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结婚青年恐婚90后 |
分类: 心情随笔 |
身边的90后、00后女生每每谈起婚姻,大多数都比较排斥,哪怕和男朋友已经谈了五年以上,但对婚姻依然没有什么向往。作为已经结婚生娃且被婚姻、生娃伤的遍体鳞伤的80后过来人,有义务为你们梳理一点浅显的认识,谈不上什么经验教训。
所谓婚姻,无外乎两件大事:结婚生子。今天就先来谈一下结婚这件事,下一篇再推送生娃的事情。
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的大事,所以无可避免的会有来自外界的声音:父母催婚、七大姑八大姨带着看热闹的心情莫名的关心、朋友同事的七嘴八舌、甚至还有来自对方父母的压力……的确,当身在其中的时候,这些嘈杂太过扰人心,以至于我们都不能认真的思考这件事,也不能梳理出一套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婚姻价值观,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逼宫,昏头昏脑的就走进了围城,面对婚姻中太多的问题,只剩下追悔莫及,望各位仙女不要重蹈覆辙,切记切记。其实现在回过头去看,当时面对的那些杂七杂八,完全没有必要理会!就是太把他们的思想当回事,以至于搞不清楚哪些才是真正自己想要的。日子最终都是要自己去过的,所以在婚姻这件事上,不能太把别人的意见当回事,应该冷静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我自己想怎样,想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婚姻生活,这才是重中之重。
说完外围,重点讲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需要再像旧社会那样,嫁人就是为了找一生的生活依靠。所以,先保持自己的独立——精神和物质的独立,这是首要的。如果一毕业什么都还没做,就想着找个男人嫁了,图个轻松,那这个择偶标准必定会被物质束缚,那些被掩盖的问题,终有一天成为婚姻的地雷。先学好本事,能够赚钱养自己,把自己择偶的标准完全摒弃依附这一思想之外,那就能够想到看到更多的方面:外貌、人品、性格、才能、为人处世、生活习惯等,这些都是会跟随着一辈子,只有这些方面都看透了,从中选择能够接纳进自己生活的人,这样将来的婚姻生活才能合拍,哪怕谈恋爱很久,也有些东西是无法看的全面的,因为婚姻和恋爱,真的是两个事情。择偶时最重要的就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从两个人合适的程度出发。
当然,如果再多考虑一些,那就是他的父母和身边人,尤其父母。读了《原生家庭》后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刻着父母深深的烙印。他的父母是怎样的人,以怎样的方式相处,教育方式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都会如影随形,就在他根本察觉不到的地方,会在潜意识里跟随他一生。所以,父母这一层,如果有条件,也要作为考量的一部分。
当然,老祖宗留下的那条“门当户对”放在今天依然适用。因为这牵涉的是两个家庭地位和层次的问题,这也决定着婚后两个人的地位和对话问题,尤其是公婆对你的态度,这个很重要。太过悬殊的需要仔细斟酌,大差不差的情况下,自然是选择家底好一些的,毕竟物质是生活的基础,这是必须要考虑的现实,但决不能只考虑物质而忽略其他更为重要的东西。
具体到实际,女孩子到底该何时结婚呢?我认为毕业后应该先工作七八年,待工作进入稳定期、自身经济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就可以考虑结婚了。男朋友可以先谈着,多相处、多了解,包括家庭。以本科以下毕业生为例,30—35岁是结婚的黄金年龄,这个时期已经进入社会几年了,思想也逐渐成熟,经济也有了一定基础,有条件独立的去思考去面对了。至于别人所说的什么30岁以后是高龄产妇什么的,一定在30岁之前生娃什么的,见鬼去吧,这都什么年代了,医学发展到今天,完全无需理会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