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社会”,炎黄子孙们必须接受的现实,没有人能置身其外。文明,是社会的阳光普照。入不得“文明之邦”,就得经受“圈子社会”的阴冷。
无论你承不承认,中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圈子社会,在这里关系是绝对的第一生产力。在这个部落,没有关系寸步难行。关系的能量超越了法律、权力。某些情况下,如针对稀缺的教育、医疗等特殊需求,有权有钱也没有用。然而通过关系,几乎可以无所不能。
很多人认为求人只是穷人的事,其实非也,穷人要求人,富人也要求人,当官要求人,当兵的更要求人。“求人”,是在中国生存的首要规则。在中国,没有不求人的人。古代的皇帝也要求人,任何直接支撑宝座的人皇帝都得以恩宠的方式求人。那些皇帝不敢直接得罪的人,情理中就是皇帝要“求”的人。
有几件事可以看出在中国“求人”文化已经长进民族的基因里了。一是我在北京所见到的所有汽车事故,只要两车相撞,双方下得车来,马上拨打手机,不是打给警察而是打给熟人。二是进医院,如果生病了不找熟人,要住院要找称职的大夫看病几乎是不可能的。三是孩子要上好一点的中小学,没关系的就别想了。四是走仕途的要想升官,朝中无人包中无银,也就是想想罢了。
孩子上学,求人;找工作,求人;上医院,求人;遇诉讼,求人;想升官,求人;偶事故,求人·······。在中国,真是没有不求人的事,更没有不求人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共同的现象,交往的身价不是交往者本身,而是其背后的关系网。很多人在交往中首先摆出来的,是背后有什么样的人。有人说在中国,有什么品位的圈子,就过什么品位的人生。此话真实无虚。难怪古代教育的圣经《弟子规》如是说:“泛爱众,而亲仁”。所谓“亲仁”,就是以想办法与贵人相交。
中国社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圈子社会”,圈子完全覆盖了整个社会,人们实际上生活在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圈子里。圈子,已经成为人际关系的关键和核心。
“圈子社会”形成的原因,是封建的人治。超长历史的封建人治,严重抵制了社会公力的发育,眼下的中国,无论我们冠以如何华丽的语言来描述,都丝毫不影响人治的根本,这个社会还没有发育到脱离人治的水平,我们还处在落后的人治时代。人治,永远体现的是部分人群的利益。而一个社会如果只体现一部分人的利益,那么体现全体利益的社会公共力量就难以形成,因此人治必定导致社会公力缺失。社会公力缺失,社会生活中就生长不出名符其实的公共规则。我们的社会表面的规则不缺乏,然而能依靠社会公共力量来自觉维护的公共规则几乎等于零。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共的规则包括法律、权力、稀缺资源分配等公共服务,逻辑上都具化在执掌者身上。因此在中国,公共服务不公共,或者说公共服务几乎不存在。因此在文明国度如阳光普照的公共服务,在炎黄子孙的部落里变成了形形色色的特权。所有的公共服务都变成了特权。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要享受公共服务,都得通关系。
更为甚者,是在我们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权力本质上是一种特殊商品。如果说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话,权力则是充当权威等价物的霸道商品。人治
权力商品化,会挖空心思地把一切公共服务都设计成化了装的特权。现实生活中的叫花子要持“乞讨证”,收破烂的要持“破烂证”,个指甲的要持“美甲证”而且还要评定技术等级,以及林林总总的管理收费、罚款、钓鱼执法等,都成了权力经济的伟大创新,整个社会公共文明被无数利欲熏心人们践踏着。的确生活在炎黄部落里,总有一种被流氓地痞骑在头上的耻辱感,被人渣罩着的冤枉感。
圈子社会是一种低级的社会形态,主要表现:一是社会公力缺失。公力缺失意味着这样的社会永远是服务于既得利益的。二是社会无有信仰。人们看重的是关系世故人情,谁会在乎什么信仰不信仰。三是社会创造力薄弱。提手术也的、造原子弹的,不如玩关系的。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做关系的奴隶,当人们都把能量的聚焦点放在关系上面的情况下,谁还会一心一意搞科研做基础研究。科技革命为什么不会在中国产生,精密制造为什么一定与中国无缘,都在于这块土地必须以栽种“关系”要主粮,其他的都只是补充。在中国,支配科研费用的首先是关系哦。四是社会素质低下。见不得天日的关系一定是肮脏的。一个社会天天围绕着脏东西转,人的素质从何提高。五是经济发展逃不出竭泽而渔的模式。经济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天尽其时,地尽其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关系社会一切以关系为转移,“天、地、人、物”都会因为必须围绕关系转而对自身能量、气场形成自我否定。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关系经济(实为权力经济)模式,因不具有创新创造力,故只能依靠消耗资源环境来推动经济增长。当资源环境耗尽了时,这种经济就会奄奄一息一蹶不振。今天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某些征兆。
本人虽身处关系社会,也喜欢交朋友,但内心对圈子社会是深恶痛绝的。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本人不会开车。不会开不是我没有开车的本领,而是我不想学。有人说“只要放个饼在方向盘上,连狗都能学会开车”。原因在于90年代初我在首都某部委服务时常打的士。我经常在车上看到司机与交警的关系非常畸形,在交警的眼里司机就是孙子。你想象一下交警向司机走来时那一脸的霸道与不屑,联想到自己如果开车了,这种脸色如何受得了。于是乎不学车了。不开车在公路上就不会当“孙子”了。就是因为这么一点小因素,我这辈子牺牲了驾驶的乐趣。
圈子社会的根,是人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中国社会无疑仍然会在这种落后文化中折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