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药物性皮炎

(2012-04-24 10:19:58)
标签:

医学

药物性

皮炎

原因

机理

临床表现

治疗

杂谈

分类: 小儿外科皮肤

核心提示药物性皮炎是由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炎,临床用药要注意观察和处理。

药物性皮炎又称药疹,是指药物通过口服吸入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性反应,严重者可伴有全身性损害。

临床上常见引起药物性皮炎药物有 抗生素类,以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最为常见; 解热镇痛类,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类发病率最高; 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等; 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以苯巴比妥为最多; 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等引起者也较为常见。

发病机理

    药疹是由变态反应所致,药物性变态反应的表现不属于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剂量和毒性反应无关。发病只限于少数致敏状态的人群。有一定的潜伏期。以皮肤发疹型为例,第一次用药,经过420天(平均为810日)的致敏期,处于潜在性变应状态,无症状。如继续用药,45日后,发生变态反应。如过去用药已经使机体处于变应状态,再次用药,则24小时之内发生反应。有的个体可以耐受某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一旦体内发生某种改变时,反应可在数分钟至24小时之内发生。

临床表现

药物性皮炎临床表现是错综复杂的。 固定型药疹:指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同一行式的药物皮炎,是药疹中较常见的,典型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边缘清楚,其上可有小水疱,如在口腔或外生殖器部位,表现为糜烂及红斑。偶遇皮损严重者,可有发热呕吐等全身症状。常有磺胺类药或解热镇痛药引起。 荨麻疹型药疹:典型皮损有大小不等风团,常由头面遍及全身,可有低热腹痛胸闷等。常由青霉素血清制品等引起。麻疹样红斑:为散在的或密集的红色斑丘疹,躯干四肢明显。 猩红热样红斑:大小不等片状红斑,剧烈瘙痒等。 严重型:大疱性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

治疗

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或结构相似药物,并加速药物的排泄如多饮水静脉输液,必要时应用利尿剂,尤其是对于水肿的患儿。轻型药物疹可采用抗组胺药物、炉甘石洗剂等外用药物。重症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适当用钙剂等,必要时应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有休克者要积极处理。

                                    (文/尹振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