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布丁

标签:
美食 |
其實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是一個熱愛fine dining的人。不是因為別的東西做得不夠精細,而是fine dining總能給我帶來很多新鮮感,而且比較講究味道上的層次感,吃的時候就像喝葡萄酒一樣,需要思考並了解過中配搭和韻味,比較有趣。
平常多在中上環活動的我,無意中在跑馬地偶遇一家很不錯的日式布丁專門點,吃了第一口就覺得相逢恨晚。我覺得它是一家既有fine dining質素又有自家感覺的日式甜品店 - 和桜や(Wasakuraya)。
在採訪師傅的時候,我很認同他所說的一點。他說:「日本甜點比較有深度有層次,相反,港式甜點很直接,口味單一。除此以外,香港的甜點經常把所有東西都湊在一起,感覺比較豐富。」
日本甜點比較精雕細琢,細嚼慢咽才能體會當中的用心。他們除了講究理念,還注重品質和包裝。就如堀脇 成一郎(Horiwaki Seiichiro)師傅的布丁一樣,他根據日本雅致(ほのか)和清淡(淡い)為主的理念而做,利用不同的糖來控制不同甜點的甜度。
不要看和桜や的布丁外表平實,用的材料都是真材實料健康之選,而且他們堅持不用魚膠粉,因此布丁較軟身。而且為了迎合香港人愛健康愛少甜的風氣,和桜や盡量把布丁做得不太甜。就如新推出的焙茶布甸(ほうじ茶ぷりん),甜度適中,口感柔嫩細滑。至於另外一款新口味鹿兒島紫蕃薯布甸(紫いもぷりん),口感比較有份量,紫蕃薯味道夠濃郁。
訪問中,師傅談到香港綠茶口味的問題。我們所熟悉的綠茶,日文即抹茶(Maccha),其實並非真正的日本抹茶口味。「香港人心目中的那種綠茶其實並不是日本正中的綠茶。一開始流行綠茶的時候是100¥ 綠茶雪糕的那種口味,是一種較大眾化的綠茶口味,因此令一般香港人誤解這就是真正的綠茶。」
實說,若要香港人接受真正的抹茶真的有點困難,因為真正的抹茶一定會帶有苦味。記得第一次在日本喝一本真正的抹茶的時候,的確覺得有點難接受,是後來學會慢慢接受並慢慢地喜歡懂得欣賞那種甘甘的味道。曾經這小店曾推出特選綠茶布丁,採用日本真正抹茶的口味,結果反應不太理性因此被叫停。
其實很多香港的美食都並不傳統、不正中,外來的食物都要添上一層「香港風」,堅持不太甜、不太膩才能生存下來。雖說是美食天堂,種類繁多,要品嘗真正的、傳統的菜色,還是得坐飛機到原產地了。
不過說真的,跑馬地對很多人來說確實有點隔涉,不過不要緊!只要你願意多付40大元,美味的布丁就能送上門,全港九都「大丈夫」,可說是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