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的小石头——再遇1986 Ducru Beaucaillou

说来我遇到同一款酒在3年前内两次,有意思的是,想必当时这批酒来自一个源头,除了酒标上醒目的黄色标记以外,还有美国著名酒商KOBRAND所贴上的小标签。这两次的保存状况都极好,可是我却记不得第一次遇到的细节,赶紧记录下第二次的相遇。
http://s9/bmiddle/6cc6ceb2td4c038415a68&690Ducru
http://s13/bmiddle/6cc6ceb2td4c039de016c&690Ducru
看来酒除了带给我嗅觉口感上的不同感受外,似乎还在同一款酒中读到了自己的成长,读到了自己所未知的领域永远那么广袤无垠,需要不断努力埋头前行。
昨晚几位久违的酒友一起遇到了几款波尔多,打头阵的是Ducru Beaucaillou1976, 为了便于书写,我使用“小石头”来称呼此酒,据说法语的意思为美丽的小石头。据说该酒庄内有许多鹅卵石,成为其特色之一,名字更加显得应景。
昨晚1976年开瓶后直接进入杯中,没有使用醒酒器,酒体呈现淡宝石红偏砖红色,岁月的沉淀已经让酒似乎出现了些许浑浊之感,不过丝毫不影响香气的散发,不张扬,不用晃杯子就有红色干果,香料气味,不一会则飘出一丝丝香料味,花香,是一种带着新鲜感的花香,浮想起节日期间逛花市时候阵阵涌入鼻腔的气息。酒体很温顺,已经做好所有准备让人品饮,带着甜美的酸樱桃果味,酸度和可谓平衡的口感并没有令我感觉这是一款37年的老酒,逐渐有甘草,草药香气挥洒出来,对于这样的相遇我能表达的四个字就是:心满意足。
1976年的瓶子上有个细节,是关于酒的容量,这个很值得注意一番,留作参考。
http://s16/bmiddle/6cc6ceb2td4c05076222f&690Ducru
到1986登场的时候,昨晚的主人已经做了大胆的醒酒工作,下午5点50开瓶,进入醒酒器,到7点50从醒酒器换入葡萄酒瓶,我们品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将近9点。
说到这里不得不分享一些关于醒酒的体会,或许有一些朋友的做法不会如此,同样的酒,1986的小石头,选择直接进杯子,而后慢慢根据香气口感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已经到达最合适的状态。这种做法或许是一种全面品析法,至少从最初的变化到最终的收尾都尽收眼底;而昨晚主人的做法是艺高人胆大,许多年的品酒经验和开瓶后嗅到的香气或许已经给予他足够的自信,希望酒在热身完毕沐浴更衣后最佳面貌得以见人,说到底,酒是愉悦人的一种饮品,如得以与共同珍惜的人同桌品饮,何尝不是福分?
于我而言,漫漫长路的学习和体验,容不得急着做判断,完整地相遇是一番风景,遇到最美的状态也是福气,我没有那么多挑剔。品酒的过程是愉悦舒坦在当下,而回味中却思索长进在一生。
昨晚遇到1986年美丽的小石头的时候,脑海里,我仿佛在一间古色古香的书房里,有位小姐在执笔练字,我且充当她的书童为其磨墨备纸……袅绕古琴声中,愉悦人的墨香,松木,夹杂着浓郁的黑加仑,香料气息层层外化,口感绵密中撑起完整的结构,波尔多的美酒很多时候我总是觉得太过于澎湃和刚毅,而昨晚的小石头在其坚毅中曼妙地展现的层次与精致,令我对波尔多的温存与善解人意多了一份体会。这款酒昨晚在我杯子里前后经历了2个小时,和几位世外高人心境的酒友一起,我所学到的会伴随逐渐体会的回忆而滴滴长进。感恩!
http://s12/bmiddle/6cc6ceb2t7bacd4a9cfcb&690Duc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