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墙:把惩罚变成聚会

标签:
育儿纪律刷墙聚会 |
分类: 初中三年级 |
话说,香八拉那天,也就是端午节那天,也就是6月20号那天,儿子本来是不能去的,因为他被学校惩罚了。
说来话长。
他们教室的墙上很多脏印子,主要来源于孩子们在教室里练篮球,球嘛,总是脏的。拍在墙上,就一个又一个的黑印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黑印子越来越多。
终于有一天,老师发飙了。我猜测,一定有其他导火索,儿子他们班,淘气的孩子多了去了,随随便便就能把老师给惹毛了。
于是,端午节前两天(18号,周四),老师下达惩罚令:在教室打篮球的人叫上父母一起去刷墙!
本来通知的是23号,后来又改为20号。我心下不悦,一方面因为会影响本来安排好的出游,更重要的问题是:凭什么要家长去?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是学校的责任,怎么推到家长头上?如果一定要惩罚教育者,那也应该惩罚学校的老师。学校平时管教不严,出了问题倒推到家长头上。再说,你学校说哪天就哪天啊,就不考虑我们的安排吗?只是,孩子在学校里,这些理由自然不会去跟老师理论,店大欺客嘛,那也是没辙的。当然,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老师担心孩子刷墙刷不干净,也怕出现安全问题,但学校是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负责任的,苦力和责任自然是家长来做。
儿子放学回来,我批评儿子,怎么在学校就不知道守纪律?而且,损害公物是绝对不行的。
我也申明,这种事情我是不去的,让他爸去!
儿子承认了错误,述说了事情的经过。老师在班上让打球的孩子主动站起来,结果,一下子站起来十几个人,差不多三分之一。于是,这些家长的孩子就得到了通知。
儿子的想法跟我有一致的地方,他也认为,没必要牵扯上家长,孩子做事孩子当,他们自己刷墙就好了。而且,儿子不想放弃已经计划好的香八拉,他希望调整时间,最好调整到第二天,即19号、周五放学之后。
儿子当即行动起来,先给一起玩的要好的同学打电话,然后给老师打电话。
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班主任说,这事儿不归他管。
又给年级负责的老师打电话,老师也说,这事儿不归他管。
再往上走,就要给负责早培的老师打电话了。
儿子犹豫了,不知道以他的身份,给这样位高权重的领导打电话是否合适。
跟我商量,自己分析:我给她打电话,要是同意自然没有问题,要是不同意,我们就不能对着干了。不如干脆不问她,我们先刷,刷完了估计她也没辙了。
看看我们家儿子,这做事,真是有勇有谋的。
接着给好友打电话,把他自己的一通分析说给他听,决定第二天放学之后就动手。又讨论要准备些什么东西,油漆啊,刷子啊,去什么地方买,时间只有第二天中午了。。。各种细节。
第二天,家长群里开始有对话。
因为涉及的孩子实在太多,大家就把惩罚这事儿给忘了,一心一意地讨论起技术问题,要买什么,去哪里买,什么时候去学校。。。
家长群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最后定了,下午四点半去教室跟孩子们一起刷墙。
家长们积极的态度,以及对于这种惩罚的毫不在意,把我原来怨恨的情绪扫荡得一干二净!是啊,干嘛做个怨妇呢,积极面对是个好得多的态度。
看看墙角的球印子!
不过,我顺便看了下其他教室的墙壁,跟儿子他们班的也不相上下,再一次印证,儿子他们班有别的事情惹恼了老师和学校。
刷得挺认真的。口罩是儿子买的,他对这些安全方面的问题想得特别周到。
这么多人一起刷墙,又是从来没有玩过的,孩子们和大人们都非常开心。
儿子说,想起汤姆索耶,把刷墙当做一种奖励,骗小伙伴们的各种玩具和吃的。
看来,这刷墙,确实是一种奖励啊!
任务完成之后,孩子们集体合影,这还不是全部,有两三个孩子因为有课后班没来。
儿子也没在,提前走了,因为他还有一项期末作业没有按时完成,老师限他当天晚上九点之前交,他赶回家写作业去了。
感觉上,这次刷墙把这些孩子划到一类人里面,他们也是彼此的朋友,是个团结友好的集体。实际上,这些孩子确实是平时老在一起玩的,当然,也贪玩,据说有的孩子看见哥们儿站起来了,自己也陪站,也参与进来。
儿子在班上收获了朋友,很值得拥有。
完了,还一起吃顿饭,真真是最有意义的一次聚会啊!
从这件事情,我认识到“法不责众”的意义。如果被责人数众多,很有可能这“法”有问题;而且,被责人数众多的时候,这“责”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