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生家庭--读后感

(2021-05-18 11:16:08)
标签:

文化

心理学

原生家庭

分类: 品读

 

 

原生家庭--读后感

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家,是爱与温暖的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作者根据自己的真实素材,把父母分类列举——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也许一对父母或者父亲母亲其中一方,不仅仅属于其中一种,还可能是多种交叉重叠型。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患者案例,有些读起来就让人心疼,有些读起来让人恨的咬牙切齿,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在弥漫着毒气。

虽然此书不在于控诉父母,在于传授对策,让我们获得力量,成长为真正的自己,成长为阻断有毒模式的家长。但从自身经历来讲,这个过程太过困难!不仅仅是自己,还有环境的不支持,有毒家人的不支持甚至阻挠。《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就是典型的例证,虽然她最终原谅了母亲,与自己和解了,但现实中不经过一番艰难旅途,是无法做到的。

相对而言,我算是接触心理学较普通人更深一些的,针对书中所述,大有同感,纵然如此,我也无法一个人完成蜕变,成长为真正的自己和祛除有毒的家长,更何况那些大部分未接触过心理学的人呢?

心理学的发展有一长期的存在,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这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心理学,都是适用的评论。尤其我国,真正的发展大概要到了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如此,但也在国民心中并未引起关注,普通大众依然认为心理问题是“矫揉造作”,对它一种存在着世俗的偏见,也正是这种偏见的存在,让很多患者更压抑更无法解脱,最后不得已以生命结束痛苦,近年来发生的母亲带着孩子跳楼、跳江的悲剧,一些学生看似因为一点小事导致的跳楼自杀、疯狂暴力等事件,正是世俗偏见下的毒杀。不过,欣慰的是,通过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世界灾难,心理疏导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在健康中国这一战略目标中,心理健康已成为独立的一项目标。

我无法预估让普通大众都接受这一学科的时限到底还要多久,艰难前行的道路到底还有多远,看着身边人拖着父母给的镣铐沉重前行而不自知,内心痛苦却依然在责怪自己,明明是父母的问题却不自觉的包庇父母,责怪他人,我常常不由得叹息,无力感让我觉得这个世界病的不轻,而我却连自救的能力都没有,更别说救他人,明明清楚问题所在,却无法找到通过荆棘走向大道的途径。

 

我们在这条道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