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韧性

(2010-12-09 13:14:41)
标签:

isaacdai

韧性

育儿

吃完晚饭,做完作业,我很喜欢拿起电话给同学打,不是聊天,那是女孩子喜欢的事情,我打电话都是邀请同学们一起去操场踢球,或者来我们家玩,或者申请去人家里玩。老妈以前总是阻止我,说:别打了,你的同学都不会去的;或者,别问了,人家不会同意你去的。从老妈心里来说,她是希望我能得到肯定的回答,她知道我很喜欢和同学一起游戏;但从她的经验来判断,我的电话往往都是空忙活一场。住在校园里的同学挺多的,不说女同学,我从来不邀女同学一起玩,我们的兴趣太不一样;说男同学吧,从与我们家的距离远近数过去,聂同学、纪同学、牛同学、徐同学、吴同学,五个人,除了徐同学以外,我几乎会给每个同学都打电话。可是,几乎没有一个同学会响应我的踢球邀请,一般都会说:不行,我的作业还没有做完呢。(对这一点我总是纳闷儿,我的作业跟他们一样多,而且,每天也弹琴,不知道他们以什么速度做作业。)或者说:不去,我不喜欢踢球。我就会换个提法:那我们去玩滑板?不去,我不喜欢滑板。得,凡是运动都不喜欢。如此一圈电话下来,往往是谁也没有邀到。所以,老妈劝我不要再打电话了。可是,第二天,我还是会这样再打一圈电话,很可能还是一个人都邀不着。老妈就很得意地说:你看你看,跟你说了,打也没有用,就是不听。是,就是不听,第三天我还会这样打一圈电话。有的时候,偶尔就碰着谁愿意出去玩,或者父母同意他来我们家玩了。这样低效率的电话我可以连续打一个学期或者更长时间。最近,我的电话开始比较凑效了,大概是同学和他们的家长都经不住我这样没完没了的电话吧,开始有同学应邀了,我也慢慢地了解了同学的规律,比如牛同学和纪同学会同意来我们家玩,但不会去操场;吴同学既有可能来我家,也有可能去操场;聂同学既不会来我家,也不会去操场,但可能会同意我去他家。这些规律,不是一次电话失败了就不坚持能得到的,是我一次一次失败之后才总结出来的。这样,我现在时不时地总能邀到同学一起玩耍,度过课后的快乐时光。老妈因此感慨,说我真的很有韧性。

由此,想起小时候一件很表现我韧性的事情。那大概是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有个假日,和老妈去她的好朋友杨阿姨家,同时去的还有宋阿姨和她家小我一岁的弟弟。两个人在院子里玩滑梯,不是从上往下滑,而是,从下往上冲。那个滑梯比较高,坡度也比较大,但是,那个弟弟一次就冲上去了,我却连续三四次都没有冲上去。老妈就在旁边说:冲不上去就算了,去玩点儿别的吧。我却没有放弃,一次接一次地尝试,又冲了十来次,还是没有成功。杨阿姨在旁边也说:咱不较劲了,行么?不行。我接着冲,四五次之后依然是失败。这时候,老妈转变态度了,她说她被感动了,她开始跟我分析原因,教我尝试不同的角度,杨阿姨也在旁边出谋划策,她们开始相信我总会冲上去的。大概又冲了一二十来次,在我都要精疲力尽的时候,在阿姨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时候,我终于第一次冲上了滑梯。老妈非常激动,她说,激动的不是我冲了上去,而是我这种韧性,难能可贵,比金子还珍贵。有了第一次,后面就很容易连续的冲上去了。大概这是我幼年的时候留给老妈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切都是过程
后一篇:有点倦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