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冬季小儿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2013-01-06 12:40:36)
标签:

医学

小儿

流感

流行病学

杂谈

分类: 传染病

核心提示冬季是小儿流行性感冒高发季节,易有并发症,对其防治不容忽视。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当人群对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尚缺乏免疫力时,可酿成世界性大流行,其特点为突然发生与迅速传播,19181919年曾发生极广泛的世界性大流行,引致2000万人死亡,近100年来,已有数次大流行,至今人们记忆犹新。流感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年人易并发肺部感染,防治工作不容忽视。将人流感病毒分甲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变异而导致流感不断的流行,甚至于全球暴发大流行,它往往1040年发生一次大流行,局部小流行23年发生1次,乙型流感以局部流行为主,约47年发生一次,丙型流感则常为散发。

流行病学

1·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尤以轻型患者及隐性感染者起重要作用,因其不易被发现,活动范围又广。经飞沫由人到人直接传染或飞沫污染手用具衣物等间接传播。在起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热退或1周后大多不再排病毒。

2·免疫力  人类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仅812个月,不超过2年,各型及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3·年龄  儿童及少年患此病者较多,以520岁发病率最高。45个月以下婴儿较少受到传染。当新亚型引起大流行时,各年龄组发病率接近,但仍以514岁小儿为多,感染率几近50%。局部流行时,一般人群感染率为10%左右。年幼儿及老年人易得重症,病死率较高。

4·流行性  多在冬末春初流行,冬季流行时病情较重。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1~3天,最短6小时,最长4天。

2·临床症状  小儿患流感时其临床症状常因年龄不同而各具特点,年长儿症状与成人相似,多表现为普通感冒型,起病急骤,有高热畏寒头痛背痛四肢酸痛疲乏等,不久即出现咽痛干咳流鼻涕眼结膜充血流泪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出现粗罗音。偶诉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表现。在婴幼儿临床表现每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不易区分,炎症涉及上呼吸道喉部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部,病情较严重。有报道在流感流行期间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有近1/4证实为流感病毒引起,高于同期合胞病毒或腺病毒引起的数倍。患儿常突发高热,伴全身中毒症状及流清鼻涕,常伴有呕吐腹泻等,偶见皮疹及鼻出血,体温波动于3841,可有高热惊厥。幼小婴儿可有严重的喉气管支气管炎伴有粘稠痰液,甚至发生呼吸道梗阻现象。新生儿表现更为严重。无并发症的流感发热一般持续34天,热退后全身中毒症状减轻,但干咳及体力衰弱可持续12周。

3·血象  周围白血细胞总数大都减少,平均约为4×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明显,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大单核细胞也可增加,此种特株血象在发病最初数日即很显著,往往持续1015日,并发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可能大幅度下降,低达12×109/LC-反应蛋白,低于正常值。合并细菌感染时有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现象。C-反应蛋白,高于正常值。

诊断

1·流行病史  当地有流感流行情报。

2·临床诊断  突然起病,有高热怕冷头痛四肢酸痛倦怠疲乏逐渐出现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咽痛眼结合膜充血面颊潮红,而卡他症状体征不如普通感冒明显,咽痛咽部红肿和扁桃体体征也不如急性扁桃体炎严重,为流感临床特点。周围白细胞计数大多偏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降低明显,则临床可疑为流感。婴幼儿凭临床表现更不易与其他上呼吸道感染鉴别,应尽早进行病原学诊断。

治疗

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常用金刚胺·利巴韦林和达菲(奥司他韦)。合并细菌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等。

预后  本病预后与当年疫情轻重患儿年龄免疫状态及有无并发症密切相关。疫情传播广而重,病死率高,年幼儿童老年人及体弱者易发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如继发细菌性肺炎,则病情重,预后差,因此,这类人群应为防治重点。

预防  疫苗接种 流感疫苗应用以来,对降低发病率起一定作用,但在控制流行方面还不够理想。有效保护期,一般为1/21年,发病率可降低5070%。药物预防 目前较肯定的是金刚烷胺对甲型流感有效,对乙型流感无效。

                               (文/尹振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