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读小说

(2012-10-11 12:12:46)
标签:

isaacdai

阅读

狼图腾

平凡的世界

育儿

昨天发了一篇博文,是阅读书目备忘录,这是儿子他们年级下发的书单。

第一眼看到这个书目,心里是没底的,这些基本属于文学社会类的,从来不在儿子的法眼之内。

我以为,一本都读不下去。

现在知道,我大大地低估了老师和同学的影响。

 

刚发下来的时候,儿子确实没有什么动作,因为从题目上看,儿子也跟我一样,没有发现他的兴趣所在。

过了两天,就不一样了。

回来跟我说:老妈,去买书吧,我们班同学说,《狼图腾》特别好看。

我记得自己买过这本书的,没有读完,后来就不知道搁哪儿去了,那天也没找到。

次日,带着书单,跟儿子一起去了书店。

 

自此,儿子开始读《狼图腾》,果然如同学所说,一开始就喜欢上了。

几天功夫读下来了,跟我说:写得太好了!

还谈论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作者是因为对现实社会不满才写这个小说的。

我问原因了,不记得儿子怎么回答的,但也感动,儿子能够从故事看到作者的写作动机了。

 

必读书目里,除了《狼图腾》,选不出第二本想看的了。

儿子征求我的意见,我推荐了《平凡的世界》。

我知道,诗啊散文啊,儿子肯定一时半会儿没有感觉,剩下的小说里面,《呼兰河传》有点遥远,写得也一般,估计《平凡的世界》还可以看,但也没有把握,毕竟这种小说比狼图腾离儿子的世界更远。

 

儿子就拿起《平》开读。

这个阅读速度就很慢了,也听不见儿子的评价,偶尔说一句,“没什么意思”。

回湖南的路上,带着这本书,看得还是没有味道,一路上跟同学短信聊天,后来觉得不过瘾,直接跟同学电话聊天,那可是长途加漫游啊,电话费贵贵的。

在湖南一直玩,也没功夫看书。

直到回来的火车上,那第一本看了一半了,儿子才终于上瘾了。

 

第一本读完,接着读第二本,第二本神速,不到两天就读完,再读第三本,也是两天,这可是上学的两天了,只在家里和学校的课余时间读,就全部读完了。

读完第一本,就写读后感,得到老师的评价:读完这本书需要很大的毅力!

确实,读第一本很需要毅力,后面的就不需要了。

 

昨天,儿子跟我说,我打算把《平凡的世界》再读一遍,又把第一本塞书包里了。

儿子还跟我说:有个同学把《狼图腾》读了五遍!

我问他:你怎么不把《狼图腾》再读一遍呢?

儿子说:我觉得《狼图腾》太悲催了,不敢读第二遍了。

这理由,真不一样。

 

顺势跟儿子聊,很多巨著,开始读的时候都不太吸引人,因为作者要对背景做很详细的介绍,开头会缺乏故事情节,但一旦进入故事情节,就非常引人入胜,比起那些小部头来说,内容要丰富得多,思想也更有深度。

我想,读《平凡的世界》这个经历,会让儿子对其他的名著不再拒之千里了吧?

 

前两天,儿子问起来,他们的书单在哪里?

他没找到,我在网上找到了,就留下来做个备忘。

估计,儿子下一步读的,会是选读书目里面的小说。

 

后补:我最近读的书

先是《白鹿原》,因为电影与我记忆中的小说差别太大,那个神秘的白鹿毫无踪影,又买了来重看。重看之后,连记忆中对小说的好感都丢了不少,想来是年龄的缘故吧,对作品的要求不一样了,更注重作品的观念。

有个周末读了李娜的《独自上场》,可读,风格有点像写郎朗的《千里之行》,虽然不一定是李娜亲自执笔,但大量的细节一定是李娜提供的。开始理解运动员的不易,尤其是伤痛,不能一味地只是要求成绩。

回湖南的火车上,读了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风格沿袭了他的《一句顶一万句》,故事没有《一》好。

回北京的火车上,开始读黄晓阳的《二号首长》,官场小说,现在读第三本了,很好玩,不过,第三本明显不如第一本和第二本好看,有点凑数的感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阅读书目备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