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赏析
(2011-01-17 10:52: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
孤岛
阿垅
在掀腾的海波之中,我是小小的孤岛,如同其他的孤岛
在晴丽的天气,我能够清楚地望见大陆边岸的远景
似乎隐隐约约传来了人声,虽然远,但是传来了,人声传来
有的时候,也有一叶小舟渡海而来,在我的岸边小泊
而在雾和冬的季节,在深夜无星之时,我
不能看到你了,我只在我的恋慕和向往的心情中看见你为我留下的影子
我,是小小的孤岛,然而和大陆一样
我有乔木和灌木,你的乔木和灌木
我有小小的麦田和疏疏的村落,你的麦田和村落
我有飞来的候鸟和鸣鸟,从你那儿带着消息飞来
我有如珠的繁星的夜,和你共同在里面睡眠的繁星的夜
我有如桥的七色的虹霓,横跨你我之间的虹霓
我,似乎是一个弃儿然而不是
似乎是一个浪子然而不是
海面的波涛嚣然地隔断了我们,为了隔断我们
迷惘的海雾黯澹地隔断了我们,想使你以为丧失了我而我以为丧失了你
然而在海流最深之处,我和你永远联结而属一体,连断层地震也无力使你我分离
如同其他的孤岛,我是小小的孤岛,你底儿子,你底兄弟
一九四六年于成都
提示:
阿垅(1907-1967),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浙江杭州人。著有诗集《无弦琴》,评论集《人与诗》、《诗与现实》等。
阿垅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46年间在成都编辑文学刊物《呼吸》,《孤岛》即作于此时。诗中抒唱的“孤岛”弃儿似地孤悬海中,远离“大陆”,看来无所归依,但实际上却是大陆伸出之一部坟,两者在海流深处“永远联结而属一体”。诗作便借这似断实连的自然景观,一往情深地表达了作者与正义力量及事业的不可获分的血肉联系。
诗作采用暗喻的手法,不正面写出题旨,而以深情的笔墨反复抒写“我”对于“大陆”的恋慕和认同,对企图隔断他们的嚣然的波涛和迷惘的海雾发出鄙夷的笑声,从而给人以确定不移的印象。恰当的比喻,补充式的复句,散文式的自由的抒唱,使诗具有一种明丽显豁的意境和回肠荡气的力量。
相关:
试析《孤岛》的深刻思想意蕴。
阿垅1946年间在成都编辑文学刊物《呼吸》,《孤岛》即作于此时。
《孤岛》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压抑,一往情深地表达了作者与正义力量和事业的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感受和理解。
诗篇以“孤岛”自比,抒写了“孤岛”像“弃儿”、“浪子”孤悬海中,远离“大陆”,然而“孤岛”与“大陆”一样,充满了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因为“我”对“大陆”的“恋慕”和“向往”,它的“影子”已经留在“我”的心中,展露了诗人对正义力量及事业的仰慕和追求,是他内在情感的反映。诗人借“孤岛”和“大陆”似断实连的自然景观,嘲笑了“海面的波涛”和“迷惘的海雾”,它们是不能“隔断”和“分离”“孤岛”和“大陆”的血肉联系,情深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与正义力量及事业不可分离的思想感情,形成了感情上的强烈对比,深化了诗人对社会、现实、人生的理解。这里作者通过大量丰富的意象描写和暗喻、象征的表现手法,把诗作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感情表现得非常曲折和含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