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告一段落
(2017-02-08 09:44:09)
标签:
bmobchobphobaaosmtc |
分类: 留学英国 |
随着数学团体赛在昨天结束,这个年度的竞赛告一段落,写个小结。听从儿子的指示,以后尽量不在博客上公开吹牛了,相信做父母的都理解。
===============================================================
1月19号,BChO(化学奥林匹亚),考完说:没感觉,跟物理一样没感觉,但是,明显就是没底吧,应该有百分之五十的分数,但是不好说,应该是金牌吧, 全校第一,差不多,进第二轮就玄。虽然不知道他怎么就认定自己是全校第一,但是,他的感觉总归是有道理的。
昨天得知结果,55/75,果然学校第一,遥遥领先第二名42/75,后面的三名和四名是39、38。分数比自己估计的高了不少,这是73%,明显高于50%。确实没有机会进第二轮。
这个成绩,有点惊人,毕竟化学不是儿子的强项,刚入学的时候还没在最好的班级。
按儿子的说法,他的化学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解题能力很可能是最好的。
开学的时候,有一次化学小测验,他拿了班上最高分,38/40,原来的化学学霸不服气,儿子说:有啥不服气的?嗯,看来不服气不行。不过,最近有次小测验,儿子得分才27/40,自己也知道考砸了,我倒是不担心,花点功夫,化学考试成绩上去应该不是难事。儿子谦虚了,他的化学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小学初中非常热衷于在阳台上用酒精烧各种东西,家里不时会弥漫着一种未知的神秘的气味,也喜欢读《致命毒药》《神秘元素》之类的书。虽然目前的教育和职业规划与化学无关,但是,如果某个关键时刻需要化学的话,儿子完全有能力捡拾起化学。
去年化学的金牌分数线是41/100,所以,儿子锁定金牌没有问题。
当然,与数学和物理的竞赛成绩比起来,化学还是逊色一点。
从而,儿子的数理化奥林匹亚都是学校最好成绩了。
===============================================================
1月25号,BAAO(British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Olympiad,英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奥林匹亚),这是一个计划之外的竞赛。门槛非常高,就是基于物理竞赛的成绩,只有前一百才受邀参赛,看在这个资格来之不易的份上,儿子决定参赛。
我调侃儿子,你胆子也太肥了,天文竞赛都敢参加!不过,参加一次比赛不会有任何坏处,最多就是暴露他在天文方面的无知而已。
老师发来相关的需要了解的知识以及之前的题目,我看了下,跟中国的天文奥赛有明显的区别,英国的更加注重天文概念和数学计算,走的是职业的风;中国的非常注重与实测相关的知识,走的是爱好者的路。这么说来,对儿子有利,数学计算是儿子的强项。
后来有几天,儿子都会就一个概念跟我讨论下。
考试一共是五道题,儿子说做了三道,时间分配不是特别合理,因为之前没有做过完整的过去的纸,而且,这也才是英国天文奥赛的第二届。所以,结果没有什么可期盼的,重要的是儿子在此过程中对天文知识的学习和自学能力的锻炼。
=================================================================
1月26号,BMO2(数学奥林匹亚第二轮)。
竞赛的密度不是一般的高。前一天下午是三个半小时的天文奥赛,当天晚上还有一个学校的一个半小时的数学竞赛。那个数学竞赛走麦城了,学校第二,比第一名少了两分,儿子考完发朋友圈:学校数学竞赛都能考砸,我是不是做了假卷子,我是不是有个假脑袋。呵呵,这个成绩其实还是很不错的,第一名是高一年级的,而且,已经录了剑桥大学的数学专业。
BMO2就不是正常人应该参加的比赛,那种难度就是连门儿都摸不着的感觉。
儿子也有心理准备,想好了,进去看看题目,没有希望的话,半个小时就交卷出来。所以,提前跟同学约了,大约考试之后四十分钟碰头,一起去镇上看电影。
BMO2一共四道题,学校就儿子一个人参赛,其实,物理、天文也就儿子一个人参赛,一个人的赛场确实霸气。
一看题目,果然基本上没有感觉,但是第四道题好像有点意思,儿子发挥他蒙的功夫,蒙了一部分。
回过头再看前面的题目,觉得第三道题有戏,居然沉下心来,认真琢磨第三道题,最后解出来了!这真是太神奇了,匪夷所思,我是没有指望过的。
足足三个半小时,出来之后,再去见约的同学,巧的是,同学记错音乐课的时间,他也不能去看电影,就这样,阴差阳错,没有耽误竞赛,也没有耽误同学,所有的安排果真都是最好的。
因为做出一道题,儿子开始有点盼头了,去年的上榜分数线就是12分,儿子觉得他有戏。
最终,不是这样的,今年的上榜分数线是21分,可能是题容易了,也可能是这届学生就是厉害的多。
也是昨天,得知儿子的BMO2分数,12分,与他自己估计的非常吻合。阿先生说,在BMO2的竞赛中能够完整的解除一道题来就是非常出色的成果。我完全认同阿先生的评价,我也是这么想的。
儿子说,明年继续努力!
