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现两个小目标

(2017-01-07 18:54:53)
标签:

bmo

bcho

bio

分类: 留学英国

新的一年,继续吹牛,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回英国之前的最后一天,即一月三号,收到了两个好消息。

 

早晨起床的时候,我习惯性地检查邮件,赫然发现有儿子的tutor阿先生发给我的邮件,想着就是礼貌回复我年前的节日问候,但终归凡是与儿子有关的都不是小事,点开阅读。除了礼貌的回复之外,还有好消息。阿先生说:Isaac的BMO(British Maths Olympiad,英国数学奥林匹亚)取得了47/60的好成绩,是他们学校的最好成绩,顺利进入下一轮BMO2。虽然这个结果是预料之中的,还是非常高兴。

 

去年的BMO只得到了21/60分,离分数线还差十几分,止步于BMO1,当时定下的今年的目标就是打入BMO2(前100)。BMO的考试是12月2号进行的,感觉不错,六道题做出来五道题。第二天早晨对答案,前面四道题都是没有问题的,第五道题与答案有些差别,因为是道证明题,不存在结果的问题,是证明方法的差别,但儿子认为他的方法也是对的,中间过程涉及到的数值答案是对的。但是,这种试卷的判分比较讲究过程,光是答案对了不一定能拿满分。儿子担心两个题目,一个是这个证明题,还有一个是写了三遍(三遍!真有耐心!)的一个题目,即使第三遍还觉得逻辑不是特别清楚,可能会扣过程分。无论怎样,去年做出来2.5道题,今年5.0道题,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以前一直以为儿子的数学完全靠的是国内的老本,现在看来,在英国也是学了一点东西的实现两个小目标。考试之前,儿子也刷了几套题,一般是做对四道题的样子,竞赛居然做出来五道题,原因是今年的题目偏容易一点。

 

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前,我们已经从网上看到了BMO得分51+的名单,一共28人。我们开始猜测儿子的奖牌和名次。BMO的奖牌只颁给前100名,金银铜按1:2:3的比例颁发,显然,问题是儿子能否拿到银牌,但我们认为问题不大。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儿子能否排到44名之前。这个问题的起源是这样的:儿子他们最厉害的数学老师欧先生原来做学生的时候,就是数学很牛,最好的竞赛成绩是BMO的44名,后来在牛津学的数学。所以,如果排到44名之前,就能碾压欧先生。现在,银牌的分数线已经出来了,46分,儿子果然拿到了银牌。不过,排名依然没有出来,我估计儿子也就是在44名左右,很可能是44名前后的并列。但,前途是光明的。根据儿子这一年的巨大进步来看,明年超过44名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后来得知,儿子是他们学校唯一进入下一轮比赛的。

 

==================================================================

 

当天晚上后半夜,实际上是4号的凌晨,我们送儿子去机场回来之后,我都睡了,却接到儿子的电话,我还以为有什么麻烦了呢,结果却是,儿子收到物理老师E先生的邮件,告知:Isaac的BPhO(British Physics Olympiad,英国物理奥林匹亚)获得了Top50 Gold的好成绩,顺利进入下一轮BPhO2,这意味着得分为70+/80,非常好的成绩!

 

等了一个假期的成绩,终于在假期结束之前到达,而且,是非常给力的一个成绩!

 

第一次参加BPhO,但是,去年春天参加过GCSE学生的物理挑战赛,当时的成绩并不很好,只拿到了银牌,也就是100名之外。那一次的失利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经验不足,题目没有做完,另一个是语言不够好,大量写的题目做得慢。这一次竞赛之前,儿子做了一些题目,我也看了过去的纸(past paper,以前的试卷,儿子一直叫过去的纸,我也跟着这个说),对竞赛有了一点了解。BPhO有些不一样,题目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有约15道题,总分70分,但是,最高得分是40分,第二部分约8道题,每道题20分,但是最高得分也是40分,也就是说,只要做两道题。这个命题形式,使得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只要选择自己会做的80分即可。我看完之后,跟儿子说,你可以拿满分。儿子也认为差不离。

 

没想到,今年的竞赛改规则了。第二部分的8道题,不再是任选两道题了,而是要在两个不同的方面选两道题,比如儿子最擅长的是力学,他原本可以选两道力学题的,今年不行了,得在光学热学或者电磁学里面另选一道题。儿子只好选了一道杨氏双缝实验的推导题。考完之后,儿子对这个答题感觉很不踏实,这个内容是老师刚刚讲完的,他并不熟悉,只是从自己知道的结论往前推。这倒真是意料之外的变化,我跟儿子说,没关系,这个变化对所有的考生都是一样的。

 

