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之奥数
(2012-07-10 14:32:02)
标签:
isaacdai奥数五下做题imc育儿 |
博文中隐隐约约地提到过儿子做题。
儿子的奥数从二年级开始,当时被选拔进数学学校俱乐部,D班(前面还有ABC),不错的机会,就去了。
三年级的时候,选拔进了RH,也没放弃,就去了。
四年级的时候,数学学校的课程停办了,就转入XES,直到现在。
这开始的三年,习惯是只上课不做作业的,因为数学学校的时候就没有作业,这一开始的规矩不好的话,就很难改变。
从五上开始,我要求儿子完成课外班的作业题了。
那时候,赶巧是儿子PET的冲刺班时期,偶尔,我没有地方去,就坐在教室里面做儿子的XES题目,跟儿子做的结果进行比对,就能知道哪道题我做错,哪道题他做错了,甚至哪道题他会做我不会做,或者我会做他不会做。
这个学期,沿袭上个学期的规矩。
你看,这规矩多么重要,影响非常长远。
只是,几次杯赛和考试的成绩不尽理想,问题没有出在难题上,儿子常常能把最后那道据说最难的题做出来,却会在阴沟里翻船,在不太难的题目上丢分,总是差两分一等奖。
我就开始琢磨,还得多做一点题,熟练既可以节约时间,也可以提高准确度。
无奈,无论如何,儿子不肯做题。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
儿子报名参加了IMC数学竞赛。
初赛是开卷,自己拿回家做,自然,谁都可能得满分,我心里毫不在意。
直到有一天,机构的电话打过来,说,你儿子进复赛了,要报名继续参赛吗?
儿子当然愿意,尤其,总决赛是在新加坡。
复赛的成绩勉强,得了边缘上的一等奖,最重要的是,获得了去新加坡参赛的资格。
儿子积极要求去新加坡参赛,我趁机提出条件:每天两道奥数题,外加把相关的数学词汇的英语学一下,毕竟这个比赛的部分题目是英文的。
儿子欣然应允。
那时候是五月份,我终于开始给儿子加奥数题了。
选择了儿子比较怵的行程题做为开始,题目来自RH书上的习题。
儿子这才知道,这两道题不是那么简单的,经常要花上半个小时甚至更长,也理解了那些常年做题的孩子的付出。
后来,还做了工程问题,儿子号称最拿手。
结果,我一上来给了他一道比较难的题,硬是卡壳了。
再做了一篇几何,一篇计算。
到了端午节假期,就不做了。
儿子说,期末了,学校的卷子太多了,我多辛苦啊,你就放了我吧。
我就放了他。
我真不敢说,这个做题到底有多大的用处,这也是我放了他的原因之一。
常常想起,儿子还没有学奥数的时候,对数学有很大的兴趣,经常会自己问我们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充满了好奇心。
这奥数开始学之后,大概学校灌输的太多了,就很少听到儿子问起数学方面的问题了,只偶尔会跟我们讲老师说到的解题的巧妙。
记得那个遁入空门的奥数冠军有过的思索:难道我这一辈子就是去解那些别人出的题目吗?
很是深刻和无奈。
于是,本来报的暑期班又退掉了。
因为,儿子说,跑起来太累了。以前,从来没有报过假期班。
实际上,这一点倒不是我退班的主要理由,我的担心是,日复一日的学习会磨灭儿子对数学的爱好和热情,虽然已经磨掉了很多很多。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