,找到的概率很低,于是就放弃了。分析了一下,登山的时候,有几个位置是需要爬的,他把对讲机放在衣兜里,没有拉拉链,大概一拱就掉落了。就算破财免灾吧。
 
后面的路就走得顺利了,下午1:50,我们就回到了计划摘柿子的地方。
 
可是,那么高的柿子树,没有工具是完全没有可能摘到的。而我们带的工具,都放在驴头的车子里面,驴头还在后面。我们无事可做,就跟那里的农民聊天。了解到:他们是从河北易县来植树的,种的是元宝枫,秋天种树比春天的成活率要高,不过,需要人工浇水,计划还要种板栗树,四五年之后,这里就是绿树成荫。跟他聊起我去过易县的东甸子梁,那里风车很多,植被也很好,老头很自豪,说他们那里喜欢种油松,绿化很好。还看出来他是个头儿,他说,是啊,他们干活一天一百五,我二百。那块小平地有他们烧水做饭的地方,只是午饭在这里吃喝,早晚饭要下到村子里去,一呆就是四十多天,春天的时候也是在这里种树。现在的生产模式与之前不一样了,所有的工作都专业化,并不是每个人把自己门前的活儿给干了。
 
当然,也问及柿子树。老头儿说:随便摘,也不是我们的柿子树,也不是个人的,农民们都懒得摘了,卖不出价钱来,还得花功夫摘,自个儿也吃不了。临了,还要送我几个柿子,辞了没辞掉,就收了,他高兴,我也高兴。
 
聊了很久,老头要出去干活儿了,我们的队友们却不见身影,倒是有其他驴队的陆陆续续来摘柿子了。
后悔没有先要到钥匙去取神器,只是真没有料到要等那么久,因为驴头一般都是很快的,而且,感觉我们就比他们早走了十来分钟。一直等了一个小时多,三点过了,他们才下得山来。问及原因,说是在山上等后面的驴友,等了一个小时,看到后面的人了才走的,只是最后那五个后队的驴友依然没有找到正确的路线,随其他驴队去了下寺村。就是驴头这拨人,刚开始走的也是跟我们一样的错误路线,但是,没有像我们一样直接右切上山,而是回到错误的起点,重新走了正确的路线,花的时间也就被我们多。如此看来,这个路线是不太好找的。
 
后面就是欢乐摘柿子的篇章了。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这是一种方式,长长的棍子上面绑了一个钩子,把柿子钩下来,问题是摔下来之后会碎掉,于是,另外两个人撑着一件柔软的外套接住掉下来的柿子,有点技术含量,这两个人表现非常出色,几乎没有漏掉任何掉下来的柿子。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碰到掉下来的非常成熟的柿子,都是当即吃掉,真的是美味极了,新鲜,清甜,没有任何农药,没有虫子。我们种菜的地主家里也有柿子,就是好多虫子。只是不能多吃,然后就很奢侈,只吃最好吃的甜心。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我们带的工具比这个复杂一点,上面有个夹子,把柿子后面的小枝子夹下来,就不会摔坏。
忙活了也就半个小时不到,已经摘了很多很多柿子了,感觉够了,就停下来了,每个人都分到不少的柿子,总是要留一些给过冬的鸟儿。
适逢种树的农民收工,他们围观我们摘柿子,都感叹这工具真好用。估计农民们都不舍得买这么贵的工具,当然,他们也没有这个需求。
下山的时候,几个人抬的抬背的背,就像打家劫舍的山里土匪打劫之后的凯旋归来,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2018年第20驴:一渡—铡刀背—一渡环穿
 
对比六只脚和手机记录,又一次觉得六只脚的高度记录有问题。
 
这一次驴行很愉快,铡刀背走得过瘾,柿子吃得过瘾摘得过瘾,六只脚用得熟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