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契约市场主体杂谈 |
分类: 时评 |
所谓的契约,是两人以上相互间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契约的核心精神是实现所约定的义务。通常,契约责任是以自由同意为基础的。双方合意签订具法律效力之契约的法律行为称为契约行为,特指有关买卖、借贷、委托等事项的文书字据,意思就是各方要按契约履行义务。
在此提出加强契约文明建设,是基于传统与现实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传统对契约 文明建设并不那么重视,而重视地位关系和血缘关系。另一方面,当今契约已经成为经济交往的纽带,但契约的履约行为往往被违约行为所取代。在签约之时,就没 有打算履约的现象还严重存在。受现实和传统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的契约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契约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契约失灵现象严重,交往的 有效性受到质疑。构建现代社会的契约文明需从培养公民的契约意识,建立健全契约交往健康运行的各项保障机制及加强契约伦理建设等方面入手。
“契约”源自商品交换,发展于市场经济,并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壮大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 领域,成为社会的一种文明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迈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契约化”社会,契约交往成为主体间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交往范式。构建契约文明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关重要。
目前,建设契约文明,首先要从政府开始。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就是政府容易耍流氓,往往导致企业站着进来,躺着出去。比如,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在招商引进企业时,信誓旦旦做出款款诱人的承诺,并举行轰轰烈烈的签约仪式。可一旦企业进驻并投入巨资之后,政府的脸变了,一切承诺便抛在脑后,唯独吃拿卡要却样样不缺,企业苦不堪言。最后,还有一口气的企业不得不迁往他处;气数已尽的企业不得不走向破产。面对如此结果,政府推得一干二净,理直壮地声称:这是市场淘汰的结果,与政府无关。这无疑损害了政府的信誉。所以,凡政府的承诺,必须兑现,不能发生耍流氓的行为。
作为一个市场主体,企业应当具有履行契约规定的责任与义务。但不少企业并没有契约意识,虽然签 约,但缺乏履约的行为,甚至将契约看成是一张纸的事儿,搞一锤子买卖,拒不履约耍赖,这直接损害了社会信用关系,导致企业运行成本高、经营难度大,实属害人害己。比如, 企业融资难就是例证。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无论企业的融资项目和前景如何的好,如何的优,没有足够的抵押,没有无风险的回报,要想达成投融资契约比上天还难,可以说根本不可能。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受一些企业履约意识淡漠所致,这便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效应。如果每个市场主体都有很强的履约意识,社会信用关系良好,信誉就成为财富,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其经营难度也会大大减弱。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也值得注意,有的企业不重视签订契约,官员一句话就OK,亲属情面为重,哥们儿义气当先,一旦出了问题,傻眼了,只得自认倒霉。
契约文明建设,关系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关系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当前尤其要重视加强契约文明建设,提升履约率。