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类未来究竟啥模样?

(2013-05-05 11:40:34)
标签:

财经

生命健康

科学需求

未来社会

分类: 时评
    人类存在的意义全在于生命,离开生命,人类还有什么?什么也没有。发展经济不仅仅是为了温饱 式的生存,也不仅仅是为了创造财富,更不是为了满足人的欲望,而是为了人的生命健康。人的生命一旦健康了,世间的一切也都健康了。生命健康是人类文明的终 极目标和归宿,一切文明的行为最终都要回归到对生命的尊重。人类现在的许多行为都是对生命的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工业生产的物质洪水, 冲击着文明的堤坝,物化的空间急剧膨胀,理性塑造现在的行为正在逐步丧失,导致人的生命遭遇了前所未的威胁,维持生命的水和空气被污染,各种莫名的传染病 不时暴发,所有生命都面临着威胁甚至夭折,无法保证每一个生命快乐的自然终结。

生命健康自有生命健康的科学需求,不是像现在的人们对生命健康的短视、盲目和无知,导致许多 行为都与人的生命健康科学需求相违背。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人的生命健康科学需求获得满足,而地球资源也完全可以满足人的生命健康科学需求,这也 是解决地球资源稀缺的唯一途径。因而,人类未来可能将发生如下转变:

一、从欲望型经济向生命质量型经济转变。过往的人类经济发展是欲望鼓励型的发展,一切为了满足人的欲望。人类未来的经济是生命质量型经济,资源将以生命健康的科学需求为依据进行配置,经济发展是以满足人的生命健康科学需求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自然权力的完全满足。

二、从为别人生产消费品向为自己生产消费品转变。自商品经济出现以来,消费品都是为别人生产。未来的人类社会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不再让别人来为自己生产消费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二为一,每个人既是消费者又资本家。

三、从创造财富向创造快乐转变。人类过往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创造财富,富有与贫穷共存,甚至贫富两极分化。未来的人类社会则是以创造快乐为目标,财富随着交换行为的消失而消失,实现了一切行为的快乐化,没有非快乐行为的产生,“痛苦”告别人类社会。

四、从现场生产向摇控生产转变。现在人类社会的生产都是集中在现场操控机器设备进行生产,有厂房,有车间,有办公室,有设施。未来人类将通过网络进行摇控生产,中国人可以通过网络摇控万里之遥的非洲生产设备来为自己生产消费品。

五、从规模化生产向个性化生产转变。人类一直在追求规模化生产,满足社会需求,每一种产品都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的周期。未来人类将全部是个性化生产,每个人根据自己生命健康的科学需求来进行生产消费品。这样,才能满足各自生命健康不同的科学需求。

六、从职业化生产向兴趣化生产转变。现在人类的全部生产活动都是以人的职业化为条件进行,职业化程度越高,生产活动的质量就越高。人类未来的经济活动的职业化将全部消失,人都是凭自己的兴趣进行生产,同时可以进行各种各类的生产活动。

七、从有师教育向无师教育转变。人类的教育历来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通过教师来传授知识。未来人类社会将是无师教育,教育全部实现梦幻化,以梦幻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

八、从轨道交通向管道交通转变。当今,大规模的交通运输工具是铁路交通,虽然出现了高铁速度,但仍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人类未来社会的交通将是真空管道交通,速度极快,安全可靠。

九、从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向以网络终端为细胞的社会转变。现在的人类社会的细胞单位是家庭,而家庭又是以婚姻为纽带而形成。未来的人类社会细胞不再是家庭,而是网络终端,婚姻、家庭因此而消失。

十、从固定化居住向移动化居住转变。人类过去的居住都是固定化,即便是游牧民族的居住也是相对固定的,起码是固定在某一地域。而人类未来的居住则全部移动化,全球范围内移动,人类进入后游牧化时代。

十一、从有政府向无政府转变。过去,人类社会无论是独裁统治还是民主统治,无论精英治国还是公民治国,都委托政府来管理公共事务。由于网络的高度发达,未来的人类社会,政府将消失,一切公共事项全部以全民公决的方式进行管理。

十二、从盲目饮食向数字化饮食转变。过去,人类对生命认识局限,饮食一直处于盲目的状态,饮食更多的是满足于充饥。未来人类社会由于全面系统地掌握了生命健康的科学需求,并按照这种需求将饮食进行数字化处理,满足生命健康的科学需求。人不再因疾病而死亡,而是生命的自然终结。

十三、从自然环境向配置环境转变。人类社会一直在追求保护和观赏自然环境,享受天然环境带来的一切。未来人类社会将根据人的生命健康科学需求对环境资源进行科学配置,人需要什么样的水,需要什么样的造氧环境和空气,需要什么的土地等,都根据生命健康科学需求进行组合与配置。

当然,人类未来可能发生的转变远不止于此。面对想象中的未来可能发生的这些转变,或许,有人 会说这是乌托邦式的救赎狂想;或许,也有人会说这是胡编乱造;或许,还有人会说这是对未来的淫意。无论想象的未来如何,毕竟是美好,凡美好的东西,我们都 不应该拒绝,而应该一起去畅想未来,塑造好现在,因为人类社会的现在与未来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当人类面临灾难时,新的未来便已经开始。

(此文来自即将出版的由文显堂所著《 带着野心闯未来》的思想体系,转发此文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