好样儿的!
=================================================================
2月2号,BPhO2 (物理奥林匹亚第二轮)。本来这个比赛是安排在1月30号的,考虑到儿子的比赛太过密集,后来调整到2月2号的。有意思的是,物理和化学的奥林匹亚考试是在指定的一个星期内考试,而不是某一天,他们不怕漏题,也确实没有人漏题,不得不感叹,人家的诚信系统比咱们好了不知多少倍,这就是文明吧。
BChO和BMO2都是裸考,儿子没有准备什么。唯独BPhO2可是花了功夫的。
圣诞假期回来的时候,我陪儿子去中关村图书大厦逛了一次,儿子挑了几本物理书,都是大学物理用书,包括一本专门的《静力学》和《动力学》,还有哈里德的大学普通物理教材。我当时想,这么沉的书背过去背过来,完全就是浪费体力,就像儿子把学校的教材带回家却一眼都不瞟一样。
没想到,BPhO的Top50的成绩激励了儿子。
开始抱着大部头的物理教材自己看。看完之后,说,静力学还行,动力学动不动就微积分受不了。嗯,开始体会数学必须同步前进才能学物理的规则。哈里德的物理恰恰相反,在基本上不需要数学微积分的情况下,把物理概念和思想讲得非常清楚。
那一段时间,儿子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一头扎在物理书里面出不来了。
儿子说,其实也没有学习什么新东西,就是把已有的知识又走了一遍,不懂的都跳过去了。
呵呵,好低调啊。
有的时候,儿子也会就某个问题跟我们讨论,我就非常努力,有不懂的就现学现卖,做个合格的妈妈不容易啊。
考完之后说:提前半个小时交了卷,感觉没有什么可做的了;复习的内容挺多都考了,电的那部分没有考到,但是,热力学考了几个定律的推导,我都推出来了;做了三个半道题(1、4、5道题),就是每道题做了前面的半道题,后面的一半都不会做;估计没什么希望,也就拿个最后的30名的commendation,明年再继续努力吧。
竞赛的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看到儿子这么努力,我就知足了,原来以为只有打游戏才全心全意的孩子也可以疯狂地读教科书啊。而且,即使学习的东西在竞赛中没有用到,在以后也会有用,尤其,儿子自学的能力绝对一流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
2月7号,STMC(Senior Team Mathematics
在regional final与协和学院并列第一之后,杀入national final,在伦敦举行,有80多个队伍。
儿子扬言,目标锁定前三。
我笑他不知天高地厚,作为他们学校最好的成绩,他也只是全国前五十而已,有的是比他牛的人。根据名次分布,能进前三十就很不错了。
比赛结果当天就出来,排名第七!再一次刷新他们学校的记录,历史最好成绩是第八。又牛皮哄哄地打道回府了。唯一有点不爽的是,协和学院是第六,前面一名。不过,考虑到协和就是一所学术型学校,历史最好成绩是全国第三的话,儿子他们的成绩更有意义。而且,给明年进步留下了空间。
================================================================
至此,所有看得见的比赛都结束了,跨越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天文五个学科的奥林匹亚,数学物理在第二轮的表现不俗,收获满满,也终于可以消停一阵子,休养生息,好好读读教科书了。
祝贺儿子,在比赛中获胜,在比赛中成长,是爸爸妈妈最大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