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哪些心血管功能性变化?

(2011-09-27 05:35:16)
标签:

医学

小儿

中枢神经系统

器质性病变

心血管功能变化

杂谈

分类: 呼吸循环

核心提示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可引起心血管功能性改变,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等。

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脑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性改变,主要有心律失常、继发性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等。

神经源性心电图改变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可逆性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室性早搏、传导阻滞和心肌缺血等。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心电图的改变,很早以前就已经发现。据统计,大约9%3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心电图改变。病毒性脑炎伴发的心脏损害也可导致心电图的改变。有人认为,心电图的变化与颅脑损伤的程度相关,越严重的病变,心电图改变的可能性越大,心电图改变发生的越早,提示病情越严重。

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还可以引起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增高,有人报道,几乎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都有心肌酶增高,15的病人的肌钙蛋白增高,其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病毒性脑炎导致心肌酶升高的研究报告较多,除了脑细胞病变损伤导致的心肌酶释放增加外,心肌的损害也不能忽视,两者相互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心血管功能性改变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下丘脑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循环血儿茶酚胺升高有关。

小儿神经系统病变,虽然发病率很高,但有关神经源性心血管功能变化的研究逺不与成人,儿科的许多结论都是由成人的研究结果推导而来,因此儿科医生对有关神经源性心血管功能变化这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

有关神经源性心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提示我们,遇到类似的病例应监测心电图、心肌酶学变化及心脏功能,动态观察其发展,以便及时处理。

说明:本病是小儿时期神经相关性常见的心血管功能性疾病之七。

 

                            (文/尹振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