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星星》赏析

(2011-01-17 10:48:06)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星星

臧克家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作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

星星是它的子民,

谁也不排挤睡,

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

 

1946年8月4日午于沪

 

提示:

臧克家,1905年出生,山东诸城县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等。

臧克家的诗多以旧中国农村生活为题材,因而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后期诗作题材扩大。《星星》热情赞唱布满夜空的“星星”,它们是那么多,多得不可胜数;它们虽然渺小得没有名字,却以各自的光圈显示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它们密密地挨近,谁也不排挤谁。对“星星”的针织歌唱,使读者很自然地联想到广大的人民,想到正是默默无闻的人民大众以自己的光和热支撑着世界。而在诗作对于“星星”们聚居的“另一个世界”的深情赞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旧中国黑暗社会的憎恶,以及对人民的新世纪的热切向往。

本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运用暗喻手法,以口语般的浅白语言和告白式的亲切口吻,来表达纯真的诗情。臧克家早期的诗,极其注重文字的锤炼,有的近于“苦吟”,本时期却“从自己的圈套里挣脱出来”,力图把诗写得朴素自然,易于为群众接受。《星星》这首清新朴实的抒情短诗,正是他诗风转变的一个例证。

 

相关:

1.简析《星星》一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星星》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自己深切的感受。诗作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赞颂了大自然中茫茫银河里不可胜数的“星星”,它是那样的纯洁和无私,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全诗采用了暗喻的手法,以“星星”比喻广大的人民群众,它们亲密无比,“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在它们中间没有尔虞我诈,却是那样的纯真、团结。“星星”虽然渺小,但它们却无私地为人类发出光辉,用它们的光圈,驱赶黑暗和邪恶,充分展示了它们的存在和价值。从作者对“星星”的赞美中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历史作用的深刻认识,同时又从作者对“星星”所聚居的“另一个世界”的赞美中,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以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瞩望。这里以“星”喻人,以小见大,使诗作含有更深的蕴意。

《星星》在写作中运用了朴素的口语般的语言和告别式的口吻,表达了纯真的诗情。诗作中没有堆砌的词汇和华丽的辞藻,在朴素、自然、清新的感觉中给人以感染。此外,在诗篇的末尾洋溢着童真的气息,给人以很多的遐想,达到了诗尽而意未尽的境界。

2.简析《星星》的思想内容。

臧克家的抒情短诗《星星》热情赞唱遍布夜空的“星星”。以不可胜数的“星星”来比喻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肉眼看来,这些星星都极其“渺小”,“渺小得没有名字”,也许有人根本不把它当一回事。但是,有些却是发光的实体,它们互相映照,构成了一个庞大无比的星系,辉耀在地球的上空。星星是无言的,就像普通的人默不作声一样,但它们又极其自尊自信,在黑暗的夜空里用自己的光圈显示着自己的存在与自身价值。作者以星喻人,星就是人,人就是星。对“星星”的真挚歌唱,就是对人民的热情讴歌。

此外,从诗作对于“星星”们居住的另一个世界的由衷赞美,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旧中国黑暗社会的憎恶,以及对人民,对新世纪的热切向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铸炼》赏析
后一篇:《孤岛》赏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