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八夜幸福家乡行(二):95岁的太奶奶
(2012-01-28 13:21:16)
标签:
isaacdai太奶奶佛杂谈 |
太奶奶说的是LG的外婆,儿子称她为太奶奶。以前我也见过她,但几乎没有跟她说过话,只是打声招呼。对于很老的人,我心里是有点害怕的。这一回,外婆住在公婆家里,我不可避免地要跟她“亲密”接触,就发现老人很有意思。
第一天回去,我陪她聊天。
她问我:我多少岁了?
我说:95了。
她问:你怎么知道的?
我说:你刚才告诉我你是民国6年生的,今年2012年,一算就知道你95岁了。
她又问:你什么时候算的?
我答:刚才算的啊。
她就说:哦,刚才算的啊,那应该不错。然后感叹:你看,我都老到不知道自己多少岁了,真是没用。
我安慰她说:没关系,您不用知道,我们替您记着就行了。
95岁的人,确实有些零件老化了。耳朵不大听得见,得大声跟她说话才行;眼睛有一只看不见了,有一只也只剩一点亮光;走路需要一根拐杖,还需要人扶着点儿;脑子有时候清楚有时候糊涂。不过,能活到95岁本身就是个奇迹了,更何况,外婆的脑子明白的时候反应非常快。
每天吃饭的时候,外婆都和我们一起喝点小酒,是那种米酒,热着喝的,度数不算高,也不过量,一般就喝一小杯。饭菜吃得不多,不吃鸡肉牛肉羊肉,有意思的是很不喜欢吃蔬菜,基本上就吃一点猪肉和米饭。有一天,她嫌碗里的饭多了,要拨掉一半。我把碗接过来,看着饭不多,就只象征性地减了一点。外婆接过碗,说:你这没减少什么呀,我一端碗就知道,分量是一样的,你别哄我呀。瞧瞧,老太太一点都不糊涂。我只有老老实实地再帮她减掉一点。
老太太信佛。每天晚上坐在床上,都要打卦。每个月有几天要吃斋,初一、十五、初三、十三、二十三,吃斋的这几天还是吃蔬菜的,外加一点白米饭。不过,正月初一是不吃斋的。老太太经常要敬神,在佛前烧香,人家烧的可是阳钱。老太太信佛的年头很长了,据说十几岁开始就信佛,应该算个虔诚的佛教徒。连带着,按我们的说法,老太太有点迷信,但迷信得有点道理。
老太太说:人要命好,光靠做是做不出来的。这话是不是很有道理啊?我说:您的命就很好啊。老太太不谦虚地说说:我的命还算可以吧。于是,老太太坐着就喜欢看我的手相,可惜,眼神不济,关键的地方看不清楚。老太太就说:你的命很好啊,手这么软,女人家的手就要软。老太太从来不讲难听的话。
老太太于是想念年轻的时候,她说:我的眼睛格外厉害,看人只要一眼就看得出来是什么人。那些小偷,我看一眼就知道。有个小偷到了我们村里,我看第一眼就知道,告诉别人,他们不信,结果,我的上面两家都被偷了,只有我们家没被偷。小偷的眼神不一样,走路的姿势都不一样,不过,看小偷不能正面对着看,要悄悄地看,免得遭小偷的嫉恨。听着就知道老太太很智慧。
老太太对于近前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会忘记,不记得我们哪天回去的,在家里呆了几天,反而对于从前的事情记得很清楚,于是,总跟我翻古。老太太说:我们家里以前很富有的,大概有8000块大洋,那时候一石米只要两块大洋。民国34年(1945年)的时候,五件单衣下床榻,一把火全烧了,一点都不剩,还欠人家2000块的帐,把田抵了才还了人家的帐。后来,我问卦,才知道这把火烧得好啊,解放以后定成分,我们家只定了中农,否则就是富农了,还不得被斗死啊。你看,老太太的心态真好,家财一夜之间成了空,也相信是好事。
老太太家原来开“染坊”和“机坊”,就是收来棉花织布、染布。据她说,起家的时候,租给人家谷子,春天一担秋收还两担;别人在她家里赌博,她抽条;她的布价卖得比别人便宜一毛,但是一定要付现,不赊账,拿着现金再买棉花,她的资金周转得快,利润也就大了。明国34年的正月初五,一个长工抽烟引起了火灾,这纱呀布呀的烧起来快得很,眼睁睁的看着所有的家产烧光,只剩五个长工穿着单衣逃出命来,这就是她嘴里经常念叨的“五件单衣下床榻”。
老太太有很多人生经验,跟我讲得最多的就是教育孩子。老太太说:穷人家的孩子种地,富人家的孩子读书,你们家的孩子要读书。读书要靠妈妈追,爸爸靠不住。早晨要读书,那时候脑子清醒,读书好;晚上要读书。要孩子读书,也要给孩子吃好。现在让他玩多了是害了他。
正因为年轻时候的风光,老太太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她说:以前都是他们听我的,现在我什么都得听你们的,人老了真没用啊。老太太非常爱干净,头发整整齐齐的,脸上干干净净的,尽管95岁的高龄,没有一个老年斑。还非常关心自己的形象,不时问问:我穿的衣服好不好看?是不是新的?洗了没有?换了没有?我们回去之前,闹着要去舅舅家,原因是:我这么难看,他们要被吓到的。其实,后人没有一个像她那么爱干净的,如果她的眼神好,恐怕得每天批评我们了。
老太太每天都会求菩萨保佑,保佑的都是家人,“百岁不老”,“双手接官”,“步步高升”。她说:我的请求很灵验的,菩萨会保佑的。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玩ipad的经历。ipad上面有个游戏叫“talking tom”,就是一只猫鹦鹉学舌,你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只是调子经过处理变得好玩了,是个深受欢迎的游戏。儿子拿着这个东西玩,老太太听到了,觉得很有意思。把ipad拿在手里看,可惜眼神不济实在看不清楚,就问怎么玩的。我们告诉她,你说一句话,它就说一句。老太太开始不得要领,说话的时机总也把握不对。后来掌握了,就要求一遍遍地说:百岁不老,双手接官,步步高升。把我们全逗乐了,看着一个95岁的老太太玩ipad上的游戏,太有喜感了。这也说明老太太心理上不拒绝新东西。
看到老太太四世同堂,儿子开始计算。要是二十岁一代人,80岁就可以四世同堂了,不过,鉴于老妈生他的时候不是二十岁,老妈要四世同堂就得九十多岁了。我调侃他:那你20岁结婚20岁生孩子啊。儿子笑而不答,看着似乎是答应了。
我觉得,老太太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真诚地祝福老太太百岁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