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什么时候适合生娃

标签:
育儿婚姻心理健康二孩政策幸福指数 |
分类: 心情随笔 |
上一篇谈了结婚,接上一篇内容,我们继续来谈结婚生子的后半部分——生娃的问题。
女孩子首先要谨记的一条铁律是:人家娶你进门不是为了娶你进门,最重要的就是为了让你传宗接代!无论是男方父母还是那个男人,内心深处均是如此!所以,一旦结婚,接下来就是催生,又会上演一番七大姑八大姨的叽叽喳喳!但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依然是保持头脑清醒,思虑周全再行动!
在两个人达成一致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物质,为什么?因为养孩子不比别的什么,孩子一旦出生,那就是责任,就是义务,无条件执行的义务!面对孩子,作为父母,根本没有逃避这一说法,无论多么艰难,都得撑下去。所以,物质是首位。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一旦孩子出生,还有可能面临着其中一个人不能挣钱的风险,比如孩子没人帮忙带,那就得牺牲一个人的事业,全职带娃,这样就导致少一个人挣钱多一个孩子花钱的糟糕情况出现,这种局面没有一定的积蓄和持续挣钱的能力,如何应对?同时,就算两个人都能够在职,一旦有了孩子,就必然要分一部分精力去照顾孩子,养孩子不比养个阿猫阿狗,要付出的精力多了去了,这种情况势必导致收入的部分下降,这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事实,同时如果有人来帮忙带孩子,帮忙的人无形中又是一部分支出。总而言之,生养孩子,不是理论上看上去那么简单,精力、财力、人力都要跟得上。
其次,再来谈谈人力的问题。养孩子,人力的重要性不亚于财力,这句话绝非危言耸听。无论是孩子出生的头三年,还是接下来上了幼儿园、小学乃至初中,都是需要有人帮忙的,那些说上了幼儿园就好了的旁人,纯粹是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闲人,因为孩子是你的,无关他们,所以他们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曾总结过可以生孩子的三种人力状态,具体如下:
第一种是家境殷实,可以坐吃山空的夫妻。也就是说,家里有钱,无论上班与否,都不耽误日常消费,这种情况下, 随时可以生。孩子出生后,有人帮忙照顾更好,没人帮忙照顾,夫妻其中一方甚至双方都能随时回归家庭全职照顾孩子,也可以随时请保姆帮忙,他们可以带着孩子游山玩水,接送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送进大学校门,在财力的支持下,他们完全可以以孩子为中心安排日常生活。
第二种是女生愿意相夫教子,自得其乐。有的女生结了婚,就愿意待在家里,围着老公孩子锅台转,心甘情愿并乐在其中。这种情况下,家庭只需要保证在少一个人挣钱多一个孩子支出的情况下,经济能够支持,就没有其他问题了。这种情况简单,生娃没有什么阻碍,不过人到中年以后可能会出现问题——女人与社会脱节,整天无所事事,活成了保姆,男人事业蒸蒸日上,俩人共同话题越来越少,思想层次不在一个频道里,俩人在精神上就会渐行渐远,男人身边也会出现各色各样的莺莺燕燕,最后分道扬镳也未可知。不过这是后话,眼下生娃是可以的。
第三种是家里老人心甘情愿奉献自己的晚年,全心全意帮忙带娃。这种情况的好处就是谁都不用担心事业的中止,俩人都可以继续在工作上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价值,家里的收入也可以继续保持上涨趋势;有利就有弊,婆媳关系是亘古难题,长期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免不了磕磕碰碰,这日子过着就不那么顺心顺意,总感觉有点东西堵在下水管道,跟想象中的婚后生活必定是存在差距的。纵然如此,仅仅是生娃条件而言,这一种绝对算得上一条。毕竟社会发展到今天,大家都活得越来越自我,能主动帮忙带娃的老人,算是比较心疼孩子的,当然外公外婆帮忙带的也不在少数,这两种情况都是老人在出力。
当然,也许有一天也会有第四种:国家和社会帮忙。国家在大力提倡二孩政策,但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当下的适龄夫妇面临着社会的各种压力,不敢生的思想严重。国家也在积极想办法,把养育的责任从家庭中分割一些由社会承担,比如育婴所、社区托儿所等等,这样就能够顺利推行国家计划生育新政了,就目前幼儿园的各种负面事件层出不穷的现状,团队的建设和政策的扶持都远远达不到,这一步,任重而道远。
除了财力、人力,就是养育知识的储备了。我记得日本一位学者说过:“每每想起当父母不需要任何考试就能够,内心就不寒而栗。”就目前而言,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你有相应资格证,但唯独父母,没有门槛。也正如《原生家庭》里所说,你以为有了孩子你就是父母了,不,你不一定会做父母!育儿知识包括生理也包括心理,缺一不可。这是对即将到来的孩子负责,也是作为准父母必须具备的能力,否则只像动物一般,靠人与人之间的传帮带,只会让家庭成为伤害和痛苦的传递管道,因为有些经验本身就是错误的,有些父母本身就是有毒的,从他们那里习来的必然不完全是科学的。作为新生代的父母,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为孩子阻断一些带毒的教养方式。
在生娃之前,可以自行对照,自己属于哪一种条件,财力、人力、知识储备都到位了吗?如若不符合其中任意一种,建议再准备准备。为了自己的生活不被孩子的到来打乱,为了给孩子准备一个温暖而有爱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