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2月30日晚,王菲演唱会如期开幕,天后魅力犹在,掀起听歌狂潮,但也毁誉参半。回想天价票事件,这样的结果似乎也是预料之中。
今年6月,网络上出现了王菲于年底举办演唱会的传闻,并传制定了万元左右的天价票。不久王菲经纪人陈家瑛针对此事公开辟谣。
9月9日,王菲在北京举办“幻乐一场”发布会,宣布演唱会定档为12月30日在上海举办,票价则设定为1800元、5800元、7800元三档,不开巡演,只此一场,并会进行VR直播,由谢霆锋任职的数字王国承接,腾讯视频LiveMusic获得全球独家网络播出权。
12月5日,大麦网开卖32s即显示售罄,黄牛最后将票价炒至最高百万,后来,售罄假象被戳破,继而被爆很多余票尚在二级市场上,但歌迷购买意愿大幅受。各方预测本次“幻乐一场”可能终成空。
12月30日晚,演唱会如期开幕,有不少歌迷形容其是车祸现场,歌手龚琳娜看后直言,“昨晚看了这个,我很难过。音色丢了,气息没了,音准走了……唱歌好不好与过去的成绩无关,与今天的感冒无关,与是不是坚持不懈的专注和努力有关。
回看演唱会前后,似乎前期天价票背后的争论已经奠定了基调,再加上歌手表现差强人意,我们似乎也只能乐观地认为:王菲演唱会为直播市场指明了新路子,然后更多没有进场的人通过直播获得临场体验,舞台效果的确一流,母女互动还是温情的,天后依然整场高冷,但也证明天后是凡人。
大咖说特别整理此次关于演唱会的几大论调,以此为戒,希望演出市场在2017能有新的突破。
1 杨樾:误以为演唱会市场是粉丝经济,脱离其文化属性
12月19日,NewRadio网络电台创始人、微博签约自媒体人杨樾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930255-b17c407ba5b4582c?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
王菲演唱会对市场的危害是深远的,这里有一个长期存在的悖论被这位天后放大了:这些年人们越来越默认演唱会消费是粉丝经济的一部分。
但事实上,演唱会消费首先是一种文化消费,其次是一种娱乐消费,粉丝经济只能算是文化消费的一部分,而不能反过来认为演出消费是粉丝经济的一部分,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去看各种演出,人们享受的是艺术本身而不是某个人,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偶像,但不是只能看自己偶像的演出,这才是文化市场繁荣和国民素质的体现。
而王菲和陈家瑛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体现的不是市场经济的自由定价权和供需关系调节,而是把演出作为粉丝经济的终极表达这种文盲逻辑推向了极致,王菲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个人只有对偶像痴迷到脑残的程度才会花钱去看一场演出。
这是对文化的巨大反动,是对艺术本身的彻底否定。这场傻逼演出对市场的直接影响就是会让市场丧失自然流量,让人们在晚期脑残之前不再关注演出这种文化艺术享受,会让人们把看演出当成买房子一样天大的事,何其罪恶。
2. 王思聪: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伤害歌迷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930255-fbc3d898be74cd43?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
王思聪在首期《小葱秀》上直言:
演唱会一般来说,先要有一个唱片公司,或者就是王菲和陈家瑛来决定,给谁做,然后主办方再把票卖给票务公司,票务公司再把票卖给黄牛。一般,定价是由各个环节的角色一起来决定,一般来说票务是最大的占比。黄牛的出现是为了什么,当供需市场还有溢价,加价还能卖出去,这就形成了二级市场。但核心决定因素还是谁更强势。这场演唱会是谁最强势?是王菲和陈家瑛。
票价定了多少,说白了就是要给上面、也就是歌手分多少钱。你定得越低,给歌手分钱越少。这次是一个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事情,根本不给二级市场留空间!这种行为最终伤害的是歌迷。
3. 东方网:囤积居奇,营销玩崩,扰乱市场
王菲演唱会本身就有稀缺性,主办方囤积居奇也是市场经济造成的一种现象。门票价格被炒到天价,从这个时间点开始,消费者们开始知难而退,接受买不到的现实,消费热潮退却,消费者被伤害了情感,平台上几万几十万的门票也就成了有价无市。
一场天价演唱会最终以这样的局面收场,或许真的是被“饥饿营销”玩崩了,如今的现状或许在提醒着我们,规范演出市场势在必行,要做到杜绝演出商、票务公司、黄牛联手炒作,让市场回归合理。
对于长久以来压票倒卖、扰乱市场的黄牛和主办方来说,黄牛面对的不只是压票赔本,参与倒买倒卖王菲演唱会等热门演出门票的某些票务网站或将面临处罚!
也提醒着每一位歌手,炒作要把握分寸,高票价要量力而行!
4.娱乐独角兽:王菲和票务市场成最大输家
这场事件伤害最大的无疑是王菲,但这种伤害并不是经济层面上的伤害,而是公众情怀与形象。
作为目前华语乐坛最具影响力的女歌手,王菲本身是一个文化符号,她身上烙印着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最精致最浪漫也最鼎盛的回忆,特立独行的行事标准与空灵缥缈的嗓音,人们的宽容与宠爱成就了她的江湖地位,但是这次的天价门票,无疑是对她情怀资本的一次过度消费。
她摒弃了低能力消费水准的粉丝,全面哄抬了票价,只为高能力消费者留下到了空间。可具备高消费水平的粉丝,通常更为理性,在粉丝经济的热潮里保持着清醒,这样的情况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消费欲望疲软。
第二个受伤害的无疑是整个票务市场。
通常情况下,演出主办方作为门票所有者会将大多数演出票放到大麦或者永乐等大的票务代理平台进行销售,也就是所谓的官方售票途径,一级票务商场。
主办方与票务方及黄牛在看起来对立的背后进行暗箱操作,票价哄抬的背后真正伤害的是消费者的权益,而消费者清醒后的审视,也让接盘一级票务市场之后的二级市场受到了损伤。据悉,目前西十区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的门票基本已经处于降价状态,二级票务商场已经处于赔钱状态。
这场演唱会将整个票务市场最尴尬的一面公之于众,它破坏游戏规则,这可以说一种具有放大性质的伤害。
5.娱乐资本论:消费者在前进,但操作者仍然用旧有的低配手法各自为政
主办方囤积居奇,但稀有品并非刚需;
多方控票,各自为战,门票分散,失去节奏,缺乏专业性;
被高成本捆绑的门票定价,相对弱势的二级市场进一步被挤压,最终导致面向消费者的价格突破票务市场天花板;
目标消费人群偏理性。
这本是一场具有所有经典元素的营销案例,稀缺的天后资源,顶级的设施场地,买单的慷慨观众,外加挑战心理底线的天价票价。但是在这一场本可以攫取自己最大利益的配合中,演唱会的各方却并没有踩住自己脚下的平衡木,使得原本的狂欢时刻,变成了一场落败的facepal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