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品酒杂谈美食 |
因为名气还没大到被约稿写稿酬昂贵的软文宣传,所以我写酒评在真实中透露着随性。很多时候被一款酒感动,却找不到灵感来写作酒评,索性不写。有时一拖好几个月,不经意中遇到触动我的事情,反倒思绪行云流水般展开,那个时候哪怕夜深人静也舍不得上床,奋笔疾书一番不罢休。
最近肩周炎颈椎病连番上阵折磨着我,得到某个女朋友送来的“小林制药”暖宝宝数枚,贴着暖和,舒缓胀痛,用的差不多了打算去找淘宝的“海外代购”,打算从日本买一些常备,却发现我所使用的功能极好的这些药已经是合资企业的作品,在东京生活过将近三年的我已经感觉不到这个产品为“半国货”了,于是很欣喜。
话题似乎走得好远,我到底要说什么?
我前年遇到鲁顿家族的弗朗索瓦先生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他的大名,也不知道他的家族在波尔多代表着什么。却阴差阳错被主办方安排在他身边就坐,一场餐会下来知道了他最喜欢研究各种长相思的种植酿造,了解他在波尔多,南法,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智利都拥有自己的葡萄园和评分一流的佳酿,原来“飞行酿酒师”的称号是如此获得的。
http://s4/bmiddle/6cc6ceb2gd8eb1decdf13&690
阿根廷却让马尔贝克扬眉吐气。听说很多高等级专业品酒会上会探讨新旧世界马尔贝克的不同表现,不过至今我还没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我不发表过多评价。此时又想起当时坐在我身边一身呢绒西服温文尔雅的鲁顿先生,我不能想象,他为了在阿根廷酿酒,亲自勘探地形土质,认定大块卵石泥土排水性极好,利于马尔贝克生长。自己出资在那个最初渺无人烟,却被他坚信为风水宝地的的优科山谷(Uco Valley)引水发电,成为真正开垦处女地的法国酿酒师。
所以这款酒本身就很特别,用通俗的话说叫“有故事”——波尔多知名酿酒世家在阿根廷开辟的新事业,带去的是50%的法国马尔贝克克隆品种,混合了当地50%的马尔贝克。
http://s14/bmiddle/6cc6ceb2gd8eb22646a9d&690
控制极低产量来确保酒体浓郁度,用最精密的仪器来确保葡萄采摘的成熟度,15个月的法国橡木桶的陈年……2007年份,我遇到的时候已经经历了6年的沉淀,感性地觉得酒中最初表现了拉美质朴热情的风格,变化中又似乎领略了几分来源于拉美源头文明的内敛和精邃。
酒很浓郁,黑醋栗、桑葚和覆盆子的芳香和谐混合着肉豆蔻和丁香类的香料气息。经过橡木桶陈酿带来的香草、淡烟草和微妙的咖啡香。口感也是如出一辙的的好酒,单宁高雅紧致,和友人边聊天边品的过程里逐渐体现出变化,最初果味更集中前端,1小时候酒体的饱满度和细腻感最佳,单宁颗粒最初极富冲击感,慢慢化为极细的颗粒,回甘中的咖啡,可可气息不间断,2小时左右让人觉得它更显老成:蘑菇,香料感突出,酸度微微高挑,层次感在后段更精彩。
我下一次遇到鲁顿先生很想请教他关于法国品种马尔贝克和阿根廷品种马尔贝克的区别到底如何理解,在这个阶段且容我留着点不求甚解的小贪杯。
回到我最初的话题,我还是贴着小林制药的暖宝宝在写作我的酒评,我不介意它是原产国进口还是本国自产,它令我舒适的事实已经深得我心,酒也如是,什么国际品种,当地品种,什么新派旧派,道理自成一体,愉悦与否才是根本。
我记得前几日和我的好朋友,品着这款黑宝石马尔贝克,看着特殊造型的酒杯,有趣的是酒杯似乎也叫——宝石系列。聊着人生,工作,生活态度中感受酒的舒展变化是一份愉快的经历。
而今天我遇到一位中文超级好的阿根廷帅哥,聊了葡萄酒的种种后让我回忆起这款酒,晚餐又遇到了鲁顿先生西班牙的另一款酒,于是自然而然,我就为阿根廷酒写一个亲身经历过的酒评,也想写一番我管中窥豹遇到的鲁顿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