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之行(四):走亲戚

标签:
isaacdai走亲戚杂谈 |
呵呵,Jeson留言说,他的爸爸是最爱湖南的湖南人,其实,我的老爸老妈也是非常爱湖南的湖南人,可能,还有很多的湖南人都是很爱湖南的吧。在出租车上,经常有司机问老妈是不是湖南人,老妈一方面为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而丧气,另一方面又为湖南话这么为人熟知感到骄傲,这要感谢湖南卫视的出色表现,当然,这是由于湖南人的出色表现。呵呵,湖南人都是这样自我感觉良好的,非湖南人还要见谅哈。
回湖南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走亲戚。我们一家人还是2005年的春节一起回去过,中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在春节回去过,所以,这一次,全家回去就要去各个亲戚家走访走访,对我而言,其中很多都是陌生的面孔。
二月一号,首先见到的就是姨妈妈和老哥,这是我最熟悉的亲戚了,老哥最早带我学会玩掌上游戏呢;04年,我们两家还一起去威海、大连、延吉和长白山玩了一圈。老哥在北京读书的时候,我们也经常见面。下午到了宁乡,先去看妈妈的舅舅,他们家最近两年添了儿媳妇,两个月前又添了孙子,舅外公和舅外婆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呢。添丁家口确实是最高兴的事情了。晚上邀了老爸的表哥一家吃饭,我第一次吃了蛇肉,宁乡最有名的一道菜,很喜欢,后来一直计划再去吃一顿,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不管怎样,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吃的。晚上,住在舅舅家,可惜姐姐不在家,我跟舅舅一家也很熟悉,有年夏天他带了姐姐来北京玩。我们管舅舅叫路路通,这本是《环游地球八十天》里面的主人公福格的仆人的名字,舅舅得到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对路非常熟悉。我们从长沙到宁乡的时候,老爸他们都不太熟悉这变化巨大的城镇了,就打电话问舅舅,舅舅问清楚我们所在位置的标志之后,说:直行,三个红绿灯之后就到了。我们按此行车,果然分毫不差。除了宁乡,舅舅对宁乡下辖的黄材也是了如指掌,对长沙也很熟悉。
二月二号,我们去黄材,这是外公的祖籍。先去坟山点灯,那是姜家的坟山,两座山上埋的都是姜家的先人,我们在好几座坟上点烛、烧香、烧纸钱、放鞭炮,祭奠先人。我们祭奠的辈分最高的人是外公的爷爷,应该是我的高祖,也就是九族里面最高的了。然后,去看老妈的伯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收拾得干干净净。本来老妈的堂哥也住在一起,却因为胃出血住院了,于是,又赶到医院去看他,躺在病床上,打着吊针,据说因为喝酒过多才这样的,看他的精神却还不错,自己不承认是酒喝多了,愣说是劳累过度。据说,他家里有一百多斤酒呢,除了上厕所,一般手里都拎着酒瓶子。
二月三号,我们去长沙,见了老爸的外婆,辈分是我的曾祖辈了,九十多岁的人了。她的长寿一部分因为信佛,每天在家里敬神,她也非常爱干净,每次看见她都穿戴得整整齐齐的,头发也收拾的一丝不乱。看见我,夸我:长得可真好。我听了很高兴,她接着说:长得跟他爸一模一样。这话我就有点不解了。不过,曾外婆的脑子有点糊涂了,刚看见我的时候确实说的没错,但过一会儿会问我是谁。还见了老爸的大舅舅一家,那天是他的生日呢。还见了老爸的小舅舅和舅母,以及前天见的表哥一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和表弟们玩游戏,虽然,我已经很久不玩游戏了,但那个没有玩过的游戏我还是很快就掌握了,一盘总也玩不死,把两个表弟给着急得不行。老妈说,这是因为我之前的游戏已经进入了一定的境界。
二月五号,我们回京的路上再次经过长沙,去看了老妈的姑姑家,他们原来在衡阳的,是核工业部的勘探队,2007年搬到长沙。姑外婆给我的印象就是很能说,吃饭的时候几乎都是她在说,而姑外公只是安静地听着,不时地笑一笑。一看,姑外婆也是那种深以自己的状况为骄傲的人,以湖南为骄傲,以姜姓为骄傲。
当然,最重要的是外公外婆,我们在外公外婆家呆了将近三天。外公外婆现在住在檀树湾的农村里,他们县城的房子在前年开始拆迁,新房子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入住,于是,他们去年把农村的房子翻新重建,现在是一个独栋的两三百平米的平房,这也是我们今年要回去过年的原因之一。这个房子非常宽敞,更重要的是,周围的环境很好,前面都是田,自己还有菜地,有小庭院,养着鸡,食物都是环保的,把我们这些从城里来的人羡慕得不行。碰巧过年这几天天气好,老爸老妈他们闲下来就搬把凳子,坐在院子里,再弄盘瓜子,弄杯茶,聊天晒太阳,据说,这就叫神仙的日子。外公外婆住着新房子,看着这满堂的儿孙,笑声不断啊,真是天伦之乐。
走这么多家亲戚的直接好处就是搜罗了一批压岁钱,即使老妈收走百分之九十(声明,老妈替他保管而已),我的钱包也是鼓鼓的了。