BPhO的奖项设置也有特点,有金银铜牌,金牌是前100,又分为前50和之后,前五十的金牌叫Top50 Gold(中国把它叫超级金牌),后面的简单叫Gold,后面的100位是银牌,200-400之间叫铜牌I,400-600之间叫铜牌II,600-800之间是表扬,并且获奖的只知道奖项,不知道分数。这些奖项中,只有Top50能进入下一轮BPhO2,所以,这也是儿子的目标,但根据以往的结果,进前50一般需要得到70+的分数,儿子的考试结果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我的判断是,儿子进前100没问题,很有希望进前50,虽然其中也不乏比较乐观的成分。儿子说,拿金牌是鼓励,拿铜牌是刺激,拿银牌最无聊。

 

进入前五十是最好的结果了,我们为此欢欣鼓舞。

 

开学第一天,在学校“组装(assembly)”的仪式上,校长因此点名表扬了儿子,说:他是唯一个拿到Top50 Gold的学生,接下来是3个拿银牌的学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成就(成就,不是成绩),他们学校上次有学生进入Top50还是四年前;以一个Lower Sixth(12年级)的身份进入Top 50,在他们学校还是第一个(成了创造历史的人)。实际上,儿子是唯一一个Lower Sixth参赛的学生。儿子当然非常兴奋,之后,很多人都去跟他握手实现两个小目标,表示祝贺,儿子特别提到,有他们的物理老师化学老师,但是没有数学老师欧先生实现两个小目标(校长完全没有提及儿子的BMO成绩或者成就?)。我后来接到他们宿管老师和负责招生的老师的邮件,都表示了热烈祝贺,这得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多么有面子的光荣啊。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负责招生的老师提到,他们学校曾经有学生进入英国最后五人组成的物理奥林匹亚国家队,言下之意,当然是希望Isaac将来也能有这样的成就。儿子也提到,他们物理老师表达过类似的期望。但是,我们还并没有这样的雄心和目标,一切顺其自然就好,该来的自然会来,没有来的也没关系,我们已经非常满足了。

 

于我,这个物理成绩还有一层特别的意义,那就是对我自己的肯定。我一直认为,儿子的物理比数学更好。去年 四月初去S校参观的时候,跟他的招生老师聊到儿子的物理挑战赛只是个银牌,但他其实有金牌的实力。当时, 老师有段异样的眼神看着我说:银牌已经是非常优秀的成绩了,大概心里想着这可真是传说中的中国虎妈。我还有点后悔话说大了。可是,在英国的这些日子里,数学比赛一个接一个,儿子基本没有失手过,物理只有过一次挑战赛,还只拿了一个银牌,意味着100名之外。有一天因为这个话题与儿子聊得不愉快,儿子说:你得承认,我现在的状态就是数学比物理好。我也很无语。这一回,终于证明我的牛皮没有吹破,儿子也终于相信自己的物理实力了,对他的自信是一个很好的支撑,成绩说过去就过去了,但自信会留在心里,长远地影响他的学习。

 

很多家长说,中国孩子出国之后,数学的优势依然能够保持,但物理和化学就不行了,在国内的A,到了英国就是个C,看起来并非总是如此。

 

==================================================================

 

 

实现两个小目标

这是去年11月10号,儿子在朋友圈里面发的消息,有四个小目标,两个目标实现了,物理达到Top50,数学的目标是Top100,实际上是Top50。除了已经实现的两个小目标之外,还有两个是化学奥林匹克BChO Top50,以及信息奥林匹亚BIO Top15。

 

BIO Top15完全就是说着玩的。BIO是12月3号考的(前一天考的BMO,BPhO是11月18号,那一段确实竞赛强度很大),儿子是他们学校唯一的参赛者。考完汇报情况,三道题做出来一道,第二道题编程的时候怎么也没过得了。后来,老师告诉他得分30+,也是很不错的成绩了。儿子说,那是不错,离Top15只差50多分了实现两个小目标,因为Top15一般要80+分。玩笑归玩笑,我认为,儿子的信息是很有潜力的,他只是现在只打游戏不编程,如果他肯花功夫,以他这么优秀的数学基础,编程绝对不过是小菜一碟,当然,没关系,我从来认为,计算机是“术”一类的,与思想相比就是末节,就像有人评论:计算都只是时间问题,写出麦克斯韦方程组、建立流体力学体系才是真正的伟大!(希望不要得罪某些人,毕竟计算是结果正确必不可少的一步)。

 

BChO Top50,应该说,我没有这么想过,因为感觉没有这种可能性。儿子大概也只是写着玩?如果儿子真的进入BChO的Top50,我就不得不说他真有点奇葩。BChO的比赛这个月举行,我想他拿个金牌(四五百人)还是有希望的,再多就是奢望了。

 

==================================================================

 

今天,我们去延庆香屯徒步了,是2017年第一驴,下雪了。

瑞雪兆丰年,祈愿丰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