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个吃喝玩乐的好地方,全国没有第二处。
豆汁儿:
豆汁儿一直是京味儿最足的北京小吃,是老北京人的最爱,在传统相声和京韵大鼓中总能听到不少赞美豆汁儿的唱词。老北京有句话“不喝豆汁儿,算不上地道的北京人”,我们一家每年去一次北京,今年下决心做一回北京人。天坛北门东北有一家老瓷器口豆汁店的豆汁最地道,直奔了去。

喝豆汁儿首先得烫,一碗上来咕嘟着冒几个泡的热度最好,按要求我们配上了切得极细的芥菜疙瘩丝儿、淋上辣油,搭上几个焦圈儿。据说这样吃起来主味酸、回味甜、芥菜咸、红油辣,五味中占了四味,再加上焦圈儿的脆和香,绝配!——注意,这是据说。

其实这豆汁儿喝到嘴里,根本不是“据说”的那样,那味道太出乎意料了。小女儿只抿了一口,表情就成了那样。我看着旁边食客们怡然自得的表情,又看着小女儿的表情,看到很困惑,端起碗一饮而尽!说实在的,直到现在我还非常佩服自己的勇气和耐力,居然能喝下一碗这口味上和豆浆不沾边的液体。
到底这豆汁儿什么味?我不说,按官方的描述是:“因为豆汁的气味及味道独特,若非长期接触,很难习惯”反正以后不会再尝试了。不过这家伙的确去暑解渴。
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老瓷器口和老瓷器口的豆汁儿。
烤鸭:
去了北京当然要吃烤鸭。据我所知,这鸭子只有烤着才好吃,请南京的盐水鸭不要生气,用其他方法制作的鸭子,总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怪气味。在天坛西福长街口有家红莲烤鸭店,味道地道,起码不亚于全聚德。

我们一家四口早早去了,还是通过排号才入座,人多啊,大家都好这口。

烤鸭子用的挂炉,看着就那么有食欲。现在烤鸭技术早已发展到了“挂炉”时代,使用的是北京填鸭,控制在2.5公斤左右,用果木明火烤制,烤出的肥鸭有特殊的清香味道。

烤鸭上来之前来个素炒土豆丝,再来个奶白菜鸭汤,清清口。
很快肥鸭子烤得。看着师傅在自己面前片烤鸭,实在是一种享受。

吃吧,四口人100块钱,走时候还带有一个肥肥的鸭架子。我吃烤鸭的方法是,鸭架子带走,鸭汤另要,真实惠,北京人可真幸福。

北京的烤鸭真的太好吃了,我们在北京4天吃了两顿。北京随便一家烤鸭店都能烤出地道好味,就像我们包头随便一家店都能炖出地道的羊肉一样。好东西大家都爱,有外国人大吃为证。明年去了一定还去。

家常菜:
出门在外吃点儿家常菜是件幸福的事儿。出了北京火车站,QQ妈说:“走,去咱家菜馆,我请你们吃饭”。

北京站向北1公里就到。坐在大窗前,正好饥肠辘辘。

来瓶啤酒,我得犒劳一下自己。

来个鱼香肉丝,这是小女儿的最爱。北京的鱼香肉丝里有地皮菜,我们包头的则放的是木耳,地皮菜入口筋筋的,很有味道,而且是甜口,不象成都的鱼香肉丝是麻口的,北方人吃着很受用。

来份哨子面,量足足的,出门的饺子,进门的面,吃着正合适。

最后还要了一盆疙瘩汤,吃的大人孩子心满意足,感觉出门就像在家里。
街边小吃:
到街边吃东西不为口味,为氛围。其实如果想真正读懂一个城市,还非得去街边小吃不可。

要一杯扎啤,斜靠在塑料椅子上,看着胡同里的人慢慢走过,没有人注意你,你感觉真正融入了这个城市。融入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感觉。
酒慢慢下肚,感觉周围的人和环境变得亲切了,逐渐沉浸在宾至如归的感觉里。

所以我记住了这个叫东晓市街的地方。

喜欢您就顶一下,谢谢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