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

(2015-11-13 14:59:54)
标签:

医学

儿童

幽门杆菌感染

诊治

杂谈

分类: 营养消化

导读:幽门螺杆菌(Hp)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原之一,多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近期我国儿科专家制定了《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可供临床医生参考。

30年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Hp作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胃癌的病因已得到医学界较多认同。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资料表明,Hp感染还可能参与心脏疾病、血液性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

  由于儿童自身生长发育及药物代谢的特点,成人Hp感染的诊治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儿童,为了规范中国儿童Hp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特制定儿童Hp感染的诊治专家共识。现将共识部分内容并结合相关文献摘录如下。

一、儿童Hp感染的诊断   

(一)Hp的检测指征:

1.消化性溃疡。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

3.慢性胃炎。

4.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的患儿。

5.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6.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二)各种Hp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

侵入性方法依赖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活检,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和胃黏膜Hp培养、核酸检测等。细菌培养是Hp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方法复杂·耗时,需要有一定条件,不宜推广。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UBT)、粪便Hp抗原检测(SAT)和血清Hp抗体检测等。除了血清抗体检查,其他检查前均需停质子泵抑制剂(PPI2周、抗生素和铋剂4周。

(三)Hp感染的诊断

符合下述四项之一者可判断为Hp现症感染:(1)细菌培养阳性;(2)组织病理学检查和RUT均阳性;(3)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RUT结果不一致,需进一步行非侵入性检测,如UBTSAT;(4)消化性溃疡出血时,病理组织学或RUT中任一项阳性。

二、儿童Hp感染的治疗    

(一)Hp感染根除治疗的适应证

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必须根治。以下情况可考虑根治:(1)慢性胃炎;(2)胃癌家族史;(3)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4)计划长期服用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5)监护人、年长儿童强烈要求治疗。

(二)Hp感染的根除治疗

1、根除Hp的常用药物:

1)抗生素:阿莫西林50mg/kg·d),分2次(最大剂量1g2/d);甲硝唑20mg/kg·d),分2次(最大剂量0.5 g2/d);替硝唑20mg/kg·d),分2次;克拉霉素15——20mg/kg·d),分2次(最大剂量0.5 g2/d)。

2)铋剂:胶体次枸橼酸铋剂(>6岁),6——8mg/kg·d),分2次(餐前口服)。

3)抗酸分泌药:PPI:奥美拉唑,0.6——1.0mg/kg·d),分2次(餐前口服)。

2、根除Hp的治疗方案:

1)一线方案(首选方案):适用于克拉霉素耐药率较低(<20%)地区,方案为: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疗程1014d;若青霉素过敏,则换用甲硝唑或替硝唑。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20%)的地区,含铋剂的三联疗法(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次枸橼酸铋剂)以及序贯疗法(PPI+阿莫西林5dPPI+克拉霉素+甲硝唑5d)可作为一线疗法。

2)二线方案:用于一线方案失败者,PPI+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胶体次枸橼酸铋剂或伴同疗法(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疗程1014d

3、根除Hp的辅助治疗:国内外成人Hp共识和Meta分析均指出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可辅助治疗Hp感染,减少Hp根除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微生态制剂是否可以提高儿童Hp的根除率,目前没有明确的结论。我国学者有人提出添加增效剂如益生菌,蛋白酶,中药(黄连,黄芪等)

4、根除Hp的疗效判断:应在根除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进行,即使患儿症状消失也建议复查,首选尿素呼气试验。符合下述三项之一者可判断为Hp根除;(1UBT阴性;(2SAT阴性;(3)基于胃窦、胃体两个部位取材的RUT均阴性。

参考文献: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儿科杂志,201553[7]496-498)。

                          (文/尹振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