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谈核心家庭的利与弊(一)

(2012-06-27 19:49:54)
标签:

杂谈

记得学校曾经针对孩子学习及教育问题对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题目中涉及有如下几条:

1.作为家长,您认为教育孩子是一件怎样的事;

2. 孩子早上懒床,就快迟到,您会赶紧催促帮忙打理还是不管;

3.业余时间您的主要精力是否在孩子那边;

4.孩子犯了错误后您的表现是比较激动还是给他讲道理还是置之不理;

5.您孩子的好朋友来家做客,您的表现是比较热情还是不大友好;

6.您是否拿孩子和别人比,或者和自己小的时候比。7.

    从以上调查中,不难看出所提问题针对父母设计提问的占大多数。而且可以看到新的教育形势对家长的要求也是日趋提高,家长要与时俱进,要与孩子同成长,尤其是身心健康方面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为了让孩子达成父母所理想的教育目标,很多父母即使工作压力下再大,也要去承担教育孩子的任务。从家庭结构的分类上将,这样的家庭被称为“核心家庭”。从积极的意义上讲,“核心家庭”的教育要优于隔代教育。

首先在于对待孩子的态度上。父母趋于理性,而隔代老人趋于感性。大多数父母教孩子一种知识,给孩子买一样东西,满足孩子一个要求,往往考虑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益处,着眼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但老人对待孩子往往以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为出发点,而较少理会这种满足对他们有益还是有害。(孟玉群)例如:一岁的孩子对什么都很新奇,看到长得嫩绿的花叶就要去拽,老人可能会立即奔赴上前拦住,或伴有“别摸”的“呐喊”,这是出于潜意识的条件反射,在老人的意念之中就是想告诉孩子:这花不能随便摘或碰着会刺痛等想法;而父母只说了一句话:“小朋友要爱护花草树木! ”——核心家庭的父母更多关注的是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懂得道理,再也不摸。

其次在于孩子的心理需求的培养上。恐怕隔代抚养的孩子比父母带大的孩子在与父母的沟通上有更多的心理障碍。老人往往溺爱孩子,而较少去考虑这样做是否对孩子有益。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意识为中心,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而核心家庭的父母会把孩子当成家庭中的一分子,从小为孩子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水果摆在家人面前,大家一起分享;走在大街便道上,孩子应学会独立大胆走路;父母生病时,要学会照顾家人;收拾房间、洗袜子、刷碗等家庭劳务活动,都会为孩子安排一定量的任务;大家一起出行,孩子也会背上背包,分担父母的负担,这是在老人眼中绝对行不通的事情,定会代劳。实际上这样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得更加娇气。

再者父母教育孩子优于隔代教育还应体现在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家长灵动的思维会使孩子易于较早的接受新生事物。例如提倡的亲子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同时爷爷奶奶与孙子的年龄距离大,爱好和爱好很难协调,通常说来,在现在的家庭里,孩子在父母面前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愿看要自由一些,向爷爷奶奶提需求通常说来要拘泥一些,压抑一些,久而久之,特别在孩子的童年,心理和身体都处在成长阶段,长期与老人居住的孩子,很容易构成心理的自闭,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诸如青春期教育问题,交友问题,孩子的厌学问题,都是需要父母民主性的理解,创新的个性理念导行,朋友似的交流才能达成预期目的,向好的方向发展。例如前面问卷调查中提到的“您孩子的好朋友来家做客,您的表现是比较热情还是不大友好”一例,父母的接待孩子好朋友的方式也相对于老人来讲,不至于老土,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去接受孩子的新思想。

而且,核心家庭培养的孩子在形成性格和习惯养成方面有很大优势。例如学习的习惯,做事善始善终的习惯,不弄虚做假、实事求是的习惯;例如养成了良好的接人待物的习惯,还有饮食习惯和生活有规律的习惯等等,对于孩子一辈子受用,对于家长一辈子省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