站在外公家的门外面,向西看到的就是这样的风景,开阔的田野,不高的山,典型的丘陵地带的平原风光。

车子开过来,就看到了这个房子,蓝白相间的栏杆,是这一带流行的颜色配置。

灯笼,春联,门里面的院子,以及隐形的人们,都是这春节的分子。
回湖南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走亲戚。我们一家人还是2005年的春节一起回去过,中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在春节回去过,所以,这一次,全家回去就要去各个亲戚家走访走访,对我而言,其中很多都是陌生的面孔。
二月一号,首先见到的就是姨妈妈和老哥,这是我最熟悉的亲戚了,老哥最早带我学会玩掌上游戏呢;04年,我们两家还一起去威海、大连、延吉和长白山玩了一圈。老哥在北京读书的时候,我们也经常见面。下午到了宁乡,先去看妈妈的舅舅,他们家最近两年添了儿媳妇,两个月前又添了孙子,舅外公和舅外婆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呢。添丁家口确实是最高兴的事情了。晚上邀了老爸的表哥一家吃饭,我第一次吃了蛇肉,宁乡最有名的一道菜,很喜欢,后来一直计划再去吃一顿,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不管怎样,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吃的。晚上,住在舅舅家,可惜姐姐不在家,我跟舅舅一家也很熟悉,有年夏天他带了姐姐来北京玩。我们管舅舅叫路路通,这本是《环游地球八十天》里面的主人公福格的仆人的名字,舅舅得到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对路非常熟悉。我们从长沙到宁乡的时候,老爸他们都不太熟悉这变化巨大的城镇了,就打电话问舅舅,舅舅问清楚我们所在位置的标志之后,说:直行,三个红绿灯之后就到了。我们按此行车,果然分毫不差。除了宁乡,舅舅对宁乡下辖的黄材也是了如指掌,对长沙也很熟悉。
二月二号,我们去黄材,这是外公的祖籍。先去坟山点灯,那是姜家的坟山,两座山上埋的都是姜家的先人,我们在好几座坟上点烛、烧香、烧纸钱、放鞭炮,祭奠先人。我们祭奠的辈分最高的人是外公的爷爷,应该是我的高祖,也就是九族里面最高的了。然后,去看老妈的伯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收拾得干干净净。本来老妈的堂哥也住在一起,却因为胃出血住院了,于是,又赶到医院去看他,躺在病床上,打着吊针,据说因为喝酒过多才这样的,看他的精神却还不错,自己不承认是酒喝多了,愣说是劳累过度。据说,他家里有一百多斤酒呢,除了上厕所,一般手里都拎着酒瓶子。
二月三号,我们去长沙,见了老爸的外婆,辈分是我的曾祖辈了,九十多岁的人了。她的长寿一部分因为信佛,每天在家里敬神,她也非常爱干净,每次看见她都穿戴得整整齐齐的,头发也收拾的一丝不乱。看见我,夸我:长得可真好。我听了很高兴,她接着说:长得跟他爸一模一样。这话我就有点不解了。不过,曾外婆的脑子有点糊涂了,刚看见我的时候确实说的没错,但过一会儿会问我是谁。还见了老爸的大舅舅一家,那天是他的生日呢。还见了老爸的小舅舅和舅母,以及前天见的表哥一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和表弟们玩游戏,虽然,我已经很久不玩游戏了,但那个没有玩过的游戏我还是很快就掌握了,一盘总也玩不死,把两个表弟给着急得不行。老妈说,这是因为我之前的游戏已经进入了一定的境界。
二月五号,我们回京的路上再次经过长沙,去看了老妈的姑姑家,他们原来在衡阳的,是核工业部的勘探队,2007年搬到长沙。姑外婆给我的印象就是很能说,吃饭的时候几乎都是她在说,而姑外公只是安静地听着,不时地笑一笑。一看,姑外婆也是那种深以自己的状况为骄傲的人,以湖南为骄傲,以姜姓为骄傲。
当然,最重要的是外公外婆,我们在外公外婆家呆了将近三天。外公外婆现在住在檀树湾的农村里,他们县城的房子在前年开始拆迁,新房子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入住,于是,他们去年把农村的房子翻新重建,现在是一个独栋的两三百平米的平房,这也是我们今年要回去过年的原因之一。这个房子非常宽敞,更重要的是,周围的环境很好,前面都是田,自己还有菜地,有小庭院,养着鸡,食物都是环保的,把我们这些从城里来的人羡慕得不行。碰巧过年这几天天气好,老爸老妈他们闲下来就搬把凳子,坐在院子里,再弄盘瓜子,弄杯茶,聊天晒太阳,据说,这就叫神仙的日子。外公外婆住着新房子,看着这满堂的儿孙,笑声不断啊,真是天伦之乐。
走这么多家亲戚的直接好处就是搜罗了一批压岁钱,即使老妈收走百分之九十(声明,老妈替他保管而已),我的钱包也是鼓鼓的了。

站在外公家的门外面,向西看到的就是这样的风景,开阔的田野,不高的山,典型的丘陵地带的平原风光。

车子开过来,就看到了这个房子,蓝白相间的栏杆,是这一带流行的颜色配置。

灯笼,春联,门里面的院子,以及隐形的人们,都是这春节的分子。
前一篇:湖南之行(三):传播三国杀
后一篇:湖南之行(五):吃,好吃,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